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沛芳
[摘要] 目的 探討體檢人群糖尿病前期非藥物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間通過健康體檢發現的糖尿病前期客戶作為研究對象,共104例,按照隨機的原則將客戶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52例,建立健康檔案,告知客戶為糖尿病前期,未來有可能發展成為糖尿病,并囑咐客戶在飲食等方面多加注意,觀察組52例,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綜合的非藥物干預措施,定期對客戶進行隨訪,邀請客戶參加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等,隨訪兩年,觀察兩組情況。 結果 干預前兩組客戶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項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客戶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項指標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加明顯,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糖正常人數42例(80.77%),轉為2型糖尿病患者數為3例(5.77%),對照組血糖正常人數30例(57.69%),轉為2型糖尿病患者數為11例(21.15%),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糖尿病前期客戶及時進行非藥物干預,可以有效預防或者延緩客戶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體檢人群;糖尿病前期;非藥物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b)-0142-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升,生活飲食習慣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導致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提升,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前期是指機體的糖耐量出現異常情況或者空腹血糖的調節受到損傷,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的干預,有可能導致客戶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嚴重降低客戶的生活質量[1]。研究發現,對于糖尿病前期客戶,通過有效的非藥物干預可以防止和延緩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為了進一步明確非藥物干預的效果,該文將該院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間通過健康體檢發現的104例糖尿病前期客戶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該院通過健康體檢發現的糖尿病前期客戶,共104例,按照隨機的原則將客戶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52例,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齡41~75歲,平均(56.53±5.34)歲;觀察組52例,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齡42~76歲,平均(56.74±5.25)歲。該次研究排除合并患有嚴重臟器疾病的客戶以及內分泌性高血糖、甲亢等情況。對兩組客戶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糖尿病前期診斷標準
5.6 mmol/L<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7.8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11.1 mmol/L[2]。
1.3 方法
健康體檢結果顯示空腹血糖調節受損的客戶,需要再次通知客戶來醫院復查,觀察客戶的血糖情況以及血脂四項情況,對于確定為糖尿病前期的客戶,需要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檔案的內容包括客戶的基本情況、疾病情況、家族病史等內容。健康健康檔案之后,對照組客戶進行口頭上的健康教育,告知客戶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控制體重,戒煙戒酒,否則將有可能轉化為2型糖尿病。對觀察組客戶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還需要與客戶建立聯系,不僅口頭上對客戶進行健康教育,需要定期對客戶進行隨訪,檢查客戶的血糖變化情況,并定期邀請客戶來醫院參加糖尿病預防的專題講座,提高客戶對糖尿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讓客戶認識到自我干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動養成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另外,還需要囑咐客戶定期來醫院進行復查,根據復查結果確定更有針對性的干預方案,提高干預效果。對兩組客戶連續追蹤兩年,評價干預效果。
1.4 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客戶干預前后血糖指標變化情況、血脂四項變化情況、以及隨訪時血糖正常人數和轉為2型糖尿病客戶的人數。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客戶干預前后血糖指標變化情況對比分析
干預前兩組客戶的血糖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客戶的血糖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加明顯,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客戶干預前后血脂四項變化情況對比分析
干預前兩組客戶的血脂四項指標相比無顯著差異,干預后兩組客戶的血脂四項指標均有所改變,且觀察組改善更加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客戶血糖正常人數以及轉為2型糖尿病客戶的人數對比分析
觀察組當中,血糖正常人數42例,占比為80.77%,轉為2型糖尿病人數為3例,占比為5.77%,對照組當中,血糖正常人數30例,占比為57.69%,轉為2型糖尿病人數為11例,占比為21.15%,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終身性疾病,一旦發病,就需要終身治療,因此,對于糖尿病,預防重于治療。糖尿病前期客戶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為了防止和延緩客戶轉為2型糖尿病,一定要積極進行干預。臨床研究發現,對于糖尿病前期客戶,實施藥物干預并不能提高衛生經濟效益,因此臨床上提倡對前期客戶實施一段時間的非藥物干預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控制、運動療法等[3]。在健康教育方面,醫護人員需要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客戶講述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提高客戶對自己疾病的認識程度,同時明確糖尿病前期階段實施非藥物干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客戶的配合度,促使客戶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在飲食方面,堅持清淡飲食原則,多飲水,禁止飲酒,保持健康體重;主食要定量,注意粗細搭配,保證全谷物、雜豆類占據1/3的比例;多吃新鮮的蔬菜,適量進食水果,保證種類和顏色多樣化原則;經常吃魚禽,蛋類和肉類適量,盡量不食用加工肉類;奶類和蛋類每天合理安排,加餐需要合理選擇,定時定量,堅持細嚼慢咽的原則,并注意進餐順序。在運動方面,需要鼓勵客戶進行一些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游泳、打太極等,改善客戶的血液循環,提高客戶的免疫能力。另外,還需要主動尋求客戶家屬的支持和幫助,囑咐客戶家屬監督客戶的行為,并多給予客戶關懷,幫助客戶樹立信心,正確應對,以防止和延緩轉為2型糖尿病。
通過該文的研究發現,干預前兩組客戶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項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客戶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項指標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加明顯,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糖正常人數42例(80.77%),轉為2型糖尿病患者數為3例(5.77%),對照組血糖正常人數30例(57.69%),轉為2型糖尿病患者數為11例(21.15%),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文的研究結果與張峰[4]在《非藥物干預下飲食控制對糖尿病前期客戶的有效性》一文當中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就說明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前期客戶及時進行非藥物干預,可以有效預防或者延緩客戶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RYNDERS CA, WELTMAN JY, JIANG B, 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intensity on postprandial improvement in glucose disposal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prediabetic adult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4,99(1):220-228.
[2] 陳燕燕,王金平,安雅莉,等.生活方式干預對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腦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響大慶糖尿病預防長期隨訪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15,54(1):13-17.
[3] SéNéCHAL M,SWIFT DL,JOHANNSEN NM,et al. Changes in Body Fat Distribution and Fitness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Hemoglobin A1c After 9 Months of Exercise Training Results from the HART-D study[J].Diabetes care,2013,36( 9):2843-2849.
[4] 張峰.非藥物干預下飲食控制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有效性[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2,28(4):38-40.
(收稿日期: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