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念麗
來自教師的煩惱
我是一位不擅長人際溝通的慢熱型老師,不知道該怎
么樣和家長積極溝通、建立融洽和諧的合作關系,成為受家長歡迎的老師。
周念麗老師的指導建議:
我們都知道,人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特別是慢熱型的老師。如果要從個性和氣質上進行改變,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認為關鍵不是改變你的個性,而是改變溝通技巧和技能。
第一,建立平等溝通的意識。不管你是慢熱型,還是外向活潑型,要想和家長建立積極溝通的關系,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和家長平等溝通的意識。我們經常會說“指導家長”,其實這句話是不正確的,家長聽了也會覺得別扭。在平等溝通的關系中,誰都不具備“指導者”的身份。如果教師總是以“指導者”的身份去和家長交流,那就會有居高臨下、咄咄逼人之嫌。因此,擺正心態,建立平等意識很重要。
第二,注意溝通用語的使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詞,比如多用“您”之類的尊稱,表達觀點和意見時可以多用“我覺得……”,少用疑問句和反問句,否則同樣會顯得咄咄逼人。因此,建議將反問句和疑問句改為陳述句式。
第三,注意說話的方式。教師在和家長談話時,應盡量避免指責的語氣,切忌總是帶著抱怨的口吻去指責對方的不足。如果家長確實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教師可以換一種方式去溝通,比如:“我認為……可能會更好,您覺得可不可行?”這樣一來,既讓家長明白了自己的問題,又給出了更為合適的建議,家長也會容易接受。
第四,溝通內容。其實,如何讓家長心服口服也是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的一大體現。教師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贏得家長的信任,這是真本事。與家長交流時,如果你所說的內容或道理是家長平時不關注,或關注之后沒有進行深入思考的,那么,在你的點撥下,家長便會恍然大悟,這就體現了溝通內容的價值。溝通是一門藝術,教師與家長間的溝通可能還會涉及語用方面的技巧。
第五,轉變兒童觀和教育觀。如果你總是認為孩子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總覺得家長需要多管教孩子,那家長自然會反感。建議學習新西蘭“學習故事”的教育理念,轉變兒童觀和教育觀,多發現孩子的優點。
希望不管是哪一種性格和氣質的老師,最終都能成為與家長溝通的高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養贏得家長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