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清華 李雪 孫青
【摘 要】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對于提高2型糖尿病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觀察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對比其護理滿意度。結果: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水平由(9.95±1.91)mmol/L降低至(6.54±1.35)mmol/L,餐后2h血糖(2h PBG)由(15.24±3.02)mmol/L降低至(10.14±1.82)mmol/L,93.88%的患者對于護理效果感到滿意;經常規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FPG水平由(10.06±1.87)mmol/L降低至(7.57±1.59)mmol/L,2h PBG水平由(15.39±3.14)mmol/L降低至(12.95±2.24)mmol/L,79.59%的患者對于護理效果感到滿意。結論: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下實施護理干預,對于長期、持續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穩定有著積極的作用效果。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2型糖尿病;護理效果
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長期、綜合治療,應兼顧藥物降糖和生活調理,給予其細致、周到的護理服務。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需要根據患者身心狀態及護理需求,按照科學的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護理干預,實現對藥物治療、心理干預、生活調理的全面控制,從整體上提高護理質量[1]。本研究以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下的護理方法及其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以上患者分別在臨床護理路徑(49例)和常規護理模式(49例),各自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7∶22,最高齡79歲,最低齡41歲,平均年齡(59.4±4.5)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6∶23,最高齡81歲,最低齡42歲,平均年齡(60.5±5.1)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以血糖檢測、用藥和飲食指導以及并發癥護理為主。而在觀察組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根據糖尿病護理的經驗,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并按照臨床護理路徑,有條不紊地實施護理干預。
①入院首日:患者入院后,需要在護理人員的指引和幫助下辦理入院手續,安排床位,熟悉住院環境和周圍設施,認識主管醫生、責任護士和護士長。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介紹診療程序和住院相關制度。主管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為其下達醫囑,值班醫護人員需要認真執行醫囑。建立健康檔案,登記患者的個人信息,記錄其護理過程。
②入院第2d:患者接受臨床診斷,根據其診斷結果,制定治療方案。該過程中,醫生還需要考慮到患者的血糖監測結果和慢性并發癥檢查結果,對治療方案進行適當調整。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詳細說明治療方案,詢問患者的意見和感受,了解其擔憂和顧慮的問題,認真予以解答。在此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著重強調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幫助其了解飲食禁忌。院方在配餐時,應合理制定科學健康的食譜,安排各種營養成分,嚴格控制熱量攝入。明確指尖血糖監測時間,每日需要測量4次(餐前),如血糖水平不穩定,則需要增加測量次數,指導其血糖監測方法。另外,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更多地著眼于降低血糖,卻忽視了低血糖的發生風險,需要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入院第3~5d:持續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嚴格執行醫囑,落實好常規檢查情況。圍繞著胰島素知識、胰島素注射的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掌握胰島素注射技術。與此同時,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預工作,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觀察力和警惕性,注意患者行為、表情的異常表現,主動詢問患者的感受和想法,了解其需求。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詳細解釋糖尿病癥狀及其引起的并發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減少不必要的擔憂和顧慮。
④入院第6~7d:持續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對糖尿病知識、血糖監測方法以及胰島素注射技術進行鞏固,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指導,幫助其掌握基本的護理技巧,為患者出院后的家庭護理做好充分的準備。鼓勵患者參加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在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做好隨訪溝通,定期進行電話隨訪或是上門隨訪,了解患者的治療恢復情況,并給予其相應的指導。
1.3 統計學處理
以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由t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2.2 兩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
3 討論
2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類型,患者由于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而引起慢性高血糖,出現代謝紊亂。以此同時,2型糖尿病還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以及視網膜病變等多種疾病的誘因,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危害[2]。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接受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注射治療,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穩定。為了更加長期、持續的控制血糖水平的穩定,患者還需要接受全面、細致的護理干預。其針對2型糖尿病的特點,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建立科學、完善的臨床護理路徑,優化護理程序,規范化的實施護理操作,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同時保障其護理質量,更好的維護患者的身體健康[3]。
綜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夠為長期、持續的控制病情的穩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減少疾病對于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困擾。
參考文獻
[1] 梁敏華.探析臨床護理路徑在2型糖尿病護理中應用的意義[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4):197-198.
[2] 甄秀白.2型糖尿病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意義探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09(03):219-221.
[3] 梁金玲,李駿.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優質護理干預模式的效果評價[J].海軍醫學雜志,2016,37(04):35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