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林
【摘 要】 目的:觀察前列地爾聯合天麻素治療老年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所致眩暈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24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所致眩暈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n=62)和對照組(n=62),對照組使用天麻素注射液0.6g加入0.9%的氯化鈉溶液 500mL中靜脈滴注,1次/d,14d為1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前列地爾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連續用藥14d。對比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5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7.42%,組間比較差異顯著(χ2=4.97,P<0.05);觀察組中3例出現頭暈嗜睡者,1例出現口干、惡心;對照組中3例出現嗜睡、疲憊,1例有便秘現象,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前列地爾聯合天麻素治療老年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所致眩暈療效確切。
【關鍵詞】 前列地爾;天麻素;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療效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老年人相關疾病亦日益突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BI)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易反復發作,且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其主要癥狀為眩暈,如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椎-基底動脈梗死[1-2]。筆者應用前列地爾注射液聯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124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124例VBI患者均為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住院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n=62)和觀察組(n=62),對照組中男25例、女37例,年齡42~78歲,平均(62.52±5.17)歲,伴高血壓21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40例;年齡51~67歲,平均(58.03±7.58)歲,伴高血壓24例。兩組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在維持基礎治療上使用天麻素注射液0.6g加入0.9%的氯化鈉溶液 500mL中靜脈滴注,1次/d,14d為1個療程 ,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前列地爾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14d為1個療程。兩組治療前后觀察其臨床癥狀、體征及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檢查。
1.3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依據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標準[3]。兩組均排除以下疾病:1)排除梅尼埃病、腦出血以及貧血、藥物中毒等其他內科疾病嚴重衰竭所致眩暈。2)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疾病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TCD測定結果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5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7.42%,組間比較差異顯著(χ2=4.97,P<0.05)。見表1。
2.2 兩組TCD測定結果比較
兩組在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VBA系統血液流速減低;治療后VA、VB的Vm均明顯增快,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在TCD改善方面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3。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中3例出現頭暈嗜睡者,1例出現口干、惡心;對照組中3例出現嗜睡、疲憊,1例有便秘現象,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老年人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繼而小動脈痙攣以及遠端的動脈被微血栓栓塞,使血流阻力增加,引起腦干,小腦,前庭神經核缺血缺氧導致眩暈癥狀[4]。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卒中發病的先兆,如若不及早采取干預措施,患者極有可能在較短時間內發展為腦梗死。因此,早期診斷并采取有效干預對預防腦梗死有及其重要的意義。VBI的治療主要以擴張血管,改善腦部供血為主。前列地爾注射液是一種以脂微球為藥物載體的靜脈注射制劑,屬于天然前列腺素類物質,是花生四烯酸在血管內皮細胞通過環氧化作用產生,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前列地爾能激活血小板膜的腺苷酸環化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動力學,改善微循環防止血栓形成;并能促進血栓周圍已活化的血小板;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組織型纖溶性物質,有效改善腦動脈供血不足[5]。天麻素化學名稱為4-羥甲基苯基-貝塔-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增加椎-基底動脈的供血,改善小腦前下動脈、內耳的供血。同時天麻素具有改善血流動力學、營養神經細胞和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直接作用于腦血管,提高供氧能力,當血液黏度降低或正常時患者頭暈癥狀減輕或消失[6]。
本研究對比顯示,觀察組在TCD指標、總有效率及治愈率方面比較明顯優于對照組,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自覺癥狀,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前列地爾聯合天麻素治療老年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確切。
參考文獻
[1] 程生賦,程生林,劉國宗,等.倍他司汀聯合復方中藥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05):982-984.
[2] 王蕊,趙榮生,張燕娥,等.基于指南和臨床路徑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住院患者用藥分析與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12):1205-1208.
[3] 李莉,王祖紅,易榮,等.腹針配合壓灸百會穴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05):23-25.
[4] 謝芬,戴秀珍.長春西汀聯合倍他司汀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觀察[J].淮海醫藥,2013, 31(01):35.
[5] 傅景濤.丹參川芎嗪聯合前列地爾治療腦血栓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5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01):91-92.
[6] 婁志軍.血塞通聯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07(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