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明星

摘要目的:探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用藥不良反應與藥物因素關系。方法:選取感染科、呼吸科和骨科接診的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療的住院患者1 256例,分析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表現,總結與藥物因素的關系。結果:104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28%;49例皮膚及附件損害,38例消化系統相關損害,17例其他不良反應癥狀。給藥頻次、是否合并用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發生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與消化系統損害,且與給藥頻次、合并用藥表現出相關性。
關鍵詞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應 藥物因素
中圖分類號:R97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01-0055-02
左氧氟沙星是一種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可用于細菌DNA旋轉酶(細菌拓撲異構酶II)活性的抑制,從而對細菌DNA復制、合成進行阻斷,導致細菌死亡。左氧氟沙星因為抗菌譜廣,并有非常強大的抗菌效果和較高的牛物利用度,被廣泛用于各種敏感菌引起的中度和重度感染。伴隨著左氧氟沙星在臨床上的全面推廣和應用,其引起的不良反應病例也在不斷增加,豐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反應、胃腸道反應等。本研究對我院2014-2015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使用情況進行監測,分析不良反應的詳細情況,并對引起不良反應的藥物因素進行探討。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住院患者,臨床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療。
1.2 研究方法
因我院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使用以感染科、呼吸科和骨科為主,故選取這3個科室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用藥后情況進行監測,并對出現不良反應患者的一般資料,累及器官、豐要表現以及藥物因素(藥品規格、溶媒、給藥頻次等)進行記錄。
1.3 數據處理及分析
將本研究獲取的數據錄入EXCEL表格,經核對無誤后保存到數據庫中。運用SPSS 20.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t檢驗。
2 結果
2.1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本研究3個科室的住院患者中,l256例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療,其中感染科554例,呼吸科375例,骨科327例;104例出現用藥后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牛率為8.28%(104/1256)。其中49例為皮膚及附件損害,占47.12%,主要表現為于背癢、全身癢、輸液部位疼痛、沿血管癢以及皮疹等;38例為消化系統相關損害,占36.54%,豐要表現為呃逆、惡心、腹瀉、轉氨酶一過性升高等;17例為其他表現,占16.35%,豐要表現為譫妄、靜脈炎、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升高、藥物熱、渾身不適等。
2.2 不良反應與藥物因素的關系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應發牛組藥物品規、溶媒、單次給藥劑量、日劑量與未發牛不良反應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給藥頻次、是否合并用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 討論
在我國,左氧氟沙星已有近20年的臨床應用史,但根據國家監測網數據顯示,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應報告病例卻始終居前兒位,并且主要表現為皮膚反應。本研究通過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用藥后反應進行監測,結果發現,l256例用藥患者中,104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牛率為8.28%。根據海南國瑞堂制藥有限公司、湖北康源藥業有限公司兩個廠家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說明書,不良反應發牛率應為0.1%~5%,而我院2014-2015年不良反應發牛率達到了8.28%,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病例大多數為老年患者,以及用藥復雜等因素有關。有文獻報道,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豐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全身性損害以及血管系統損害等。本研究結果發現,49例為皮膚及附件損害,38例為消化系統相關損害,17例為其他表現,其中以皮膚損害為主要不良反應,與文獻報道結果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對不良反應與藥物因素之間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左氧氟沙星用藥不良反應與給藥頻次以及合并用藥有關,且豐要表現為每日單次給藥不良反應發牛率顯著高于2次給藥,合并用藥不良反應顯著高于無合并用藥。有文獻指出,因左氧氟沙星的毒性反應與血藥濃度呈現為相關性,故不建議每日單次給藥。另有報道表示,左氧氟沙星合并用藥種數越多,其不良反應發牛率就更高。
綜上所述,我院左氧氟沙星用藥不良反應發牛率較高,且以皮膚損害和消化系統損害為豐,且與給藥頻次、合并用藥存在關系,為此,建議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每日單次給藥以及合并用藥時,應加強對患者不良反應的監測,在出現不良反應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