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錦庭
時代不斷發展,教材也幾經變更,要求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要與時俱進。現行的新課程標準,可謂是要求更高,標準甚嚴。歷經生物教學二十六載,一路走來,飽嘗生物教學的酸甜苦辣,也從中得到了些許淺陋的見解和體會。
一、教師的角色要轉型
(一)老師應努力提升自己,為角色轉型充電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學習、獨立進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問題并完成相關的科研學習報告、進行社會調查以及擴展性學習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這是舊課程無法比擬的。與此同時,新課程又能讓老師們的教學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取決于教師對研究課題的內容、過程、方法以及相關綜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教師必須轉變 角色,由“教書匠”轉變為“研究型教師”。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首先自己必須是一個高素質的教師,要善于“反思”“學習”,增加內涵,提高教師的學識和能力,提高教學的效果。正如有人說,交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所以教師要引導好學生自主學習,老師還得不斷學習提升自己。例如,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聽取其他老師好的教學經驗;積極參加上級或學校安排的培訓;認真選擇一些課外書籍進行閱讀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向自己的這“桶水”注入活水。這樣之后,我們才能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成為樂學、好學的人,愿喝下你給的這杯“知識水”的人。
(二)老師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完成角色轉型
傳統教學方式都是老師主導整節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枯燥無味,很難啟發學生思維,抑制了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談不上什么自主學習能力。有教育者說過:“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節課上盡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現在新課標中要求的教學方式的改變與這句話是不謀而合。我們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成為時間的主人。我們現在課堂是讓學生先去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知識,找出課文的重難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師生共同討論或由老師解答學生問題;或由老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從中獲得知識來解答問題,再師生共同討論。這樣大大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學生在看完光合作用一節課內容時,學生也許會問:中午時光合作用是否最強?家里多種綠色植物是否能增加空氣中的氧氣?家里的菜晚上給燈光照是否會長得快?等問題。或上課時老師可以在黑板先寫出問題:1、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產物是什么?2、植物體所有細胞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嗎?3、地球上如果沒有了綠色植物,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二、突出師生互動,寓教于樂
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一去不復返,當下的課堂教學強調“師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師生互動”是否成功就要看學生是否能進行積極思維。實施“師生互動”,作為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心理、情感、體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去。例如,在學習“伸肘和屈肘”時,可事先安排學生進行嘗試制作“肘關節模型”。課堂上,教師不急于講解,而是先展示掛圖和模型,和學生一起演示“伸肘和屈肘”,讓學生一邊實驗一邊分析,然后產生共鳴。因此,教師綜合運用情景激發,師生互動,直觀演示,將模型、掛圖及自己的上肢對照起來,逐一指出肘關節、 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尺骨、橈骨等各結構的位置及名稱,再演示部分結構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探討,從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動作就是這樣完成的結論。這種開放性的課堂,學生興趣高漲,這樣的課堂,真正的師生互動,促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完成認識上的飛躍。在這樣高昂的激情下,順便讓學生再分析健康體育課 上的引體向上、俯臥撐等動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輕而易舉了。
三、突出情感調節,提高教學質量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里。”情感往往直接影響認知水平。一個人在愉快時,就容易通過感知接受外界信息。作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在生物教學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在愉快時容易接受外界信息,在憂郁時容易出現對外界信息產生“視而不見”和“聽而不聞”的情形。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時運用情感教育手段,讓師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善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在可能范圍內,一切事物應盡量放在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見的東西應盡量放在視官跟前,一切聽得見的東西應放在聽官跟前……假如有一個東西能夠同時在幾個感官上留下印象,它便應該用幾個感官去接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在生物教學中若能輔之設計合理的小實驗,則將勢必容易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新課改要求教師從知識、能力、情感及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因此,我們老師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必須與時俱進,努力創新。我們除了要認真教學讓學生掌握生物科學知識外,還要把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學當中去,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讓每一個學生除了具有豐富知識外,以后在行為上還能遵從自然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及建設人類美好環境而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