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銀
所謂生命教育,就是關于人的生活、生命與人生問題的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從最根本的意義來說,生命教育乃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和這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既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也關乎人的成長與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標在于,通過生命管理,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我自己”,都能最終實現“我之為我”的生命價值,即把生命中的愛和亮點全部展現出來,為社會、為人間煥發出自己獨有的美麗光彩。
一、我國醫學院校開展生命意義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很多理念存在誤區
就我國傳統文化而言,死亡,這是一個普遍禁忌的話題,一個學生如果在家庭、學校中與父母或者老師談論死亡,則被認為不吉利,并且,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距離離死亡太過遙遠,或覺得此話題太過沉重,通常會對孩子回避死亡的話題。這樣的做法導致學生對死亡充滿神秘感,所知甚少,甚至錯誤地把死亡看得過于簡單、輕松。
(二)我國錯誤的家庭教育理念導致學生缺失抗壓能力
現在的90、00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在父母和長輩無微不至的寵愛和呵護之下成長。學生普遍存在依賴性強,不愿意承擔責任,缺乏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個性缺失問題。學生在生活中都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在經歷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容易出現懊惱、后悔、郁悶的情緒,他們看待問題容易偏激、控制不好就會出現行為沖動,甚至出現自殺、自殘和傷害他人的情況。學生個性缺失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一道難題。
(三)我國大部分高校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缺乏重視
當前,國內很多高校由于沒有認識到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長期以來一直缺乏對學校生命教育的重視,沒有將生命教育正式納入到學校教育目標中來。很多學校在教育中都沒有真正去引導學生,如何去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對于學生的安全意識、生存能力的教育也談之甚少。這種教育中的目中無人和生命意識淡漠的情況,不僅使學生體驗不到生命中的樂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還導致學生出現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視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四)我國高校生命教育相關教育尚未普及
當前,我國高校生命教育課程開設尚未普及,而當前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卻破在眉睫。開展生命教育研究有利于深化對生命教育理念的理解,有利于規范生命教育的內容、凝練生命的教育原則、方法,有利于創建生命教育的載體。我們一線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應重視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教育,應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精心策劃有意義的學生活動加強學生生命教育,真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醫學院校開展生命教育活動必要性
(一)引導醫學生對生命的思考
使他們認識到生命的珍貴,讓他們明白要懷有自愛之心, 尊重生命, 敬畏生命。有限的生命不是私有財產,每個人的生命根源上都連接著父母的生命、民族的生命。讓孩子學會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必要的生命教育可以促進家庭的和諧,可以讓大學生能夠多體會到父母的艱辛,更懂得珍惜父母給予的一切,加強和增進父母子女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盡量減少家庭中的沖突和矛盾。生命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參與。要發揮學生家長的在生命教育當中的重要價值,強調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等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每個生命都相互關聯,相互依存,應該相互愛惜。
(二)樹立正確的生命安全觀
當代大學生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和安全防范意識,自我防范能力較弱。他們心理發育滯后、社交經驗不足。特定的年齡結構、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復雜的社會環境,決定了大學生們必然面臨諸多生命安全問題的困惑。因此要對大學生應進行必要的生命安全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生命安全意識,要讓學生關注自身的生命,更要啟發他們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學會保護生命的技能,確立正確的生命安全觀,提高保護生命的能力。使學生不斷進步、生命品質不斷得到完善。
(三)提高醫學生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
生命教育可以喚醒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可以深刻認識維護患者的生命權與健康權是醫護人員的使命。患者來到醫院時往往是其生命中最脆弱的時刻,最需要人性的溫暖,以拯救生命為使命的醫學,如果沒有撫慰的善意,能有拯救的誠意嗎?醫學生對生命有正確的認識,就可以更好的為患者排憂解難,也可以進一步緩解醫患矛盾。
(四)減少大學生自殺、自殘等事件發生
最近大學生自殺、他殺等傷人事例呈現上升趨勢,我國現存的教育模式有所偏頗,對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缺失,致使大學生漠視生命的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這種話題已成為一個全社會關注、令人擔憂的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相對于天地之悠悠,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失去了就無法挽回。生命又是脆弱的,非常容易讓鮮活的生命頃刻間劃上句號。對大學生應進行必要的生命安全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生命安全意識,使他們尊重生命、正視生命,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且對社會和家庭有較強的責任感。開展長期的生命教育可以減少大學生自殺、自殘等事件發生。
三、總結
生命教育是一種深刻的人文教育、道德教育。通過生命教育,幫助醫學生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并發展個人獨特的生命。同時,生命教育在轉變大學生對生命態度方面不但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且還可能降低他們對應激源、應激反應的感受程度,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這種積極的情緒能不斷強化,形成良性循環,對學生形成健康的應對方式和健康人格會有促進作用。輔導員在在大學中開展生命教育活動,要寓教于情,寓教于感。引導學生正視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有深層次的生命交融和人格感化,獲得幸福與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