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時代特點入手,分析了進入“新時代”的標志及其哲學現實意義,探討了在“新時代”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在受眾、主體、媒介方面的變化,提出了在“新時代”條件開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的基本原則,即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首先任務,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增強“四個自信”為工作目標,切實在維護青年權益、陪伴青年成長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新時代;新變化;原則
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既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會對下一步一系列工作帶來新的變化。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產生新特點、新變化、新要求。
1.“新時代”的標志及意義
1.1“新時代”的標志在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的分析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標志應該是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基于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而引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社會結構處于相對穩定又逐漸發展的狀態。
1.2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哲學啟示和現實意義
當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后,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應該轉向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圍繞這一中心,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特點、新挑戰。
2.“新時代”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變化
2.1受眾的變化——多種思想政治工作需求的交互出現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社會大眾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以解決后,下一步必然是對愛和歸屬感、尊重、自我實現等更高的追求。如何配合經濟政治改革,提供適宜多樣的思想文化產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中,做好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灌輸工作,滿足社會大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高層次需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2.2主體的變化——思想政治工作末端建設越來越突出
對于受眾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思想政治輔導員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個人。國家開展一系列措施,加大高校對思想政理論課教師的引進,加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養。同時出臺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第43號),規定高等學校應當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足額配備到位。
2.3媒介的變化——信息技術發展帶來越來越大的挑戰
以微信、微博為代表信息技術發展變革了之前的宣傳媒介方式。之前的宣傳工作,幾家大媒體就主導了整個輿論導向。而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微信、微博的推廣,使得當前的宣傳工作已經進入自媒體階段。自媒體階段的典型特征是人人都是新聞的生產者和接受者。面對這樣的現狀,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采取疏堵結合的工作模式。
3.“新時代”條件下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的原則
3.1思想政治工作宣傳的真理必須要是“真”真理
思想政治工作所宣傳的理論是先進的理論、是偉大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是人的解放學,是凝聚了18世紀以來無產階級理論斗爭與實踐斗爭的先進科學。我們依靠毛澤東思想建立了新中國,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馬克思說過,“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的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內容就是讓人民群眾掌握理論。但前提是理論必須是真理論,是與實際相符合,促進社會歷史向前發展的。理論只要能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
3.2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為綱辦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戰線最關鍵的就是要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各高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推進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3.3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增強“四個自信”為主要工作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講話中,第一次完整提出“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四個自信”是思想政治的工作目標。道路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建設;理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只有堅持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能正確指導中國的各項社會實踐;制度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只有堅持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最終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人民當家作主;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只有堅持和弘揚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堅持“四個自信”,就是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前途有信心,就是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有信心,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有信心,才會把自己的人生前途,寄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過程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
作者簡介:劉明潔,女,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研究生專職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