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官石
一、課題的提出
現在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的課堂是格式化,教師完成每節課定理公式的證明、講解例題、練習恐固、小結、布置作業,很少教師想到如何去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以至于學生初中、高中畢業后,出到社會上,連簡單的數學問題,如測量一塊田的面積,測量一塊土方的體積等等,都不能很好地解決。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不注意數學問題的生活化,不重視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所以我們要讓學生感受生活數學。這也是新課程標準要強調初中數學課堂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課題的分析
陶行知自1927年開始創立的生活教育理論有三大部分:社會即學校,生
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其方法論就是“教學做合一”。十分重視“做”在教學中的作用,認為“要想教得好,學得好,就須做得好;要在做上教,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成為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陶行知進一步強調,“師生共同在做上學,在做上教,在做上質疑問題”,進而“師生運用科學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然”,要在“勞力上勞心”。陶行知所說的是“做上教、做上學”也就是“做中教、做中學”的意思。把它用在數學教學上,也就是在課堂教常要注意數學問題的生活化,重視生活發現數學運用數學。只有把數學知識真正的融入生活中,書本知識才能變成活的理論、活的知識,才能為社會生產生活服務,學校才能為社會培養合格勞動者;為國家培養有用的人才。
結合中數學的教學,我們如何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問題的生活化,在生活中發現數學,讓學生感受生活數學,使數學生活化?現在我結合本人的課改實驗情況與各位同行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課題的解決
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1.創設生活情景,激發探索欲望
在數學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創造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數學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如在教學“角”的概念時,我們可借助同學們都熟悉的鐘表、墻角、張開的圓規等生活題材,啟發學生在熟悉生活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角有幾個頂點?什么叫做角的邊?角有幾種……讓學生體驗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加深理解教材所學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在中提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的能力。
2.感受生活數學,讓數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新教材更體現這一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而且有必要地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把書本上的知識放在生活中來學習,讓數學問題生活化。在教學“線段”時可設計這樣的一個問題:將彎曲的道路改道,怎樣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從而總結成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探究生活問題,讓生活數學化
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獲得探索數學的體驗,提高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生活數學化。例如,我們可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為形式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利用已學過的長方體的表面進行探究。以此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并通過小組合作自我解決問題,提高了自己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實體會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因此,數學就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目的。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嘗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放手讓學生獨立去試、去說、去發現、去運用,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親身經歷、體驗的參與探索過程。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我們應該注意:一是正確的運用新課程教材。以往課本上的問題通常是封閉型的,而現有的課本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較大,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卻往往是開放型的,沒有確定的答案,還缺少很多有關信息。這就需要我們適當進行啟發、引導、點撥與提示,但必須為學生留有充分進行思考、理解、消化的余地和時間。二是注重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鼓勵學生多動腦筋,讓學生自己能把學到的知識匯總、統計而找到其中的普遍的規律;鼓勵學生勇于實踐、勇于嘗試新的方法,能夠自己解決或試圖解決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解題能力。三是要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課程改革要關系實際讓學生在學習中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和過重的學業負擔,使學生感受生活數學,讓數學生活化;讓學生積極探究生活問題,讓生活數學化。
四、結論和建議
現代學習理論認為,人的智慧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理性智慧,理性智慧可以用語言表達,可以通過媒體傳輸,因此可以接受,我們通常說的知識就是理性智慧;另一種是實踐智慧,實踐智慧不可言傳,只能意會,因此是通過一般意義的學習所能獲得的。也就是說實踐智慧的獲得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形成,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發展,只有在實踐才能表現出來。數學教學就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體現數學不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達到數學課堂生活化的目的。也就使學生將數學的理性智慧與實踐智慧有機的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