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圖書介紹
《爬上豆蔓看自己》
高美霞著
本書詳盡地敘述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與孩子、家長交流過程中的喜怒哀樂,記載了她專業成長的足跡,以及對生活、工作、生命的感悟與體會,真實地反映了幼兒教師的生活原貌,從個案的角度記錄了幼兒教師的成長歷程。全書共分為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紹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紹了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紹了教學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紹了和家長的愛心聯系,第六部分抒發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
教育是一種行為,是一種日復一日的堅持。當我們抱著唯美主義的心態,期待對孩子的教育一蹴而就時,控制欲就占了上風,勢必壓制了孩子的成長。而高美霞老師這樣堅持著:相信孩子的能力,欣賞孩子的“不完美”,只要這次比上次有所改變就好!她通過一次次實踐活動,幫助孩子慢慢糾錯、慢慢發展。這份對于孩子的尊重與積極的態度,太多教育者仍需堅持修煉才可獲得。
對孩子抱有怎樣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有著怎樣的教育信仰。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不足,但我們看到他們時,首先想到的是優點還是缺點呢?高老師給孩子們布置了“找優點”的作業,并鼓勵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不過,有人把自己的優點藏起來了……”高老師深信,每個孩子都有與眾不同的優點,任性的孩子也可以乖巧,內向的孩子也可以開懷大笑。教師需要給孩子改變的機會,讓他們發現自己有長于他人的地方;給他們夸自己的機會,他們必定會變得更加自信、自立、自主。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孩子尤為重要,請避免使用“不能這樣”的字眼,孩子要知道的是“該怎樣做”。
對孩子的愛要積極而恰當。如果孩子沒有遵守規則,教師要用溫和的眼神提醒,或在其耳邊悄悄叮嚀,盡量不點名批評,不當著孩子的面說缺點;當孩子表現好時,給予肯定的眼神,悄悄豎起大拇指,告訴孩子老師喜歡他……盡可能走進每個孩子的內心,以細膩的眼神交流去了解內向的孩子,以篤定的態度面對任性的孩子,提醒家長為了孩子付出“完全”的時間,反省自己的教育細節對孩子發展產生的影響。
用尊重平等的態度面對孩子。愛說、愛笑、愛打鬧是孩子們的天性,當孩子到處亂跑、不聽話難控制時,我們常常會抱怨,而忘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面對孩子在廁所里玩水的情況,高老師先告訴孩子可以玩水,孩子們興奮尖叫,她緊接著問:“能在廁所玩水嗎?”孩子思考后回答:“不能。”“為什么?”高老師有策略地追問,激發了孩子們的思考:“廁所地濕,容易滑倒。”“身上濕了,媽媽會罵。”“容易感冒。”……教育就是這樣在生活中悄然進行的,孩子們在沒有束縛的情況下對不能在廁所玩水產生了共識。這一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孩子不受控制,是因為我們沒有幫助其了解“應該怎樣做”或“不能怎樣做”的原因,孩子和成人一樣,都有自身感受和需要。幼師需悉心體會、理解孩子的需要,尊重他們,把他們看成平等人格的人。
在教育的旅途中,教師是教育的決定因素,因此,我們要以寬容、理解、信賴、關愛的態度去面對孩子,努力贏得孩子真誠的愛,帶給他們豐富、美麗、快樂的童年,收獲作為教師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