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
“營改增”是國家實行稅務改革的一個重要舉動,其旨在完善稅務體系同時降低稅負。“營改增”的推行給高校的稅務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文章從復雜的稅務申報流程、發票的管理以及核算方式變化三方面對“營改增”給高校稅務工作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緊跟稅收的申報流程、對發票加強管理和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等高校稅務管理工作應對“營改增”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營改增”給高校稅務工作帶來的影響
(一)稅務申報流程
在實行“營改增”之前,進行稅務申報以地方稅務局為主體,其申報流程相對簡單,而“營改增”之后,稅務申報以國家稅務局為主體,其流程便變得復雜和繁瑣,需要填寫的申報內容增多。如果高校作為一般納稅人,那么它的申報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抄稅,抄錄工作主要是抄錄當月的具體發票,納稅人在當月的抄稅的增值稅上實行申報,相關稅務機關則對其申報情況與IC卡抄報數據進行核對;二是認證,納稅人在獲得了增值稅進項稅額以后,必須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去進行增值稅發票的認證,只有在認證通過后才可以進行稅額抵扣。高校稅務在稅務申報之前,必須先確定納稅身份,根據與身份對應的流程進行申報工作。
(二)發票的管理
“營改增”之后,各個單位對發票的使用會受限于單位自身的身份資格。就高校而言,如果高校被界定為小規模納稅人,那么高校能夠開具的只有營業發票(普通的增值發票),而不能夠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這種情況與“營改增”之前差異不大,操作也相對簡單;如果高校被界定為一般納稅人(普通納稅人),那么高校可以使用上述的兩種發票。增值稅的專用發票是高校用來進行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的依據,部分高校在“營改增”之后稅負沒有降低反而出現了上升的情況,就是因為在發票的管理上出現了疏漏。
(三)核算方式變化
在實行“營改增”以后,會計對于增值稅跟營業稅的核算出現了方式上的改變,也比之前的方式更麻煩與復雜。正常情況下,高校或者其他單位需要交納的稅額是根據營業額的具體數值統計出來的,營業額的數值是除去稅率外唯一能影響納稅額的因素。但“營改增”以后,將營業稅納入進了增值稅中,因此高校需上繳的稅額除了受營業額的影響,還受到抵扣憑證和進項稅額的影響;另外高校的成本上具有所謂的分散性成本,其主要是為教學活動和科研工作進行的一些采購,這些采購行為相對零散,難以取得專用發票;再有,部分成本在多個項目上分攤計算,也加重了核算的工作量。復雜的核算過程需要各個部門進行積極配合,從而幫助財務部門獲取更多的發票以方便進行稅種抵扣。
二、高校稅務管理工作應對“營改增”的策略
(一)緊跟稅收的申報流程
稅收的申報流程變得復雜,這就要求高校對申報流程進行更多的了解,嚴格按照現有的流程去實行納稅申報。假設高校被判定是一般納稅人,那么就需要對納稅的申報表和申報環節進行全面的學習。高校可通過對稅務申報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在一些稅務軟件、財務軟件上的技巧水平以及專業上的綜合素質,申報人員需要時刻關注申報流程的變化情況,降低申報時出錯的可能,以保證稅務的申報工作有序進行。
(二)對發票加強管理
高校的發票管理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必須根據國家在稅務管理上的相關規定,高校自身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關于發票管理的制度,并依據制度執行發票的使用、開具以及核銷等操作。二是加強各個部門對稅務工作的認識與理解,普及“營改增”帶來的影響,使各部門積極配合稅務部門的工作,及時獲取發票以及上繳給稅務管理部門。目前的發票的管理又涉及到對納稅人的身份的審核問題,要遵循國家的相關政策對納稅人的身份進行嚴格的界定。對于各項進項稅額,高校的稅務管理人員都需要對其進行嚴密的審核,以防止出錯或是出現不規范的情況。
(三)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
高校稅務管理在稅收的核算上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一是核算方式變得復雜與麻煩,二是高校與外界業務的增多,其涉及到稅收的業務也隨之增多,核算工作量大大增加。針對這種形勢,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定期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并對其業務能力或水平增長情況進行考核,激勵其自身提高業務水平,從而幫助核算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結語
“營改增”確實從多方面給高校的稅務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但其在降低稅負以及提高高校稅務管理水平上的重要性也同樣不可忽視,所以高校需要積極配合其推行。針對其帶來的負面影響,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稅務情況,采取科學的應對策略,必然也能夠將高校的稅務管理工作做好,從而推動高校全方面的發展。(作者單位為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