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輝
講到這個話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口語交際的笑話:有一次,老師與學生進行口語交際,題目是《校園幽默》,要求選擇在課堂上有趣的往事。其中一學生說:語文課上,老師讓一名學生解釋“初出茅廬”的意思。那位同學屬于后進生類,抓耳撓思,磨蹭了半天,最后小聲地回答老師:“剛剛從廁所里出來的意思”。班上學生聽了哈哈大笑。這一笑話,喚醒學生類似的生活經歷,學生紛紛舉手發言。由此可見,讓口語交際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有話可說,對口語交際產生濃厚的興趣。
自從我校參加全國發展與創新教育課題以來,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嘗試,并總結“讓口語交際活起來”有如下四個膚淺的認識:
一、抓小課堂,生成有趣話題
學校這個小課堂,是我們學生進行規范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課堂。如果這個小課堂沒有抓好,沒有很好地進行口語交際,學習語文也就成為一句空話。那么怎樣抓好小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上課前,教師可采用電教手段,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感受直觀形象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的環境中,產生要交際的欲望。例如老師請六名學生到前面來,玩“雙龍戲珠”的游戲。這里“雙龍”指兩個學生,“珠”是指氣球,每兩個學生用頭夾住一個氣球從課室的這邊走到另一邊,氣球不掉下來兩個學生一起走到課室的另一邊為勝者。這童趣十足的游戲,一下子就把學生要“說”的欲望調動起來,學生紛紛要求參加表演,并要求其說出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既讓口語交際活起來,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表達能力。
二、巧設情景,激發交際欲望
口語交際教學,創設情景非常關鍵,如果缺少了這一環節,學生可能無話可說或說不具體。如果能巧設情景,就更能激發學生交際的欲望,樂于思維,敢于表達。
有一次,活動課中,一群學生簇擁著張小紅并提著一個蛋糕向老師辦公室走來,邊走邊激動地叫著:“老師,快來看!快來看!”“老師,張小紅給您的蛋糕!”聽著這鬧哄哄的聲音,我以為出了什么事,連忙走到辦公室門看個究竟。原來,今天是張小紅的生日,她奶奶讓她帶個蛋糕給老師,一方面表示對老師辛勤教育的感謝,另一方面也讓老師一起分享孩子生日的快樂。我環視了周圍的學生,十幾雙眼睛齊傻傻地看著蛋糕,看著這一切,我忽然計上心來,這是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情景的最好機會,于是就順手接過蛋糕向教室走去,學生也蜂擁而入,來到教室自己的位置,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如何解決這個蛋糕。我示意坐好,與學生進行一番的對話。
師:同學們,今天是張小紅的生日,她奶奶叫她捎來了一個蛋糕,想讓我們和張小紅一起分享她的快樂,你們有什么想法?
生:(齊)“謝謝張小紅!”
師:打開蛋糕盒故意問:“好!那我們準備吃蛋糕,怎么樣?”
生1:“老師,今天既然是張小紅的生日,那就讓我們為她唱一首《生日歌》再吃吧!”
(老師學著唱中文生日歌,唱完后,師故意做要切蛋糕的樣子。)
生2:(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學生站起來提出他的想法)“老師,等一下,我覺得吃蛋糕前還應該向張小紅說一句祝福的話。”
師:(老師高興極了!)“好啊!那就清你帶個頭吧!”
生2:(這個學生接下去說)“小紅,祝你生日快樂!”
(學生的話匣子被打開,接二連三地為張小紅說一句祝福的話)
生3:(有的說)“小紅,祝你學習進步!”
生4:(有的說)“小紅,祝你班干部工作更出色!”
生5:(有的說)“小紅,祝你天天開心!”
……(等很多祝福的話語)
聽著孩子們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情緒激動,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頓時班里掌聲陣陣。在熱烈的掌聲中,在開心的笑聲中,在暖人心意的祝福聲中,在這種巧設而富有情趣的情景中,學生不但樂于表達,敢于表達,而且發自內心的感受,讓我們共同品嘗這個意義非同尋常的蛋糕,讓口語交際活起來。
三、換位思考,提高交際效果
在學生樂于表達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給予一定的指導,讓學生養成先想后說、說完整話的習慣和提出問題的方法。例如上《學會安慰》,話題內容:“××同學把阿姨從香港帶回來的復讀機弄壞了……”。課堂上多數同學是這樣安慰別人的:“××同學,別難過,我會幫你修好的。”我認為這樣的簡單安慰達不到安慰的效果。怎樣安慰呢?我引導學生經歷一個“設身處地”的心理過程。父母也會為丟一、二百元錢而悶悶不樂,何況孩子?更何況那復讀機是心愛之物,是阿姨專門從香港帶回來送給我的,功能齊全,它能糾正我學習英語的發音,是我學習的好伙伴。只要把這些因素考慮到,學生就會安尉別人。有的學生會這樣安慰:“××同學,不要傷心,我爸爸懂得修電器,讓他幫你修好。”有的學生也會這樣安慰:“你別傷心,在你維修復讀機的期間,我的復讀機可以借給你,讓我們一起在學習中進步。”等這樣換位思考問題,知彼知己,提高交際效果。
四、聯系生活,拓展交際空間
口語交際,不能看作是口語交際課的專利。學校這個小課堂,生活這個中課堂,社會這個大課堂,這“三個課堂”是它廣闊的天地。教師要做有心人,要將口語交際與各學科相結合,與學生的各種活動相聯系。如教師可以在課間與學生交談,讓學生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晨會或班會上開展專題討論,練習說話的技能;要求學生轉述老師的話,訓練學生復述能力等等。教師在指導學生在校暢所欲言的同時,還可以調動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家里有更多的口語交際機會,促其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口語交際活起來。
口語交際是新課標開發的新的課程內容,也是發展與創新教育課題第二輪研究中的重點。
實踐證明,讓口語交際活起來,首先,抓好小課堂,確定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口語交際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訓練。然后,抓住口語交際巧設情景這一關鍵,同時也要及時給予一定的指導。最后聯系生活,拓展交際空間,循序漸進,就能讓口語交際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