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
大家都知道,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活動逐步由“單一”走向“綜合”,由“封閉”走向“開放”。特別是英語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學習語言知識,能夠進行簡單的對話和交流,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教學活動中來完成。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都難很好地把握這一點,沒有真正把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落實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這當然就難以在教學中實現師生雙贏的目的。下面,我就如何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要積極創設開放性課堂
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有些同學默記單詞很有方法和技巧,默寫單詞和句子都不錯,可在進行實際交流時卻吞吞吐吐、口齒不清、表達不流暢;有些同學能流利朗讀句子,卻不會靈活運用和交流;有些同學能流利朗讀和表達卻記憶單詞很困難等等,這就是因為在日常教學中缺乏應有的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上缺少參與、體驗、合作、探究和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思維的機會。所以我們應積極創設開放性的英語課堂,給學生參與、體驗、合作、探究和獨立思考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創設開放性英語課堂的時,我們不能受教材所局限,有時,一堂課或者一個小節的教學內容不是很多,但要掌握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們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將課內外知識與聽、說、讀、寫四種技能融合起來相互滲透,既要以視、聽、說為主,又要注重聽、說的訓練,要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不能忽視“寫”的能力培養。在日常英語教學中,特別是在上公開課時,一些老師還是以聽、說課模式為主,因為“寫”的訓練活動不如“聽、說、演、唱”等形式表現得活躍,擔心其他形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淡課堂原有的生動活潑的氣氛,降低課堂活力得不到聽課者應有的課堂教學評價。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為,課堂教學評價不是看一堂課多么活躍、多么鼓動人心、學生參與的程度怎么樣,主要是看你安排的教學活動是否合理,是否很好地將課內外知識很好地聯系起來、融合在課堂中,是否讓學生真正圍繞教師的教學意圖參與教學活動,真正讓學生學到了知識。
二、教學活動要服務于教學目標
作為英語教師,要非常清醒地認識到,任何教學活動,不僅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應該是為了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設計。活動的安排要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并為教學目標服務。如果安排的教學活動形式脫離了教學內容,偏離了教學目標,那么再好的教學活動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安排的教學活動往往很多,一會兒“說”、一會兒“聽”、一會兒“唱”、一會兒“演”,總是在匆匆忙忙的教學活動中上完一節課,學生在課堂上究竟能接受多少?理解多少?積累多少呢?值得反思。所以,教師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活動形式都要體現“感知——模仿——練習——體驗——積累”這樣一個過程,要真正將教學內容有機滲透、融合到教學活動當中去,使每一項活動能為教學目標服務,這樣才能有助于英語教學中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培養和積累。
三、教學活動要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載體
就教學活動問題,記得有一位教學名師說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既可以掌握知識、又可以得到情感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同時又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課程強調師生時間、生生之間雙向互動。只有雙向互動,才能引發思維的碰撞、觀點的交鋒和情感的共融。所以,教師應在教學活動的互動中把握好這樣幾個原則:
1.要積極挖掘教材中蘊涵的創造性因素,注重激勵和監督
教學活動前教師要積極準備、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動員,要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動腦筋、展開想象、踴躍參加;在互動中,教師要積極發揮監督和指導作用,既要給學生寬松、愉悅的思維空間,又要細心觀察學生參與活動的具體情況,哪些同學表現得踴躍、那些同學表現得很冷淡,要采取措施讓冷淡的同學參與進來,避免一些同學游離在教學活動之外或者偏離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目標;要積極創設各種情景給學生提供平等合作的機會,讓所有學生積極都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語言交流、語言運用能力。
2.要注重指導和評價的及時性
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互動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大膽進行發散思維,創造性學習、實踐性活動、開放性交流,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體驗、收獲和分享教學活動的成果;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要采取多元的評價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活動自評、互評和他評。
3.深入分析全面掌握教材,做好教學活動互動設計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需要,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調整”。所以教師要深入分析、全面掌握教材,根據教學重點、教學目標確定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可以作什么樣的調整,一個小節的教學內容應該教到什么程度、什么層次,精心做好互動教學活動設計;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活動形式要從教材核心內容出發、從班級學生實際出發、從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互動的程度出發,要能夠成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活動中既有師聲互動環節、又有生生互動的內容,作到一環緊扣一環,讓所有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參與的點、有施展個人特長、發散個人思維、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的切入角度。這樣,教學活動才會有良好的開端、人人參與的過程、融洽激烈的高潮和人人得到體驗又分享到成功的結果。
總之,合理安排好教學活動,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作為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積極探索教學活動的形式,通過確切、恰當、合理的教學活動達到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