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波
早在兩千四百多年前,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的一句名言為“動作即生命”,而當今在許多發達國家和我國人民中“生命在于運動”也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動作是我們生命活動的起始點和載體,正如美國動作科學家格雷·庫克所說:“我們的身體本身就是奇跡,能夠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耐用性和堅韌性,創造驚人的動作表現和身體能力。我們生來就被創造成能夠生長而變得強壯,并且優雅地變老;而‘開墾真正的動作卻是起始點。我們不能簡單地獲取更好的體適能、身體素質和運動成績;我們必須培養它。”“首先要動作好,然后再經常運動”,非常貼切地指出了動作發展對于提高人們生命質量的重要地位。
無論是多彩多姿的各類動物物種,還是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生命活動都是以各種動作為基礎的。自從我們來到這個多變的大千世界的第一天,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動作發展、學習和控制過程。現代人通過學習和執行各種動作技能,增強體質、愉悅身心,使參與運動成為高品質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大中小(幼)各級學校的體育教育課程中,促進學生動作發展、動作學習和動作控制質量,優化動作模式也是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
在醫學科學、健康科學、體育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動作科學的專門知識和方法,更是對我國健康中國建設和大中小(幼)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動作發展與大中小(幼)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研究”更是當今服務我國“健康中國”建設,滿足我國大中小(幼)各級學校課程改革的召喚,探索科學規律和夯實課程科學體系的現實需求。動作發展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人的機體生長發育和環境的交互作用所反映出的動作行為的變化,它不僅是人體結構復雜性與機能完美性的集中體現,更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石”。
早期動作發展和學習經驗被認為是兒童心理(智力)發生的起點與進步的“階梯”,動作發展伴隨著個體生命的全程。有關人體動作發展、動作學習、動作控制等機制及其體智能評價問題,一直是大中小(幼)各級學校體育教育與兒童腦-認知發展研究關注的前沿性課題。我國大中小(幼)各級學校中3~18歲兒童青少年,經歷了個體生理-心理發展的“高峰期”,涵蓋了我國幼兒園教育,中小學九年義務教育的基本階段和大學教育的高級階段。這一長期教育過程對于學生的身體教育與心理發展,以及對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以及未來終生身心健康有著長期而深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大中小(幼)各級學校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普遍下降,大中小(幼)各級學校“身體笨拙”兒童青少年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針對上述現狀,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在2018年7月17日召開了課程教材重大研究項目研討會,提出我國一體化課程教材的基本目標:立根本-立好民族的根,鑄好教育的魂;補短板-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通過研究解決問題;接鏈條-大中小學德智體美育一體化,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大中小學教育整體設計;擴視野-在國際視野中反觀思考我國的課程和教材項目,解決一流和先進性問題。
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課程教材重大研究項目研討會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做好結合,注重支撐;二是立足傳承,注重創新;三是走到一線,注重實證。
“動作發展與大中小(幼)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研究”對于提高各級學校體育教育的科學化水平,保障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服務健康中國,貫徹和實現教育部課程教材建設目標,均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動作發展、動作學習和動作控制的聯系與區別
“動作行為”(motor behavior)是研究人體遺傳性和目標導向性動作表現的一門科學。它包括三個重要的分支學科,分別是“動作發展”(motor development)“動作學習”(motor learning)和“動作控制”(motor control)。
“動作發展”指人的技能性動作表現隨時間的變化和發展過程,它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人的機體生長發育和環境的交互作用所反映出的動作行為的變化。
“動作學習”指人通過練習對技能性動作的掌握,它是決定人完成動作能力的內在過程發生的變化。人的動作學習水平隨著練習而提高,常常是根據觀察人相對穩定的動作表現水平而推斷出來的。它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人類動作技能的學習過程和影響這些學習過程的各種變量。
“動作控制”指與人執行技能性動作有關的一系列神經學、生理學和行為學機制,它的主要研究對象則是動作產生、執行和控制的過程,以及影響這些過程的各種變量。“動作技能學習”和“動作技能控制”的研究內容又得到動作發展學的補充。所以,我們說“動作發展”“動作學習”和“動作控制”和研究的客體都是人的動作行為,甚至在某些理論內容上是共同交織在一起的,只是在研究方向上各有側重。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既相互獨立、各有側重,又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它們都是人類動作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與人體動作發展相關的動作、行動和技能的概念
動作(movement)指出了一個專門肢體或多肢體組合的行為特征,動作是技能的組成部分,它也是一個在自身動力作用下發揮著功能的身體在改變姿勢時所產生的某種行為方式。例如,在混凝土人行道和結冰人行道上走,肢體采用不同的運動方式,雖然動作不同但技能相同(走)。動作也與基本和高級的全身活動有關,如爬、跑,或籃球的投籃。運動是動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動作還需要我們所強調的學習與控制,它包括穩定性、靈活性、對稱性、平衡、姿勢控制、協調、感知和感覺整合等核心因素。
行動(action)是包括若干身體和/或肢體動作的目標導向反應,它是一個動作的“家庭式”組合。這里提出的重要觀點是多樣的動作可以產生相同的行動,因此達到同一目標。例如,走上一系列臺階是一個行動,目標是要達到臺階的頂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一個人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不同動作。
技能(skill)是需要達到專門目的的一項任務。動作、行動和技能的共同點基于它們都是(一個)目標、身體和/或肢體動作的隨意表現。
(三)人體動作發展中的動作技能
中外許多學者對動作技能都曾經進行了定義。在2000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和香港體育學院聯合出版的《體育科學詞典》中,把動作技能定義為“按照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某種動作的能力”。馬啟偉、張力為(1996)把技能定義為“技能是人們在活動中運用知識經驗經過練習而獲得的完成某種任務的動作方式或心智活動方式”。希亞等(Shea, et al.,1996)對于動作技能提出的定義是:“作為練習功能和經驗而發展出的動作能力(Movement competency developed as a function of practice and experience)。庫克爾(Coker,2004)提出的動作技能定義是“一個具有目標導向、需要隨意的身體和/或肢體的動作,而且必須通過學習而掌握的行為或任務”(A goal-oriented act or task that requires voluntary body and/or limb movement and must be learned)。施密特和萊斯伯格(Schmidt & Wrisberg,2000)對技能的定義則是“由執行者做出的,把動作質量作為成功主要決定因素的技能”(A skill for which the primary determinant of success is the quality of the movement that the performer produces)。也有學者提出了動作技能概念的三個要素:需要達到的目標、執行的隨意動作和由身體動作完成(賴勤,2003)。
(四)人體動作發展中動作技能的層次
在人體各種反射活動的基礎上,動作技能具有不同的層次,依次包括基礎動作技能(Fundamental Motor Skills)、動作熟練性屏障(Proficiency Barrier)、成熟動作技能(Mature Motor Skills)和高級動作技能(Advanced Motor Skills)。
1.基礎動作技能。基礎動作技能一般指身體大環節動作活動,它們是執行成熟技能所需要的,應在人體生長發育的早期獲得(2~12歲)。基礎動作技能分為3類動作:(1)位移動作技能:跑、跳、踮步跳、急速跑、單腿跳、跳躍和滑行等;(2)非位移動作技能:轉體、伸展身體、延伸肢體和屈體等;(3)控制物體技能:投、接、踢、擊、滾、反彈物體、帶球和運球等。
2.動作熟練性屏障。人體獲得的基礎動作技能需突破動作熟練性屏障。如果人們未獲得基礎動作技能,就不能進一步在需要成熟或高級技能的活動中獲得成功。
3.成熟動作技能。成熟動作技能在游戲和體育項目中廣泛使用,包括各種復合動作、在多個幾何面中完成的動作,以及需要很高協調水平的動作。
4.高級動作技能。高級動作技能需要很強的精細動作控制能力,如射箭、擲飛鏢、投棒球、體操、推出冰壺等。動作發展中動作技能的不同漸進層次如圖1所示。
圖1 動作發展中動作技能的不同漸進層次
二、大中小(幼)體育教師促進學生動作發展過程中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
著名教育家亞瑟·考布斯(Arthur Combs)在1981年就曾提出:“未來的公民必須是問題的解決者,他們能夠作出適宜的選擇,創造性地制訂出現場解決方案。而對有效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習,是通過面對事實、明確問題、對問題迷惑不解、實驗、嘗試和尋求有效解決方案進行的。”我們認為這種觀點與過去相比,更加符合今天的情況。我們倡導針對實際問題提出學習方法,而“針對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的關鍵因素是提出正確問題的能力。對于想對學生提供幫助的體育教師來說,有3個簡單的重要問題,它們是:誰?做什么?在哪里做?
(一)誰——處于動作發展中的人
任何動作表現情況中最重要的因素都是執行動作的人。每個人都擁有一些先天能力、特定的生長發育成熟水平、以往的動作經驗、動機水平和情緒狀態。如果這個人所擁有的感知-動作先天能力是執行動作任務所必需的,也達到了生長發育的滿意成熟水平,以往動作經驗與現在學習的動作任務也有關,同時他有著優越的動機,能夠把自己的情緒狀態保持在動作任務表現需要的最佳水平,那么,這個人所達到的技能水平就應該高于上述一個或更多條件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
(二)什么——動作發展中執行的動作任務
需要學生執行的動作任務的性質是體育教師需要考慮的第2個重要因素。其中,有3個方面的因素對于學生動作發展中執行動作任務的質量和表現非常重要,它們是:感-知覺因素、決定動作因素和執行動作因素。
1.感-知覺因素。有些動作任務對于感-知覺因素(sensory-perceptual factors)提出很多要求,如練習網球的學生需要辨認出球的方向和速度、足球守門員需要分析對方球員的攻門動作類型。依靠諸如此類的感-知覺活動,來幫助學生決定需要做什么和怎樣做。
2.決定動作因素。準確地作出決定(accurate decision making),是決定動作成功程度的另一個因素。例如,練習乒乓球的學生決定怎樣回球反擊,足球守門員決定守門動作的方式等。
3.執行動作因素。對于一些動作任務來說,成功的動作技能表現取決于執行動作(movement execution)的因素,也就是說如何控制和產生動作。如練習三級跳遠的學生連續和熟練地做出跳躍動作。而對于其他類型的動作任務,需要對一系列感-知覺和決定動作活動作出反應,才有可能實現動作目標。在有些情況下,即使學生正確地感知到外部環境條件和作出適宜的動作決定,如果他(她)不能合理地執行動作,也不能有效地達到動作任務的目的。例如,練習乒乓球的學生必須準確地做出回球反擊動作,足球守門員必須成功地做出守門救球動作。
(三)哪里——動作發展中執行的目標情景
構成人的動作發展和動作學習的第3個重要因素是執行動作的情景,或叫做“目標情景”(target context)。目標情景是指人所希望的,執行他(她)所學習的動作任務的地點和環境條件。
動作表現的地點在哪里?動作是個人單獨執行是在體育場館大庭廣眾的視線之下?執行動作是否有時間壓力,還是自己掌握時間盡情發揮動作?“針對問題指導”(problem-based instruction)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為學生提供機會,使他們在自己希望的最終表現理想動作的相似環境條件中練習,也就是常說的“要從實戰出發”。
由于動作影響著人的一生的各個方面,動作科學家和教育家們多年來一直在努力,試圖揭開動作表現基礎和影響動作學習因素的奧秘。許多領域的研究結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許多研究成果為我們提出了正確的方向和方法,能夠緊密結合各種具體的實際情況,設計和提出成功的促進學生動作發展和優化動作學習的指導方案。
三、我國大中小(幼)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建設亟待進行的研究內容和工作
依據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課程教材重大研究項目所提出的我國一體化課程教材的基本目標和要求,我國大中小(幼)各級學校學生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建設亟待進行的研究內容和工作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制訂和完善我國大中小(幼)各級學校學生一體化和標準化課程體系體育課程教學大綱。
(二)編寫和出版我國大中小(幼)各級學校學生一體化和規范化課程體系體育課程系列教材。
(三)建立和規范我國大中小(幼)各級學校學生一體化體育課程對于學生動作發展促進質量和效果的評價體系。
(四)探索和提出我國大中小(幼)各級學校學生體育課程體系與促進學生人格塑造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體化促進計劃和實施策略。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大項目“教材建設中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項目編號:VFA180003)子課題:大中小學一體化體育課程一體化研究(項目編號:VFA180003-12)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