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中 王英連 王淑萍
【摘 要】 目的:觀察溶栓治療應用于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溶栓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經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CKMB、CK水平,心力衰竭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兩組心律失常發生率、死亡率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臨床治療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時,加入溶栓治療后,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促進心功能改善,減少心力衰竭的發生。
【關鍵詞】 高齡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療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種急危重癥,引發原因為冠狀動脈供血障礙,患者發病后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其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類型,由于患者年齡大,血管彈性差,增加了治療的風險性,要求治療措施要具備有效性及合理性。研究指出,臨床治療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時,溶栓治療應用后可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因此,本院即采用溶栓方法治療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效果較為理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收治的82例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男47例,女35例;年齡70~85歲,平均(76.8±0.8)歲;梗塞位置:下壁梗塞31例,前壁梗塞18例,廣泛前壁梗塞16例,下壁及后側壁梗塞6例,前間壁梗塞5例,下后壁梗塞4例,前間壁及下壁梗塞2例。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診斷標準;2)年齡≥70歲;3)無溶栓治療禁忌證;4)對本研究知情同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兩組患者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硝酸甘油(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022)2.5mg,舌下含服;低分子肝素(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0)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常規治療基礎上,觀察組聯合溶栓治療,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學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492)150萬U,靜脈滴注,滴注完成12h后,于腹壁部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每次7500U,每天2次。
1.3 觀察指標
治療5d后,評價治療效果,檢測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水平;治療5d內,觀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
治愈:基本消除臨床癥狀,心功能與正常基本相同;好轉:明顯緩解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幅度達50%以上;無效:未見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心功能,甚至病情出現進展。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利用t和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經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治療后CKMB、CK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CKMB、CK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41例患者中,發生心力衰竭12例,發生率29.3%;發生心律失常6例,發生率14.6%;死亡2例,死亡率4.8%。對照組41例患者中,發生心力衰竭20例,發生率48.9%;發生心律失常8例,發生率19.5%;死亡2例,死亡率4.8%。觀察組心力衰竭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但兩組心律失常發生率、死亡率無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近年來,明顯增加了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尤其是高齡患者的發病率,而且相比于非高齡患者,高齡患者的病死率更高。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具有較高病死率的原因包含以下幾方面[1]:1)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高齡患者占據大多數,這些基礎疾病均會使患者發病后的死亡風險增加;2)三支冠狀血管疾病為老年人常見病,不僅存在多發的缺血病史,且心梗再發風險較高,并會出現嚴重狹窄、大面積梗塞,預后情況差;3)高齡患者并不具備較好的器官代償能力,尤其患者合并基礎疾病時,心力衰竭的發生幾率更大。
隨著醫學水平的進步,臨床開始將溶栓治療應用到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療中,盡管治療后的死亡率降低幅度低于非高齡患者,但由于高齡患者具有較高的絕對死亡率,因此小小的降低幅度仍可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2]。溶栓治療中,以尿激酶作為溶栓藥物,可快速溶解血栓,促進血管再通,且被損傷的心肌供血供養能夠有效地恢復,改善患者心功能,使患者死亡率降低,提高治療效果[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溶栓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CKMB、CK水平及心力衰竭發生率則顯著低于對照組,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盡管溶栓治療可應用到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但未接受溶栓治療的患者仍舊超過50%,原因是年齡越高,病發腦卒中的風險越高。研究指出,年齡65歲以上、體質量不足70kg、伴有高血壓病史為顱內出血發生的高危因素[4]。而在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具備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不在少數,因此,溶栓治療開展時,還應準確的評估患者情況,衡量相對危險及治療收益,確保收益更大的情況下再給予患者溶栓治療[5]。同時,溶栓治療中低分子肝素用量需要減少,降低治療中存在的風險性,有效的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溶栓治療應用到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后,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新功能,減少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減少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德芬.分析急性心肌梗塞運用急診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7):45,47.
[2] 楊海英.靜脈溶栓治療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遠期預后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1):41.
[3] 曹穎,林冬梅.探究小劑量尿激酶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03(56):11206.
[4] 金迪.靜脈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療,2015,34(05):20-21.
[5] 郭艷麗.溶栓治療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臨床效果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0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