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英
小學階段是少年兒童良好思想品德培養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是決定一個人品行優劣的特殊階段。教育教學工作教書育人的天職注定了教師的教育教學任務不僅僅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傳道”、要育好人。新課程標準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確要求德育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怎樣才能做好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促進學生養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情趣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結合工作實際,以下是我略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一、借助社會的教育力量
大家都知曉每個朝代,每個國家都有正邪的力量并存著,那如何才能讓思想未成熟的小學生分清是非呢?這已經成為社會上大多數人首要關注的問題。因此,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提倡學生關注影視上、網絡上的新聞媒體信息,能對當今各種復雜的現象,并能夠超越傳媒提供的簡單化看法,認真加以觀察和分析,正確地吸收大量的信息,真正了解所發生的各種事件的來龍去脈,吸取精華,棄其糟粕。從中讓學生學會關心國家大事,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并受到美的熏陶。第二,借助社會這塊大鏡子進行教育,讓學生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人或事,從而讓學生加以正確的分析,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第三,提倡學生用日記的形式把自己親眼目睹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逐一記起,這樣有助于學生的愛憎感,然后在班里進行演說,教師再進行小結,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第四,記得毛澤東說過:“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碧岢珜W生在社會上要多做好事,讓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并使學生成為踴躍的,真誠的熱心人,從而讓學生在社會上形成一個合群、樂觀、向上的人,這樣就能更好地為人生的道路鋪好奠基石。第五、鼓勵學生多走出家門,校門去體味我們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等,讓學生成為一個真、善、美的新時代小學生。
二、借助學校的力量
記得馬克吐溫說:“道德是一種獲得——如同音樂,如同外國語,如同虔誠撲克和癱瘓——沒有人生來就擁有道德。”眾所周知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成為品格高尚的人,這關系到學校的正確教育。所以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弘揚學校的好人好事,通過辦墻報、黑板報、手抄報、廣播等的形式,讓學生從中學會助人為樂。第二,充分利用教材,抓好思想品德課,及其他課程上有利于道德教育的素材,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教育。教師除了教會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外,還要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儀表、態度。記得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應該注重自身形象、服飾要大方莊重,教態要自然得體,舉止端莊,教學語言要簡練精確,生動形象。第三,鼓勵學生多讀古今中外的優秀寓言、童話、兒歌、傳說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它們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區分真善美、假丑惡的是非觀念,激發學生強烈的愛憎情感。第四,鼓勵學生多參加少先隊活動。在學校多設置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演講、朗誦比賽、班級黑板報比賽等,讓學生學會從小愛祖國、愛人民、愛老師、愛同學、愛班級、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第五,學校要利用一些節假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所以,在“植樹節”開展班級綠化校園的活動;“五一”勞動節中在班、校開展“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活動;在“教師節”開展尊師重教的活動;在“國慶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等,這樣能讓學生通過愉快的活動學會愛國、愛民、愛勞動、懂得團結的重要性。所以,學校環境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學生自身的發展。
三、借助家庭的力量
每個人都知道家里的父母是學生最早的影響者、教育者,因為父母的情感教育是具有感染力性,孩子可塑性強,模仿力強,很容易受到家長的情緒感染成為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在家庭的教育中,父母是施教者,孩子是受教育者,家長要善于利用面部的表情、身體的姿勢、文明的語言等,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傳遞給孩子,感染孩子,使孩子逐步養成健康的情感體驗。所以,好的家庭環境,還一個寧靜祥和溫馨的家給孩子,猶如春風化雨滋潤著學生的心。因為父母的影響力如此重要,所以我們要在家里從小養成以下幾點: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則,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并要求小學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要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闊少爺、嬌小姐。這樣有助于小學生受到勤勞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第二,父母要帶著孩子走進自己的社交圈。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家,父母不能一手操辦,只讓孩子作為旁觀者,要使學生有動口、動手的能力,從中還能使學生學會怎樣有禮貌地與人相處。第三,家長通過故事的形式,每天講述一些中外名著或一些優秀的故事,讓孩子聽后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家長和其共同分享其中的故事情節,從而讓學生從小受到“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情感教育。第四,家庭成員要站在同一戰線上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家里除了父母要教育好其子女外,而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伯伯、叔叔等無一不希望后代成為祖國的棟梁,所以,家庭的成員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共同把祖國的后代培養成為“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守紀律”的人。
所以說,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應放在社會、學校、家庭各個角落進行,使小學生真正成為與科技、新時代同步伐的高品質、高素質的人才,真正成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