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鈺
電腦網絡的普及,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教育信息化開展的時間雖不長,但對教師及至教育而言,卻真正地打破了地域、部門、時間等這些天然屏障,把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緊緊地連在一起。我是一名管理教師培訓與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工作者,通過近幾年的“三通兩平臺”的建設與管理使用,我發現通過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教育資源管理平臺越來越成為自己教育管理中的好幫手,好伙伴、好工具。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為農村教師開拓了眼界更新了觀念
網絡已進入人們日常生活各個方面,教育技術進步的日新月異,然而作為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卻依然停留在過去的教學方式,許多教師根本不能用、不敢用、不會用教育信息化所帶來的教學新手段,可三通兩平臺的構建為我們農村學校的遠程教育提供了全、深、新的自我再學習的機會。使遠在天涯海角的研修人員近如咫尺,只要一根線,就可以很容易把專家教授請到身邊來,想怎么聽,想聽什么,想聽多久都非常容易。它們使我們的教師能迅速更新理念,快速提升了教育教學知識,盡快掌握了知識技能和教學技能,聆聽專家名師的諄諄教誨,明確了自己成長應遵循的軌跡,更加堅定了今后工作的目標。
二、教育信息化建設使研修方式正在發生悄然轉變
在教學研究時,教師們開始不斷地將教學中的問題、困惑發布到網上,希望求得幫助,同時教研員也開始組織一些網絡研修活動,幫助教師答疑解惑,進行教學研究。這時網絡研修平臺除了課程學習外又提供了以下功能:制定研修計劃、撰寫教學設計、準備教學資源、總結線下活動心得體會、參加教師們主持的研修活動等,尋找適合自己的信息化工具,精通教育研修傳播技巧,實現教學研修與信息化的最優智能整合,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充分利用培訓機會,提升專業知識和能力,學習如何在教學中完美地運用信息技術,充分利用信息化環境改革傳統的研修方式,使教育信息化真正起到該起的作用,這樣教師便在學中做,在做中總結,在總結中研討,在研討中嘗試將學與做完美的結合。
三、教育信息化與提升工程促進我校教師教學模式的轉型
為成功實現我校教學模式的轉變,首先就要實現新推老,所謂新推老,就是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方面,不讓新教師沖在最前面,而在老教師的后面,像潮水一樣推著老教師前行,跟上教學時代更新的步伐,具體的做法是:組織老教師讓他們參加網絡研修平臺觀看微視頻,觀摩怎樣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聽課中意識到自己和現代教學要求的差距。在學校舉行的大型的教學活動時,觀摩新教師在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從容自得,充分樹立起“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給老教師下“刁難”的任務:布置任務反著來,不是想動筆嗎?不,設計各類教學計劃總結、教案學案、素質報告冊等就讓交電子版的,不但要交電子版,還要將文章、視頻等上傳至平臺,不會的話,你就得求人,求不到人,你就得自己學,求誰?跟誰學?——新教師,把新教師放在老教師的后面做“技術顧問”與“后勤保障”,推進老教師迅速轉型。成功實現老教師信息技術的提升,告別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手段,開始掌握現代意義上的教學方式,使老教師實際感受到新教學手段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課堂高效。從而實現了我校教學模式的根本改變,從這一點上來說,網絡研修平臺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沒的!
四、日益完備的教育教學資源為教育的騰飛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進展,大賽平臺的開通,更多的教師親眼目睹了課例、微課及直播課堂、反轉課堂給傳統課堂帶來的挑戰,觀摩不同名師的教學風范,評析和我一樣的教師的成功案例,一個難點僅用短短幾分鐘的微課便輕松搞定,成功的案例、資源都可以給我們啟迪和幫助,甚至為我所用。伴隨著教育信息化工作平臺的各項功能的開通,我相信會有更多的資源會源源不斷的充實平臺,充滿不同特色、不同種類、不同性質的教學資源庫正在逐漸形成!
五、教育服務平臺強大的管理和遠程學習功能
作為學校教師培訓與研修的管理者,對平臺中教師管理功能尤為喜歡,增加人員,刪除人員變得非常簡單,只要你能將人員信息錄入準確、完整,平臺就是你的工具箱,只要你想用,隨時,隨地。在此基礎上,也完美地實現了培訓報名的網絡化,使遠程培訓更加有可操控性,培訓也更具實施性!
開展好教育信息化建設,可以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去提高,只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好,我們管理的好才能營造個良好的學習與研修氛圍。如今教育信息化已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它不僅豐富了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了他們的教學技能,還增強了管理者與教師的親和力,同時也增強了教師與學校間的凝聚力,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將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設的更好,管理好各類教育平臺,學校教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