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艷
[摘要] 目的 分析臨床糖尿病患者醫院康復護理干預模式與效果。 方法 在該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治療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進行研究,將參與研究的所有糖尿病患者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實施臨床康復護理(60例),對照組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常規護理(60例)。針對不同護理措施干預下,對比兩組患者的糖尿病病情變化,即根據其護理后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護理措施干預后的療效以及患者臨床滿意度等變化進行比較。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糖尿病患者得到相應措施干預后,病患的不良反應、取得的護理療效以及病患臨床上的滿意度調查等結果均優于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采取相應的醫院康復護理措施運用于糖尿病患者中,能明顯降低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引發不良反應的可能性,能顯著提升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指標,促進患者身體更快恢復健康,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康復護理;糖尿??;干預模式;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b)-0140-02
我國人們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升,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因而導致我國社會慢性疾病得到了快速的并發。其中糖尿病就是當下社會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慢性疾病,該病已經嚴重影響著我國社會正常的發展以及給居民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損傷和影響[1]。臨床上主要通過藥物控制患者的病情,同時要時刻關注患者的血糖情況,為了有效監測患者血糖幫助患者控制病情,選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糖尿病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臨床上對患者糖尿病實施康復護理作為有效管理的途徑,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針對該院臨床診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其中有男性患者有62例,女性患者有58例,年齡在38~72歲,其中最短病程的患者有3年,最長病程的患者患病長達11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主要是通過常規護理進行相應的臨床干預,研究組主要是是實施醫院康復護理。研究組護理主要是由健康知識宣教、心理護理、用藥指導、飲食護理、康復運動訓練干預。在對患者實施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對患者臨床護理檔案進行管理,如針對患者的基本年齡、性別以及臨床病程等基礎資料檔案管理,以全面掌握患者的臨床用藥情況以及機體健康狀況。臨床健康護理知識宣教:組織患者進行糖尿病護理知識、臨床疾病健康知識、發病機制以及影響因素等進行宣教,同時告知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表現機制等,并發放宣傳手冊。①心理干預:針對于病癥狀況相對比較嚴重的患者以及糖尿病癥發生具有突發、長期的特點,在護理過程中,患者經常會伴隨各種不良的心理情緒,比如焦慮、不安、緊張甚至是抑郁等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波動會導致患者機體病情出現一定程度的惡化影響,進而對病患的臨床治療效果造成影響[2]。②康復運動訓練干預;主要是針對性的根據患者機體病情情況,給予患者臨床運動指導,即對患者運動訓練過程的心率控制、患者適宜的運動量等。同時,針對性的對醫院康復訓練中心的器材等基本使用常識,護理作用以及原理等進行耐心的講解。③用藥指導:給予患者實施相應的胰島素等糖尿病專用藥物過程中,提醒患者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同時要注意核實用藥劑量。注意藥物注射治療要在其飯前30 min進行??诜愃幬?,叮囑患者嚴格遵照醫囑使用,嚴禁自行更改臨床用藥的劑量,如需更改用藥量,記得跟醫生交流,由醫生進行調配服用[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糖尿病病情變化,即根據其護理后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護理效果(觀察患者護理有效率)以及臨床護理滿意度結果比較。
1.4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研究和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干預下,臨床出現不良反應的結果比較
針對性的給予研究組實施醫院康復護理后,不良反應4例,發生率為7%;給予對照組實施相應的常規護理后,不良反應15例,發生率為25%;結果統計表明,研究組病患的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89,P<0.05)。
2.2 比較不同干預下,兩組參與研究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
根據醫院康復護理下的研究組,其中護理效果表現為有效的有56例,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中表現為護理有效33例,總有效率為55.0%;結果統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56,P<0.05)。
2.3 比較不同護理下患者的滿意度
根據統計發現,研究組患者滿意達到60例,其滿意度為100.0%;對照組滿意為35例,臨床護理滿意度為58.3%;結果統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1.23,P<0.05)。
3 結語
糖尿病屬于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通常通過控制血糖達到預防糖尿病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更好的控制各種糖尿病并發癥,因為護理行為規范,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活質量。臨床上通常采取藥物治療的方式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干預,如胰島素等藥用治療中能直接給人體補充的一種活性胰島素,能促進患者機體中的胰島敏感性,同時能有效降低患者體內的糖毒性以及患者機體中的脂毒性,有效幫助人體自動調節胰島細胞的機理負擔并促進其修復。臨床上患有糖尿病癥的患者是必須進行長期使用藥物進行治療,該藥物能促使人體中殘留的胰島素細胞基本機體功獲得保護[4]。然而,長期的血糖控制可能導致各種糖尿病并發癥??祻妥o理運用于糖尿病患者中,能明顯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能顯著提升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指標。臨床護理途徑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一種疾病進行嚴格而全面的護理管理過程。臨床護理路徑是確保醫療保險促進體系的一項措施。根據治療效果,醫院的患者對每位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布局和相應的治療差異進行評估和總結,避免了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同樣的錯誤或犯罪,以控制醫療費用,提高醫療水平質量。臨床護理路徑是護理人員可以協調和有效管理的廣泛臨床路徑的新范式,從而促進醫生和護士以及患者在糖尿病護理和護理項目中的溝通和情感交流,以確保連續性和完整性護理和護理護理實踐更加規范化,對于有效保證護理安全性,有效性和有效性,提高護理護理工作滿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運用臨床護理在健康教育中的道路,可以促進個性化健康教育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健康教育的系統化,規范化?;颊邔】抵R有較大提高,促進患者身心康復[5]。實施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加強護患溝通,增加糖尿病知識,及時糾正錯誤,提高患者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糖尿病病程長,并發癥多等特點,發病機制復雜,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糖尿病可引起中風和心血管疾病,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據悉,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6]。經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糖尿病患者得到相應措施干預后,病患的不良反應、取得的護理療效以及病患臨床上的滿意度調查等結果均優于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運用醫院康復護理于糖尿病患者中,能明顯降低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引發不良反應的可能性,能顯著提升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指標,促進患者身體更快恢復健康,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春花.綜合康復護理在糖尿病性腦梗死偏癱的實施[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3):195-196.
[2] 王燕萍.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和血糖的控制效果[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7):757-760.
[3] 朱小佳.老年護理敏感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5.
[4] 李華.全程護理干預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專科知識及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0.
[5] 徐雁.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2):241-242.
[6] 何景云.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島素治療的康復護理干預[J].雙足與保健,2017,26(22):105-107.
(收稿日期: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