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 要】 目的:探究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對68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進行分析,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隨機分為對照組34例(采用常規護理)與觀察組34例(采用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94.1%)明顯優于對照組(79.4%),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給予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提高預后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高血壓性腦出血;臨床護理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屬于危重癥中的一種,通常在患者用力排便、激動與激烈活動的時候發生,患者病情發生比較迅速,能夠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達到高峰。該病的發病率較高,且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由于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與身體素質等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會導致該病的臨床表現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劇烈疼痛、嗜睡、惡心、嘔吐、躁動、兩側瞳孔變小與昏迷等,如果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導致死亡。針對該病的治療主要采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以便確保手術順利開展,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在本次研究中,對68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68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進行分析,均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入院治療。將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隨機分為對照組34例(采用常規護理)與觀察組34例(采用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齡在46~83歲,平均為(62.3±3.6)歲。其中基底節出血23例,腦葉出血1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齡在47~84歲,平均為(63.1±3.9)歲。其中基底節出血24例,腦葉出血10例。一般資料對比中,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需要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告知其注意事項,嚴格按照常規護理要求來完成。觀察組患者采用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采用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病情發作會出現劇烈疼痛,且病情發展比較迅速,會出現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手術治療流程、注意事項、預后效果等相關內容,以便讓患者對病情詳細地了解。向患者介紹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的相關內容,并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強與患者溝通與交流,以便讓患者盡快了解自身情況與手術治療方案,緩解不良情緒。并告知患者維持良好的心態對手術治療具有積極作用,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與護理。
2)做好術前準備工作,需要告知患者剃發備皮處理,對手術相關注意事項進行詳細告知。對相關手術器械、物品、藥品等進行準備充分,以便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1.2.2 術后護理 1)病情與顱內壓監測。在術后需要給予心電圖監護,對患者的瞳孔變化、神志、生命體征與肢體運動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在患者采用尿激酶后的24~48h內,對顱內是否出現腦疝先兆進行密切監視。并對顱內壓進行觀察,避免出現繼發顱內出血與腦水腫現象。在患者頭部給予冰枕進行3~5d的降溫處理,以便促使腦細胞新陳代謝減緩,對腦細胞進行保護,避免出現出血現象。同時,對患者肝腎功能、血糖、血清電解質等進行觀察。
2)血壓控制。采用相關儀器對患者血壓水平進行監測,每隔30min監測一次,血壓上升的時候需要給予降壓藥物治療,采用微量泵對滴速進行控制,以便避免藥物泵入時對血壓造成波動。可以采用雙泵處理,確保開啟與暫停同時進行,對血壓波動情況進行改善。
3)引流管護理。在術后需要從三通針側管部位與無菌引流袋連接起來,并對引流袋進行合理放置。將患者頭部固定處理,避免引流管脫落或拔出。在護理沖洗之后,需要將引流管夾閉4h之后開放。穿刺部位的無菌敷料應每天進行更換,對引流液的顏色、引流量與性質等進行準確記錄與統計。在拔管的時候需要進行閉管試驗,避免出現梗阻性腦積水現象。
4)并發癥預防護理。及時清理患者呼吸道與口腔部位的分泌物,確保呼吸道的暢通,并及時給予吸痰處理。在術后禁食48~72h,避免消化道出血,給予尿管留置,定期對尿量進行記錄,檢查腎功能,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5)功能康復訓練。術后24h可以適當開展功能康復訓練,從被動逐漸過渡到主動訓練,運動幅度從小到大改變,堅持循序漸進與適度原則,促使盡早康復。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癥狀均消失,神經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癥狀得到好轉,神經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癥狀無改變。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用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94.1%)明顯優于對照組(79.4%),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在對其進行手術治療的同時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主要是針對患者術前與術后來開展的,在術前做好準備工作,為手術的開展提供條件。并及時給予心理護理,有效地緩解患者不良心理,可以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2-3]。在術后給予引流管護理,確保引流管的暢通,并對病情、顱內壓與血壓進行監測,對其進行合理控制,有效地預防并發癥,指導患者運動康復訓練,可以促使患者盡早康復,取得較好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給予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提高預后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志英.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行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4,22(11):131-133.
[2] 苗虹.高血壓性腦出血行微創血腫清除術的臨床護理.中華全科醫學,2014,11(07):1860,1871.
[3] 張鈳.早期強化降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顱內血腫及水腫的影響[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6,38(07):75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