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蓮
[摘要] 目的 探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該次選擇2016年9月—2017年9月該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同期選取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兩組患者采取綜合治療方法,并對其妊娠結局、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進行比較。結果 經過治療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孕婦生產的新生兒均健康,產后的存活率為100%,且無產后出血、新生兒呼吸窘迫以及產后感染的情況發生。結論 及早發現及治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妊娠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以運動及飲食控制為主,采取胰島素進行輔助治療,能夠達到對血糖控制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臨床治療;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a)-0047-02
妊娠期間女性可能會出現較多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患者及其胎兒的生命安全,妊娠合并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同為糖尿病類型,在臨床上最為顯著的特點為血糖升高[1]。該類病癥不僅會影響孕婦身體健康,甚至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流產及死胎等情況,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需要首先對患者血糖進行控制,適時地采取終止妊娠措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發生,從而確保母嬰生命安全。鑒于此,該次選擇2016年9月—2017年9月該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同期選取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兩組患者采取綜合治療方法,并對其妊娠結局、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同期選取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年齡在23~39歲之間,平均年齡(30.46±3.06)歲;孕周31~40 周,平均孕周(33.02±2.75)周。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在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29.86±3.41)歲;孕周30~39周,平均孕周(32.16±2.13)周。所有患者在臨床上的主要癥狀為多飲、多食、多尿以及陰道與外陰內細菌反復發作,且大部分患者的體重在82 kg及以上,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 ①尿糖測定法:若孕婦的尿糖結果呈現為陽性,除了需要考慮其可能為妊娠生理性的糖尿病,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糖篩測試以及血糖檢查。②空腹血糖檢測法:若患者兩次空腹血糖值在5.6 mmol/L及以上,則可以將其診斷為糖尿病。同時還需要對孕婦實施糖耐量測驗,測驗前,所有孕婦需要進行長達12 h的空腹,并口服劑量為75 g的葡萄糖,然后嚴密監測孕婦血糖變化情況[2]。通常情況下,正常人群的空腹血糖在5.6 mmol/L以下,1、2及3 h血糖值分別在10.3、8.6、6.7 mmol/L以下。因此,在對于孕婦血糖進行監測的過程中若發現孕婦上述中的任何1項高于標準值,則可以將其診斷為糖耐量異常;若孕婦滿足上述情況中2項及以上的情況,則可以將其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3]。
1.2.2 治療方法 ①降糖治療,根據孕婦臨床癥狀、實際病情以及身體條件對胰島素進行合理使用,并且根據孕婦自身的熱量消耗程度及實際體重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以便更好地對血糖進行控制。除此之外,醫護人員應該積極地鼓勵孕婦進行適當運動鍛煉,此目的在于將孕婦體內多余糖分消耗掉,主要方式是根據孕婦實際狀況制定合理的如行走及慢跑等運動計劃,堅持5~7次/周,20~30 min/次,同時要確保心率為120次/min。對于早期出現妊娠反應的孕婦,其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血糖的控制效果,因此就需要醫護人員對患者血糖變化情況進行實時檢測[4]。②如果孕婦在臨床上出現尿蛋白、血壓升高以及下肢水腫等情況,應該及時地進行住院治療,同時對胎兒發育情況、成熟度及胎盤功能等多項指標進行全面監測。除此之外,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臨床醫師應該最大限度地延長孕婦的妊娠時間,并將孕婦的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若在監測的過程中發現胎兒發育狀況良好,則應該對孕周在38周以上的孕婦實行終止妊娠措施;若孕婦的血糖控制情況并不理想,則就需要盡早地檢測孕婦羊水狀況,以更好地全面了解胎兒實際情況,并給予其科學合理的治療措施。③需要確保孕婦餐后血糖值低于8.0 mmol/L,并實行少食多餐的原則,確保孕婦每天能夠攝入充足的各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且每個月體重控制在3 g以內[5]。④若孕婦具有較好的血糖控制情況,則直接到預產期進行分娩即可;若孕婦沒有較好地控制其血糖,則其需要在孕周為35周時進行住院待產,同時在住院期間還需要合理調節及控制孕婦血糖。在監測的過程中若存在巨大兒以及胎盤功能不良等不良情況,則在孕周為36周時選擇剖宮產[6]。
1.3 統計方法
該次患者實驗結果數據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治療前后孕婦血糖情況
經過治療后,妊娠合并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孕婦妊娠結局
所有孕婦生產的新生兒均健康,產后的存活率為100%,且無產后出血、新生兒呼吸窘迫以及產后感染的情況發生。
3 討論
女性在妊娠期間發生妊娠合并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具有較高的發生率,現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臨床上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7]。因此,需要醫護人員及家屬加強對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的重視和實時關注,以期能夠盡早發現與治療。對于臨床上病情較輕的孕婦,在治療的過程中僅僅只需要對飲食進行控制,并積極地進行合理運動,旨在更好地對血糖水平進行控制。若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應給予其胰島素皮下注射的方式。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早期干預以及臨床治療降低其血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對患者進行糖耐量測驗的最終目的在于盡早發現空腹或餐后2 h血糖高于正常糖尿病患者,然后對其進行及時治療。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孕婦進行糖耐量實驗的過程中,患者應該處于非應激狀態,且實驗需要在上午完成,并排除其他藥物對結果的影響。在實驗前3 d應該攝取在200 g以上的足夠碳水化合物,且確保孕婦具有正常的胃腸功能。并且患者在實驗前應該禁食10 h及以上,并且采取戒煙措施,同時確保正常的作息時間,不得劇烈運動,也不得絕對臥床[8]。
該次研究中,經過治療后,妊娠合并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孕婦生產的新生兒均健康,產后的存活率為100%,且無不良情況發生。實驗結果表明,對孕婦實施綜合性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控制孕婦血糖水平,若孕婦血糖過高,則其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等發生率明顯高于健康孕婦,因而對血糖過高的孕婦進行早期診斷與及時治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合并糖尿病可能會導致產后出血、新生兒呼吸窘迫以及產后感染等不良情況發生,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早發現及治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妊娠并發癥的發生,達到對血糖控制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屈莉紅,荊魯寧.胎盤組織缺氧誘導因子-1α和內皮素-1表達對糖尿病妊娠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20):44-47.
[2] 邱麗玲,翁建平,鄭雪瑛,等.胰島素泵治療的Ⅰ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孕期胰島素劑量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7, 97(8):577-580.
[3] 計靜,韓蓁,米陽,等.地特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7,25(4):325-329.
[4] 應雪嬌,劉蕊,趙倩,等.地特胰島素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維持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基礎胰島素水平的效果觀察[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12):97-98,102.
[5] 高玉東.妊娠期糖尿病兩種診斷標準治療后對孕產婦及產兒的不同妊娠結局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360-362.
[6] 唐榮姣.探討妊娠合并糖尿病對母兒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8):82-84.
[7] 楊麗娟.探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產婦以及胎兒健康的臨床治療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2):109-110.
[8] 陳惠容,李霞,何國清,等.門冬胰島素與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注射液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17):2611-2615.
(收稿日期: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