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穎松
【摘 要】 幸福課堂,是教師幸福的教,學生幸福的學的課堂,是以人為本的課堂,是高效的課堂。“教得輕松、學得快樂、考得滿意”是幸福課堂的終極目標,“以學定教”是幸福課堂的評價方法。
【關鍵詞】 幸福課堂 興趣 方法 習慣 個性
幸福課堂,是教師幸福的教,學生幸福的學的課堂,是以人為本的課堂,是高效的課堂。“教得輕松、學得快樂、考得滿意”是幸福課堂的終極目標,以學定教”是幸福課堂的評價方法。
學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學習是否幸福。 我們的幸福課堂應該關注興趣、情感、方法、能力、習慣、個性等因素。
幸福課堂,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托爾斯泰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遇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時,不需督促,其自然而然便會投入精力與時間。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不斷深入研究學生的興趣點,掌握每個學生的喜好,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建立奠定堅實的基礎。
幸福課堂,應該注重情境導學。科學性強、吸引度高的教學導入設計,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調動起學生的積極參與情緒。情境導學的方式有多種,可以結合故事、游戲等,讓學生在豐富的感知體驗中主動參與課堂。例如,在學習《克與千克》時,教師為學生創設去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用瓶裝水、餅干、油等生活用品的重量觀察,成功調動起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從概念學習,到情境思考,學生配合度都很高。
幸福課堂,應該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教師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同時又必須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問題編成故事、編入游戲,也可以用直觀的實例。例如,在教學“分數的除法”時,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小勇、小剛兩人吃一個西瓜,小勇吃了西瓜的二分之一,小剛吃了剩下的二分之一,每個人吃了多少?該如何用數學表示呢?”孩子們的年齡小,空間想象能力有限,拿一個西瓜采用實例教學,并告訴孩子們誰回答對了就獎勵吃西瓜。這樣孩子們既有學習興趣,又記得牢固。
幸福課堂,應該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構建幸福課堂,應該重視學生自主探究,重視小組合作,重視班級交流展示,重視教師點撥指導,通過多次學習機會,最終實現學習目標,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和探究,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讓課堂活起來,讓效率高起來,讓效果好起來。用孩子喜歡的方法去教孩子,他們自然會高興。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親身體會到幸福。日常教學中,數學教師不僅要教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思維,交給學生一把會思維的“金鑰匙”。
幸福課堂,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更好地體驗到學習的幸福。課堂上,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平時學生做錯題,大部分是會做但不細心造成的,這說明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因此,課堂練習時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幸福課堂,要求教師必須精心備課上課。教師課前準備要充分,認真領會教材意圖,充分了解學生,教學目標明確;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上保持微笑,關愛學生,構建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
評價幸福課堂,不是看老師講得多么生動精彩,而是看學生學得多么主動幸福。平庸的教師是敘述,較好的教師是提問,優秀的教師是啟發,偉大的教師是放手。
我們教師要不斷尋找方法,總結教訓,吸取經驗,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到參與課堂的快樂,做到在課堂教學中融合、和諧、寬容,逐漸培養學生的敢想、敢說、敢問的精神,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平臺,提升教學效率。多與學生接觸和溝通,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爭取為學生創造和諧積極的學習環境,真正構建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幸福課堂。
【參考文獻】
[1]張書俠.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幸福課堂構建中的作用[J].新課程(小學),2012(08)
[2]楊茜,張獻偉.公平視閥下幸福課堂的構建[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