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緒芳
[摘要] 目的 探究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影響。方法 將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于該院的8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血糖指標。結果 從護理滿意度指標來看,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為69.77%及95.35%,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血脂指標來看,對照組治療后空腹血糖指標、餐后2 h血糖指標與觀察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護理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過程中,實行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能大大提高護理滿意度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因此值得在臨床護理中使用及推廣。
[關鍵詞] 護理干預;妊娠糖尿病;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b)-001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3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blood glucos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69.77%, 95.3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implantation effect in the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is obvious,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control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therefore, it is worth clinical wid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Gestational diabetes; Effect
糖尿病指以高血糖為典型臨床癥狀的代謝性疾病,而妊娠糖尿病可分為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指妊娠前確診為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前期糖代謝異常或糖耐量衰退直至妊娠期誘發確診為糖尿病[1-2]。有統計數據顯示,妊娠糖尿病發病率高呈逐年遞增趨勢,截至2017年我國妊娠糖尿病患者突破3%大關且約超過85%妊娠糖尿病患者為妊娠期糖尿病[3-4]。如何有效護理妊娠糖尿病患者消除其產后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是醫務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一旦護理方法不得當則直接影響患者分娩結局威脅產婦及產兒生命健康安全。鑒于此,該文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重點探究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收治于該院的8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其中,對照組43例患者均為女性,最小年齡為23歲、最大年齡為33歲,中位數年齡(26.1±2.4)歲,中位數孕期(27.6±1.2)周;觀察組43例患者均為女性,最小年齡為23歲、最大年齡為32歲,中位數年齡(25.6±2.8)歲,中位數孕期(28.7±1.2)周。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納入對比研究價值。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悉此次實驗內容,并簽署實驗同意書。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符合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即:①醫院選擇工作經驗豐富且責任心強的主管護師、責任護士及營養師共同組建護理干預小組,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病房管理制度嚴格控制病房內溫度及濕度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②護理小組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評估患者病情及心理狀態,結合實際評估結果制定護理方案,向患者講解不同治療手段的優勢以達到消除其負性情緒增強其治療依從性的目標,側重于發揮心理疏導優勢;③護理小組以患者受教育程度及理解能力為出發點組織一系列健康宣教活動,通過知識講座、發放健康手冊及設置宣傳欄等方法幫助患者了解妊娠糖尿病疾病知識、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及護理要點等內容,提高其疾病知識掌握程度避免影響治療效果延長治療周期;④護理小組叮囑患者遵循少食多餐原則控制每日主食攝入量不得超過350 g不得低于300 g,不得食用葡萄糖含量過高的食物切忌食用肥甘厚膩、油炸煎烤及生冷油膩等食物避免加劇消化系統難度,多吃水果蔬菜魚類;⑤護理小組結合飲食治療方案指導患者開展戶外運動嚴格控制戶外運動量,鍛煉2次/d,10~20 min/次,以患者個人體質及病情嚴重程度為出發點盡量選擇輕中度運動,例如:慢走、太極拳、瑜伽及體操等,進一步增強患者免疫力控制患者血糖。
1.3 判定標準
面向兩組患者發放該院自行研發的護理調查問卷對比其護理滿意度,納入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評估其血糖控制效果。其中,護理滿意度可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3個梯度;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該次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從護理滿意度指標來看,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為69.77%及95.35%,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指標對比
從血糖指標來看,對照組護理前后空腹血糖指標、餐后2 h血糖指標與觀察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作為臨床常見內分泌疾病,妊娠糖尿病深受生活方式改變及生活水平提高的影響發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并且其病情緩解程度及血糖控制水平直接影響產婦及產兒機體健康,一旦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則存在引發近遠期并發癥的可能性[5-6]。同時,高血糖初期葉細胞大量增生,而晚期則胎盤間隙廣泛性沉著纖維素直接影響胎盤功能。一旦糖尿病血管病變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增厚及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胎盤功能異常、胎盤早剝及胎盤梗死,甚至提高流產率及妊娠高血壓發生率發生產道受損、難產、剖宮產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威脅產婦及產兒生命健康安全。相較于傳統單一性護理模式,護理干預具有延續性、個性化及持久性等鮮明特點,予以入院患者全面細致的護理服務直至出院后3個月內得到延續性護理服務指導。護理干預模式以常規護理流程為基礎促使其向系統化及全面化轉變,兼顧個體間病情差異性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及具體化護理干預方案,納入飲食、運動及心理等層面采取相應的干預手段向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對于樹立患者自我保健意識消除其負性情緒增強治療依從性具有顯著價值作用。
綜上所述,在護理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過程中,實行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能大大提高護理滿意度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因此值得在臨床護理中使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孫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校醫,2014,4(10):66-67.
[2] 翟明華.持續性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10(34):77.
[3] 王靜華.系統性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5(9):155.
[4] 孫靜.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結局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2):77-78.
[5] 鐘兵華.護理干預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7,20(33):41.
[6] 鄭衛紅,顧麗勤,汪燕子.優質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4(14):5.
(收稿日期: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