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震寧
《中國數字出版內容國際傳播研究》一書是趙樹旺博士在中國傳媒大學所做的博士學位論文。我是他的博士研究生導師,因而對于這部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設計、研究準備直至撰寫、修改、答辯的全部過程比較了解。我了解確定這樣一個選題需要作者具有相當的學術勇氣,也還了解這部論文全部撰寫的不易,看到了作者比較扎實的學術底氣。
關于數字出版與國際傳播,十年來已成顯學,用鋪天蓋地來形容其討論盛況,恐怕不算言過其實。那么,于此情勢之下,選擇數字出版中的一個問題來作為博士論文的課題,還需要什么學術勇氣嗎?實話說來,這還真需要研究者具有足夠的學術勇氣。在學術研究上,人們通常認為開拓性的研究和發現最為可貴,那種跑在前面的人,在某一領域進行拓荒,人們認為最需要勇氣,這是一種通常的評價。可是,一個熱門課題被各式各樣的研究者熱熱鬧鬧地光顧過,不必說其中有許多是認真的,然而也有不少是輕率的,是人云亦云,甚至不無玩弄意淫之舉,弄得論說熱鬧而混亂,知識泛漫而混雜,這時仍然有研究者,不避眾聲喧嘩,不懼世人白眼,不畏謗訕譏諷,循著既定的路徑,執著前行,埋頭做著屬于自己或者團隊的研究,同樣也是需要勇氣的。前者拓荒,需要的是敢為天下先的銳氣;后者執著,需要的則是不改初心的堅定,都一樣值得贊佩。
記得,最初與趙樹旺一起確定選題的時候,是我最先提出可以考慮就數字出版國際化問題考慮選題。我是出于兩個考慮,一是當時我正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的一個項目,即中國數字出版內容國際傳播平臺建設的課題,趙樹旺是這個項目的骨干成員,二是樹旺的英語水平較高,便于處理數字出版國際化的大量資料。可是,提出這個設想之后,我立刻就有些后悔,覺得出此主意不免有些欠考慮,因為研究數字出版不易出新,特別是我國數字出版說得多而做得并不多,其中實踐成功案例匱乏,憑空去做則難以討好。如此一來,豈不是給他出了一個難度很大的題目。本來,學術研究課題的選擇通常是冷門思維,冷門課題易好,往往能夠收到出奇制勝之功效。絕大多數導師都在替自己的研究生挖空心思找冷門課題,我卻給他指了一條如此沸反盈天,有點兒湊熱鬧的熱門課題。于是,當即我就建議他多方設想一下,不一定按我的想法去做,理由一二三,我也對他做了一番分析。趙樹旺當時并沒有做出任何表示。過后,他還是向我報告決心做這個選題。在開題答辯會上,他很平靜地交出了《中國數字出版內容國際傳播研究》的選題報告。幾位導師都說好,當然,我也不能再做任何擔心的表示了。面對一位敢于去挑戰難度很大的熱門課題的學生,這時候需要的是根絕任何猶豫,所有的怯懦都無濟于事。
這就是我首先要褒揚作者學術勇氣的來由。
當然,學術勇氣是一回事,學術能力及其水準又是另一回事。我們品評一部學術論文,決不會止于作者的勇氣而忽視全部。從學術本體意義來看,一個研究者的勇氣必須倚重于他落實到他的學術研究過程中,否則,任何勇氣都可能只是一個狂想乃至空想。樹旺為人生性認真,有才情卻不自恃,有見地卻并不隨意揮灑。他總是比較中和平易,并不顯山露水。他的英語水平好,可以用英語講授出版學課程,可是,平時與同行們交流,他卻幾乎不曾夾雜過某些英語單詞,而在一些有了英語底子的朋友中這是比較常見的情景。像這樣一個研究者,為著自己選擇確定下來的研究課題,決不會為了逞勇斗狠而疏于過程。何況,一部十萬字左右的博士論文,從開題答辯、中期答辯、預答辯直至最后答辯,必須經得起檢驗乃至挑剔,作者在這當中下了多少功夫,很容易被同行一眼洞穿,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似乎沒有要我這位導師太費周章,只是在預答辯前讀過兩稿,提醒過若干需要注意的方面,按照預答辯時導師們提出的意見,樹旺就如期完成了論文的寫作,并順利通過了答辯。
其實,與最初的學術勇氣相比,樹旺從事這部論文寫作的學術底氣顯得更為難能可貴。學術底氣,大體指的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信心和力量。一個許多人觸碰過的課題,其最大難度也就在于被許多人觸碰過。把這樣的課題研究比喻成一座樓閣的建造,倘若許多材料都是別人用過的,磚只能是那些磚,水泥只能是那些水泥,外墻的涂料幾乎是一樣的俗氣,甚至樓閣框架圖紙都是拷貝而來,這時,研究者的創新難度簡直就舉步維艱。他必須在大量重復的基礎上,設計出屬于自己的某一點或者某幾點創新結構,鑲嵌進屬于自己的特殊材料,建造出屬于自己的學術景觀,而要做到這一切,他必須擁有相當的信心和力量。趙樹旺正是如此這般去做的。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我主所持的“中國數字出版內容國際傳播示范平臺”項目中,從這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他獲得了鮮活的資料。他還加入到這個項目的國際考察小組,對英國數字出版企業進行了深入的考察,深入了解了歐美國家對于數字出版的理念及運作的實際情況。單就以上兩點,就足以使得這部論文有了屬于自己的景觀。不曾想,論文通過,趙樹旺研究生成了趙樹旺博士,可他的研究并沒有就此止步。緊接著他去往美國太平洋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有余,在這期間把進一步搜集到的相關材料補充到論文中來,使得論文在正式出版時又有了新的長進。
當然,關于這部論文,需要評價討論的問題還有許多,譬如,中國數字出版內容國際傳播的動力與機遇,國際傳播模式,國際傳播的困境分析,國際傳播的海外案例借鑒,國際傳播策略研究,等等,無不包含著作者自己的見解,無不具有深入討論的必要,但是,關于這些內容,并不是一篇序言可以包括和展開的。何況,無論如何,也應當等待讀者閱讀論文文本后再來做相關的討論和評價,我們不能在諸位閱讀之前攔頭搶先發言,這是禮貌,也是本分。在這篇序言里,我只能向讀者們簡要介紹論文的作者趙樹旺,介紹在確定這部論文的選題時他曾經具有怎樣的學術勇氣,而在寫作過程中又擁有哪些學術底氣。一部論文的寫作,有了必要的學術勇氣和學術底氣,也就有了達到較高學術境界的必備條件。當然,論文還是要一句一段去寫,在去往較高學術境界的路途上,作者還是要一步一步地跋涉,不斷地去完善自己的觀點和言說,精心架構論文學術樓閣,這當然是不可或缺的。趙樹旺博士正是這樣去做的,我是他的見證人之一,讀者也可以在他的論文中做出檢驗。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