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琳珊 劉曉程 楊炬 賞紅城
大學生創新創業契合了時代的發展潮流,是引領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為了解普洱學院同學對創新創業的認識以及他們對創業的個人看法,課題組對普洱學院1200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結果了解到學生希望學校提供怎樣的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構建普洱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機制,強化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一、調研背景與目的
了解普洱學院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以及對創業的個人看法,分析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存在的誤區。通過調查結果得出大學生創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合理的途徑,為各位同學提供合理的建議,并深入了解學生希望學校提供怎樣的創新創業教育,為職業道路提供更多的選擇。
二、調研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了解程度
參加問卷調查的1200位同學中,有近20%的同學誤解了創新創業,認為只要沒有正式編制的工作基本都屬于創新創業;有近30%的同學對于創新創業基本了解,他們把創新創業簡單的理解為單純的創業,比如開個小店,做獨資企業,這種想法沒有突顯出創新思維,丟失了創業的本質;超過50%的同學對于創新創業比較了解,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能清楚的說明創新強調的是開拓性與原創性,而創業強調的是通過實際行動來獲取利益。
(二)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原因
1.收入豐厚。此次參與調查的1200名同學中,有700多位同學認為大學生創業的目的是為了獲取豐厚的物質利益。他們談到自主創業成功后可以帶來豐厚的收入,這是大學生愿意創業的主要動因。雖然找到工作相對于創業要簡單許多,但與創業相比較,收入差距大,不能為高物質的幸福生活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故希望進行自主創業。
2.就業壓力。通過調研發現,大學生們心目中的理想工作是具有高度穩定性的公務員、事業單位,這種工作價值觀主要來自父母的思想灌輸。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工資待遇不高,這也讓畢業生望而卻步。近幾年伴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人民素質不斷提升,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攀升,給大學生心里產生了較大的壓力,他們害怕就業壓力,因此選擇了創業。
(三)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困難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普洱學院大學生認為創業困難的原因如下:
1.心理準備不足。學生們普遍認為在創業路上會遇到各種困難坎坷,他們缺乏堅持不懈的精神,害怕半途而廢,同時由于缺乏創業的實踐經驗,無法正確的解決遇到的難題,不能吃苦,擔心過度勞累。
2.資金籌措困難。大學生資金來源單一,籌資困難,這將會是創業道路上最大的難題,
3.管理經驗不足。他們認為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屬于填鴨式、強制性教育。學生并沒有太多的機會接觸現實中的管理,從書本中學到的也只是理論知識,并且大部分學生也只是學到了皮毛。因此在真正管理的時候會面臨太多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4.社會經驗缺乏:他們認為學生社會實踐經驗少,在學校這個象牙塔的保護下學生接受外界思想和新知識的途徑較為閉塞。此外大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弱、人際關系圈較小,不能很好的權衡職場利益,很難適應社會生活。
(四)大學生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期望
1.希望學校改變創新創業教育方式。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不能把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當作最終目的,機械式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與技能,而應該站在國家社會發展的角度,培養出具有原創性思維與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應該流于形式,而應該落到實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學生在調研中提到,首先,學校要徹底改變目前填鴨式、滿堂灌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給學生營造一種自由、融洽、輕松的教學環境。學生們普遍表示傳統教學方法經常利用口頭語言、板書、教科書等教學手段,雖然注重語言表達交流,互動性強,能增加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但卻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學生僅僅通過聽覺刺激來接受信息,視覺刺激少,并且此種教學方式也因人而異,多數情況下這種教學方式下的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缺少學習熱情,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建議老師們多引用以信息技術為主的現代教育手段,課堂的知識傳授也該有所創新,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新穎與樂趣。
其次,應更加重注教學內容。大學教學中應增進對創新創業內涵的講解深度,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創新和創業是一體的,教師應該讓學生深刻理解創新創業的基本內涵與價值取向,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創新創業綜合素質。
第三,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學生們建議學校應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挖掘各類專業課程中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傳入創新創業教育。同時學校應加快創新創業教育通識課建設,推出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建立的在線開放課程能和周邊高校實行學分互認。
2.希望學校變革現有的教育體制。學生們普遍建議學校相關部門整合全校資源組建一支創新創業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各專業教師、就業創業指導教師能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理論和案例分析研究,創新創業老師應接受專業化的培訓,不斷提高創新創業課的課程水準。學校可定期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作為兼職教師,開展創新創業講座,和學生們分享創業的經歷,讓學生對此產生興趣進而更深入透徹的去了解和學習。
實現技術型與應用型相結合的教育體制轉變。有學生提到:南京大學面向全校學生開展了“三三制”教學改革,在本科階段分為“大類培養”、“專業培養”、“多元培養”三階段和“專業學術”、“交叉復合”、“就業創業”三條發展路徑,實現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這一案例在真正意義上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擰成一股繩”,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就普洱學院16級信管一班同學的建議來看,學校有“創業就業促進交流協會”,雖然給學生提供了許多機會和資源,但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需要形成一個像生態系統一樣的良性循環,構建一個全方位的立體創業教育生態培育體系。該班同學還提出開設創新創業實訓室,讓學生參與到實訓項目中,像“創業之星”、“用友”軟件等的仿真學習,讓他們提前接觸一下企業軟件,適應創業流程。
3.健全學校設施設備。
(1)硬件設施。普洱學院建有一號和二號教學樓、實驗實訓室和體育場圖書館等主要設施,就硬件而言,這些設施只能給日常的教學提供一些簡單的幫助,在很多技能性較強的專業上,學校的基礎硬件設施還不能完全的滿足教學任務,不能將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實際操作,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學習。
(2)軟件設施。學校有高配置的微機房、模擬公司培訓基地等。這些實訓室都可以引入不同的模擬系統,能更深層次的讓學生體驗大型集團公司的管理模式、經營方式。
課題組認為,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至關重要,要引導大學生知道他們不僅僅是求職者、勞動者,也能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創業者,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自我潛力,提升了塑造自我能力的無限可能,還能通過自己的創新創業工作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課題組做了“學生需要什么樣的創新創業教育”的調研,并對調研結果進行了分析。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調研了解到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以及提高普洱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朝著一個全新的階段發展和深化。(作者單位為普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