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芹
“增效減負”是推進新課程改革與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手段。我們提出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優化作業設計。
所謂“優化作業設計”,就是從基礎的教學手段入手,改革傳統的“題海戰”方式,認真研究學生作業規律,切實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學生作業“高耗低效”現象,通過嚴格控制學科作業數量,提高作業質量的方法來實現既減少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我們學校以“精心優化設計作業,‘增效減負,全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研究重點。優化設計作業注意以下兩點。
一、在“優化作業設計”原則上,要把握三個“度”
1.數量限度
要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總量,如果一味追求數量,易使學生喪失對作業應有的良好情緒,甚至產生厭學心理。雖然迫于壓力,也能完成任務,但是采取消極應付方法,導致效能低下。反之,過少的作業量,蜻蜓點水,也達不到鞏固掌握知識的目的。
2.時間跨度
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對所布置的作業要有兼容性,既有剛學到的“新知”也有已學過,需進一步鞏固的“舊知”;二是對學生完成作業要有時限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導致學生馬虎應付,也不能把時間拉得太長,使學生在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和不理解之處,由于沒有得到及時點撥,時過境遷。
3.難易程度
作業留得太深,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很容易導致學生積極性下降,自信心喪失。反之,作業太容易,降低了教學的要求,也影響學生知識的掌握。
二、在優化作業設計的方法上,要體現三個“注重”
1.筆答式作業要注重于鞏固基礎
低年級學生,處于打基礎階段,只有夯實基礎,才能為日后知識的增長積蓄勢能。為此,首先必須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應把主要的作業量放在這些基礎知識的訓練上,切不可好高騖遠,急于求成。其次必須突出基本技能的提高。側重于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和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讓學生在這些作業訓練之中,不自覺地接受訓練,進行潛移默化。最后必須突出基本概念的掌握,大量的新知識和信息在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中,從接收到被掌握還有一個認識過程。只有熟練掌握概念,才能在更高層次上認識和掌握知識。
2.課堂作業應注重結合新知
課堂書面作業訓練,既是教學的一個過程,也是學生作業的一種形式。學生裝在接受新知的過程中,通過調動眼、口、耳、手等到多種感官參與感知,而獲得完整的感情認識,提高教學整體效益。因此,適當增加課堂書面作業的時間和數量,可能有效地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
3.課外作業要注重知識的拓展
一是啟發性。我們要通過引導激發學生的認識,啟發學生不斷掌握新知,促成新舊知識不斷地交互作用,使認識結構不斷擴展。因此,我們在進行作業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這個因素。
二是要有綜合性。變單純書面作業為書面作業與口頭并舉,變單純課外作業為課內、課外作業并行。通過綜合作業訓練,培養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三是要有趣味性。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如果大量單一形式重復作業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倦心理,降低了作業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更要注意技巧性,增加趣味性,多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作業,穿插其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對于家庭作業的布置我們也要層層把關:
1.分類精選作業
教師課前把選做、精做、略做、詳做和不做的作業進行分類或篩選,讓學生樂意做。如課本上的圖像題或文字語言較長的選擇題,要學生抄在本子上浪費時間,不如做在書上。
2.自由彈性作業
為使學生課后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學生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沒有理解透徹的章節、薄弱點去針對性練習;或根據課堂內容整理筆記;或根據獨立作業的錯誤去糾錯;或利用網絡查找與數學知識相關的資料,拓展更多知識。如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很多,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查找相關資料,學會自學并獲取更多方法,也節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3.合理分層作業
根據學生的層次布置不同難度和不同數量的題型。讓尖子生能吃地飽;也能避免讓學困生產生厭學情緒。這樣的作業既具有針對性,又避免了抄襲,不良學風的形成。
以上采取“分類精選作業”“自由彈性作業”“合理分層作業”,完全符合“發展學生,以人為本”的教學要求;完全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有利于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有利于每個學生揚長避短,獲取最佳發展。更有利于數學教學中“減負增效”的落實。
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設計要符合本年級段,各學科教學要求,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和加深理解課堂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和技巧。教師要根據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材要求,精心設計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做到既有統一要求,又能體現因材施教;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保證練習質量。培養學生自我找差距,自我完善的能力,要求學生及時糾正作業中的錯誤,教師要通過適當的方式檢查學生訂正作業的情況。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按時、獨立、整潔地完成作業。教師要及時檢查,對無故缺作業的學生應及時加以教育,對學生重做,改錯要認真及時批閱,對作業完成優秀的學生教師應予以全班表揚。作業布置與批改應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要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分層次布置作業,真正做到優秀學生吃飽,中等學生吃好,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吃得了,消化好。
相信自己將這些在實踐中得到的真知一定會靈活再次運用到實踐中,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素質教育及全面發展盡自己的一點職責;也為自己進一步提升教學技能奠定了理論基礎。當然,自己的認識還很淺顯,還需今后不斷學習,探索、實踐、反思、完善,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