張瓊華
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低段學生幾乎是從律動和聆聽開始的,而我正是從事小學低段音樂教學的老師。話說現在有條件的家庭在小孩還在其母親的腹中就開始了對寶寶聆聽的胎教,據說這樣可以讓寶寶出生后很聰明,寶寶的情感和智商都很高,我想這是真的!咱們的科學家,醫生和護士是經過長期研究和調研了的吧,沒有人會拿祖國的未來開玩笑,拿祖國的花朵開玩笑吧!而現在好多農村的孩子,只要父母有點文化的,都會對孩子或多或少的進行音樂方面的熏陶,培養。
我所從事的音樂低段教學,算是從零開始對學生進行正規的音樂素養培養的開始。一二年級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年齡段的特點。他們開始正規的學習音樂知識,學習唱歌的技巧技能,學習音樂欣賞,學習音樂表演和音樂創新。學的時候,因人而異,極大部分學生能夠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但他們的忘記性也不賴。剛學會的歌,你若不布置他們回家去練習唱給家人聽,唱給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聽,唱給他們的叔叔伯伯聽,唱給他們的阿姨或哥哥姐姐聽(因家中監護人不同),那么沒過兩天他們就會忘記得差不多了, 有時你甚至可能還會當新歌曲來教。所以我在教學一年級上學期的時候,都或多或少會通過 班級qq群或微信群請家長督促他們家的學生在家里把當天學到的音樂內再呈現出來,或說 或唱,或跳或舞,或敲或打,或吹或奏。每當在這個時候,家長的作用便發揮出來了。有的 家長可以讓學生把當天學到的內容進行拓展延伸,比如,回家敲擊桌子、椅子、盆、碗、瓶子等來體驗聲音的高低、快慢、輕重;吹瓶子、吹氣球來練習吸氣和呼氣,感受氣息的長短強弱,聲音的悠遠及響亮等。有的家長可以趁此補充學生已經忘記的一些歌詞內容,還有的家長可以趁此對學生進行德育品德教育。這部分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子女上課不專心,沒有掌握好老師所教的課堂內容而讓孩子以后在課堂上要專心聽講。
家校聯合對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培養還表現在:他們可以適時地幫助學生預習。因為老師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老師會把音樂課程,教材中設置的重點,難點安排學生預習。這時,不管是聆聽、欣賞,還是跟隨錄音學唱都要借助家中的電視、電腦、手機、播放器,usb等媒體電器設備。為了學生的安全用電和安全操作,以及各種電器設備的正常使用都離不開家長,所以家庭這一塊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方面所起的作用也非常大。其次,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家的孩子的愛好和家庭經濟情況去為孩子選報一些課外輔導班,比如,學拉丁舞、中國舞,學彈琴等。這些也都是他們家長們的事情。最后,學校要組織什么文娛匯演的時候,我也會提前選好內容傳到各班qq群或班級微信群,讓所有學生都全面參與。讓所有家長都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老師再在學校上課的時候進行全班教學,個別輔導,進行表演訓練。等到學生全部都學會了以后,再從其中挑選出最好的學生進行編排和訓練彩排,甚至還會選出一些優秀的家長參與到節目中來。
2016年這一年的 “六一兒童節”,我所教學的幾個班級就真實體現了家校強強聯合的優勢,結果是創造出了奇跡。一個節目是關于環保的《低碳貝貝》,學生非常熟悉要熱愛地球,保護地球,所以她們跳起舞來很投入。一個節目是《小蘋果》,那旋律是家喻戶曉。學生家長更是群情高漲哈!一個節目是手語舞《光芒》,學生更是向往那藍天白云的西藏風光,舞得很投入,跟著那旋律好像我們真的被帶到了布達拉宮一樣。更主要的一個節目是《文明在哪里》的情景劇表演,極大地展示了家校聯合的精彩感人的瞬間!它向我們展示了父母愛子女,子女愛父母;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以及學生之間的友愛。它向我們展示了要尊敬老人,要愛護比自己小的孩子。它向我們展示了我們要愛清潔,講衛生等。這次參與的家長們很支持我的工作,她們配合得相當好,所以演出效果真的出人預料!
所謂厚德載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非常適合大眾,適合我們的音樂學科的教學的。 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民族,它的優良傳統不光要我們老師來說教,更要靠千千萬萬的父母來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而音樂本就是美育,它的美的感召力,欣賞力,無不讓學生去欣賞美,鑒賞美,陶冶美。這不光要靠我們老師的引領,更需要家庭,學生的監護人為其創造一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從小就受到音樂素養的培養,為其將來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這就是家校聯合對學生素養的培養中的作用,真的不容忽視,真的蠻重要、重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