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娜
【摘 要】 目的:比較婦炎湯聯(lián)合抗生素與單用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門診的4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觀察組,收集同期本院門診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服用自擬婦炎湯。比較兩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治療前后血清中CRP、IL-6、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及血液流變學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全血黏度低切和全血黏度高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全血黏度低切和全血黏度高切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組內(nèi)與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肝、腎或造血等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結論:婦炎湯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可減輕炎癥,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提高治療療效。
【關鍵詞】 婦炎湯;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下腹部不適、腰腹部疼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增多等癥狀,具有病程長、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等特點[1]。如疾病不能得到及時、積極、正確治療,可引起輸卵管卵巢囊腫、輸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不孕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增加家庭和社會的經(jīng)濟負擔。目前西醫(yī)治療仍以抗菌、消炎為主,但抗生素消除慢性盆腔炎癥浸潤的纖維組織和結締組織效果較差,且無緩解粘連及止痛作用,加上疾病易反復發(fā)作,因此,單純應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中醫(yī)藥在治療慢性盆腔炎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采用婦炎湯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并比單純抗生素治療相比較,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門診的4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觀察組,年齡21~48歲,平均(34.8±8.4)歲,病程3月~6年,平均(2.6±1.1)年;收集同期本院門診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對照組,年齡21~49歲,平均(35.3±7.8)歲,病程5月~8年,平均(2.8±1.4)年。排除合并心、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功能障礙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蓪Ρ?。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1次,甲硝唑500mg,每日2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自擬婦炎湯,處方組成:敗醬草、蒲公英、赤芍、當歸、紅藤、延胡索、旱蓮草、黨參各20g,生黃芩、金銀花各15g,生地10g,甘草6g,可根據(jù)患者癥狀隨癥加減,每日1劑,水煎煮,分2次口服,連續(xù)治療3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檢測兩組患者血清中CRP、IL-6、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及血液流變學變化情況;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并記錄治療過程中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腹瀉及肝腎功能異常等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療效評估標準[2]:顯效:下腹部不適、腰腹部疼痛等臨床癥狀消失,月經(jīng)和白帶恢復正常,子宮、附件區(qū)無壓痛,B超檢查無盆腔積液,停藥1個月未復發(fā);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月經(jīng)和白帶恢復正常,B超檢查提示盆腔積液減少超過60%;無效:臨床癥狀未減輕或加重,B超檢查盆腔積液未見明顯變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組內(nèi)與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和全血黏度高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和全血黏度高切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組內(nèi)與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7.8%,對照組為6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肝、腎或造血等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
3 討論
在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慢性盆腔炎的病原體主要包括衣原體、支原體、淋病奈瑟菌等外源性病原體和需氧菌、厭氧菌及需氧兼性厭氧菌等內(nèi)源性病原體。西醫(yī)治療以抗生素為主。但由于慢性盆腔炎為多種微生物造成的混合深部盆腔感染,臨床用藥往往是根據(jù)經(jīng)驗選擇抗生素,一種或兩種抗生素難以涵蓋多種致病病原體,療效往往難以令人滿意。且因治療療程較長,疾病易反復發(fā)作,可能造成抗生素耐藥、超級細菌感染等嚴峻后果。
慢性盆腔炎屬中醫(yī)學“婦人腹痛”、“癥瘕”、“帶下病”“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范疇。外感濕、熱、毒邪是慢性盆腔炎發(fā)病的主要外因。 陰陽失調(diào)、正氣不足是慢性盆腔炎發(fā)病的主要內(nèi)因。其病機關鍵是熱毒或濕熱與血搏結。
本研究自擬婦炎湯,處方組成中敗醬草、紅藤可淸熱解毒、活血、祛風止痛,蒲公英、金銀花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效,赤芍、當歸具有活血化瘀、健脾行水的功效,旱蓮草可涼血、止血、消腫,生地可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延胡索可理氣止痛,甘草可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共奏淸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3-4]。
本文結果提示婦炎湯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可減輕炎癥,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提高治療療效,優(yōu)于單用抗生素。
參考文獻
[1] 李月芬,周繁榮.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5,42(02):347-349.
[2]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3] 高薇煒.婦炎湯治療慢性盆腔炎46例[J].河南中醫(yī),2015,35(07):1649-1650.
[4] 朱葉,任守忠,尹德輝.婦炎湯對急性盆腔炎大鼠血清炎性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5):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