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會
[摘要] 目的 探討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應用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中效果與護理方法。 方法 擇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該院ICU進行治療的104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對其進行分組,即對照組(采取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療聯合常規護理)與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治療與綜合護理),每組52例。 結果 研究組尿酮轉陰時間、血糖達標時間與胰島素用量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家屬對該次護理的滿意率比較中,研究組(100.00%)高于對照組(88.46%)(P<0.05)。結論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采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治療,并輔以綜合護理可以有效促使尿酮轉陰,降低血糖水平,并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b)-0096-02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屬于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危急重癥之一,是指胰島素分泌缺失所致的急性糖尿病并發癥,臨床表現為高酮血癥、高血糖與代謝性酸中毒,嚴重者可并發急性腎衰竭、昏迷,甚至死亡[1]。目前,胰島素注射是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主要方法,其中以胰島素泵注與多次皮下注射最為常見[2]。為了進一步完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治療與護理方案,2016年7月—2017年7月該院ICU對52例患者應用了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治療聯合綜合護理干預,收效確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于該院ICU進行治療的104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組條件:根據第14版《實用內科學》[3]中標準確診,且經實驗室檢查證實(血糖指標在16.7~33.3 mmol/L,血酮體呈陽性,血pH<7.35);該次研究內容已告知患者家屬知情;研究內容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伴有嚴重的肝、心、腎等臟器功能障礙;伴有其他內分泌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與惡性腫瘤。根據隨機數表法將104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2例。對照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45~78歲,平均(55.5±4.3)歲;糖尿病病程2~20年,平均(10.5±2.2)年;其中Ⅰ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44例。研究組:男32例,女20例;年齡45~78歲,平均(55.8±4.5)歲;糖尿病病程3~22年,平均(10.8±2.4)年;其中Ⅰ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42例。在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糖尿病類型構成對比中,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吸氧、補液、心電監護、糾正酸堿與水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治療。同時,采用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進行治療,首次用量為0.1 U/(kg·h);研究組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使用胰島素泵給予持續皮下注射,初始劑量0.05~0.1 U/(kg·h),餐前負荷量占40%,基礎量占60%,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酸中毒得到有效糾正后將劑量改為0.05~0.1 U/h,控制血糖水平在睡前血糖與空腹血糖4~7 mmol/L,餐后2 h血糖4~9 mmol/L。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采取常規護理,包括:遵醫囑合理用藥治療,并注意觀察用藥后患者的狀態;全面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與病情變化;向患者與其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治療方法,提高治療依從性。在此基礎上,研究組接受綜合護理。⑴心理支持:由于多數患者與家屬缺少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了解,繼而表現出緊張、恐懼等心理。針對此,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并對其負性情緒給予疏導與安撫,引導他們以正確的觀念看待疾病,積極配合相關醫療操作。同時,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護理人員應多進行交流,使其緩解內心的不安,建立起對治療的信心。⑵胰島素泵護理:①胰島素泵置入前,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說明該項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等,消除他們的疑慮。②胰島素使用前,應先放置在室溫環境中,避免溫差過大而增加氣泡量,繼而影響藥量評估。③通過情況下,胰島素泵主要選擇腹部、大腿或上肢進行穿刺置入。在患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首選臍周,并注意避開破潰處、感染處、瘢痕組織與皮下結節。④治療前,護理人員認真核對裝置性能,并觀察有無針頭彎曲、阻塞與儲藥器內無藥液等情況。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皮膚是否出現出血、紅腫、破潰等,每5 d更換1次穿刺部位。⑶生活護理:①嚴格控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飲食結構,多吃蛋白類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②皮膚護理:保持患者身體干燥與清潔,每日用溫水擦洗,避免使用肥皂。③定時為患者進行口腔清潔與護理,以更保持其呼吸道暢通。
1.3 觀察方法
①評價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與胰島素用量,治療效果指標為患者尿酮轉陰與血糖達標時間。②通過自擬護理滿意度評價表對比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評價表總分值為100分,其中護理操作能力、護理工作效率、護理開展效果、人性化支持4個方面,≥70分為滿意。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結果以(x±s)表述,以t檢驗;用[n(%)]代表計數資料,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與胰島素用量比較
研究組尿酮轉陰與血糖達標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胰島素用量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家屬對護理滿意52例(100.00%);對照組46例(88.46%);兩組家屬對該次護理的滿意率對比中,研究組(100.00%)高于對照組(88.46%)(χ2=4.422,P<0.05)。
3 討論
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常見并發癥,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導致死亡[4]。目前,小劑量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首選方案,其目的是通過降低血糖來控制疾病的急性發作癥狀,同時抑制炎癥因素,調節機體的應激狀態。然而,常規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需要人工手段調節胰島素注入濃度與速度,無法保持恒定,治療效果與安全不夠理想[5]。
胰島素泵屬于新型的胰島素輸注技術,相較于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其輸注速度更為穩定,避免血糖大范圍波動,保證降糖的平穩性[6]。同時,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能夠模擬機體 的正常生理分泌模式,局部用藥量較小,不僅降糖效果顯著,且降低了低血糖風險[7]。為了有效完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就醫質量,該院ICU科室對52例患者應用了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治療并輔以綜合護理干預,臨床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研究組尿酮轉陰時間、血糖達標時間與胰島素用量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說明,采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并輔以綜合護理可以進一步減少胰島素用量,縮短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康復進程。綜合護理是對傳統護理工作的規范與補充,其中心理支持能夠使患者以積極的態度正視疾病,配合治療;胰島素泵護理保證了治療的效果與安全性;生活護理則為患者康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8]。研究組家屬對該次護理的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88.46%)(P<0.05)。綜合護理通過規范、全面的護理服務進一步增強了護理效率與效果,拉近護患關系,進一步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采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治療,并輔以綜合護理可以有效促使尿酮轉陰,降低血糖水平,并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姚維娜,安洪春,袁淑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搶救與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144-145,148.
[2] 羅清,萬薇,曹璐.預見性護理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7,13(6):33.
[3] 陳灝珠,林果為,王吉耀.實用內科學[M].1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686-2687.
[4] 曹燕璽,韓麗艷,潘宇.兩種胰島素給藥方法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高滲性昏迷的有效性[J].中國現代醫生,2017, 55(24):11-14.
[5] 謝范昌.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4):89-90.
[6] 黃昆源.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治療的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學,2016,17(8):14-15.
[7] 董瑾,趙彥,黃樂.胰島素不同給藥方法治療兒童1型糖尿病的效果觀察[J].天津醫藥,2015,43(8):889-891.
[8] 張蘭香,施彩虹,劉秀娟.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預防中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1):85-86.
(收稿日期: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