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娟
在農村學校在日常交談中,時常聽到有同行抱怨口語交際課很難上,說上口語交際課,那就是老師的獨角戲——只有教師在滔滔不絕地說,而無學生在交際。然而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老師們卻束手無策,或是老師輕描淡寫,或是學生寥寥數語,這就導致農村小學的孩子不善于表達,說話經常出現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詞不達意、顛三倒四的現象。
那么如何使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模式來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我認為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有效訓練策略有以下幾點。
第一,激發小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口語交際課上,要重視學生有興趣,才有交流的動機??谡Z交際的教學要選擇直觀,形象的內容,生動活潑的教法,使學生饒有興趣主動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口語交際教學就要求教師運用語言這種技巧,為學生創設一個貼近主題的情境,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來啟發吸引學生走向情境。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性很差,這就要看教師如何通過語言對他們進行調動,激發興趣。另外,教師要善于激勵學生,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班級設立一個口語交際“我能行”展示臺。爭強好勝,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就應該抓住這點,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在班級設立口語交際展示臺,讓他們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五角星或小笑臉等學生喜歡的圖形來對他們適當的評價。當他們在活動中受到表揚,教師的一句贊美,都將使孩子們受到鼓舞,從中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將它珍藏在自己的成長檔案中,必將激發他們學習口語交際的興趣。
第二,針對學生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問題,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
《語文課標》中強調口語交際教學要生活化,要以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或情境來展開口語交際活動,多讓學生“走出去”,在實踐中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與交流”,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學會與人“合作”,從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培養”。要想實現這些目標,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讓學生通過角色表演來訓練口語交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笨谡Z交際的核心是“交際”,注重的是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谡Z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這個“互動”可以是生生互動,也可以是師生互動。因此可以選擇一種更直接更有效的教學手段,那就是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身去實踐,扮演角色,加深對角色的內心體驗,從而達到順暢進行口語交際的教學任務。
2.圍繞話題,精心設計多個連貫的互動情境
記得有位專家說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言語活動,這種特定的環境,有時需要人為的特意創造。教師可以根據交際內容,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實際情景,展示內容形象,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交流欲望,點撥口語交際方法,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于促進智力和思維的發展,形成良好的氣質和健康開朗的性格。每一節口語交際教學都有一個話題,教師可以圍繞話題精心設計多個回合,多個情境。在多個回合,多個情境中,展開多種形式的口語交流,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連貫的互動的交際過程。
3.利用具體的實物進行口語交際教學
小學生智能發展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觀察事物往往不具體比較粗略。正如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過:“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完全不會觀察,可以這樣認為,他們的眼睛不用來看,耳朵不用來聽。教師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學會看﹑聽﹑感覺?!币簿褪钦f直觀而形象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農村的孩子雖然平時與小動物接觸較多,但平時不留心觀察,真正到了讓他們去說時,他們也無法開口。沒有實物的展示,學生也不知從何說起。如在教學“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樣子”口語交際中,教學本節課前,我事先準備一些學生喜歡的小動物。教學時,我將這些活生生的小動物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個個眼前一亮,隨著我的相機點撥,他們個個踴躍舉手,搶著發言,氣氛非常熱烈。
第三,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讓他們表達的更得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環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若憑幾節口語幾節課是難以達到課標要求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口語交際空間。學生口語交際只有在實踐中加強鍛煉才能不斷提高。因而,教師可以把農村的實際和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起來,因境制宜,積極開展適合本土文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與題材,諸如開展“鄉村采風”“游家鄉”“家鄉巨變”等活動,帶領學生走向田間地頭,領略大自然風光,感悟淳樸的民風民俗,抒發對家鄉的贊美和謳歌。學生對耳聞目睹耳詳能熟的事物有話可說,有情可表。與此同時,教師應善于捕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為我所用,從而在社會實踐這一無邊的課堂上讓學生見多識廣,能說會道,體驗鄉土風情,自然景象、社會規則,懂得熱愛家鄉,尊重農民勞動成果,學會與他人文明交往。
總之,培養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和21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的培養更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小學正是孩子發展口語的最佳時期,教師應當不負使命,持之以恒,靈活自如選擇恰當教學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說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