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陽
摘 要:青少年時期是體態的巨變期,也是問題的高發期。當前對青少年身體健康調查重體質、重體型的胖瘦,輕體態,骨關節體態評估較少;體態評估調查以扁平足、脊柱側彎兩種不良體態多見,駝背調查、腿形調查很少,肩、骨盆調查缺失。簡易測量工具、量化標準缺乏國家指導。青少年體態現狀問題嚴峻,各方面數據都顯示著體態惡化的趨勢,急待加強知識普及。
關鍵詞:青少年;體態;調查現狀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6-1487.2018.01.018
異常體態對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有著不良影響,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加重。同時,兒童、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關鍵時期,骨骺線仍處于未閉合狀態,是體態調整與身高增長的關鍵階段。本文對青少年體態調查現狀進行分析,希望能推動青少年體態工作的研究深入與知識普及。
1 研究方法
文獻查閱法:以青少年、兒童、少年、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為主題詞,分別與體質調查、體態、扁平足、駝背、胸椎后凸(駝背)、脊柱側彎、X型腿、0型腿、內八、外八、步態主題詞組合;以體態為主題詞,分別與視力、顳下頜關節組合,在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搜索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態調查文獻。排除病理性范疇。
數據整理:以年份為序,對我國青少年兒童常見不良體態調查數據匯總。
2 國內青少年體態調查現狀
2.1 國內青少年扁平足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幼兒期(4~6歲)扁平足比例較高,孩子還在發育,足弓沒有完全形成;中小學生扁平足的發生率調查數據最低在24.84%,高的達到54.27%。重度的雖然比較少,但發生率非常高。
扁平足多發,容易被人忽視。步行運動時緩沖能力減弱,不能有效吸收震蕩,平衡與支撐能力減弱,可能引起足外翻,在站立和行走時對其他關節產生連鎖反應,足底軟組織承壓較大,扁平足不僅影響足弓傳遞受力,引起小腿、大腿內旋,導致長短腿,繼發脊柱側彎。
2.2 國內青少年姿勢性駝背調查
青少年姿勢性駝背或習慣性脊柱后凸指發育期姿勢不良至脊柱過度后彎,以胸段脊柱多發。青少年姿勢性駝背時,向前方看,頭被迫抬起,連鎖反應產生頭部前伸,改變頸椎曲度。還可能引發很多問題,如頭疼(肌緊張性)、頸肩部軟組織過于緊張,誘發頸椎小關節紊亂,造成椎動脈受壓迫引起供血不足,導致大腦皮層血管收縮痙攣引發頭疼。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胸廓出口綜合癥(手臂麻)、呼吸模式不正常、硬肩癥、駝背嚴重時導致不自信,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2.3國內青少年X/O型腿調查
調查顯示,青少年時期X/O型發生率已經比較高。與男性相比,女性X型腿發生率更多。
女性X型腿發生率更多結構上主要是因為女性骨盆寬,臀肌差,大腿股四頭肌對膝關節拉伸力偏向內側,當力量不足,可能代償成膝關節并攏X型,屈曲幅度增大。X腿常見的危害有:外側結構承受更多壓力因此更易磨損與損傷,如外側半月板內側結構承受更多拉力,更易受到損傷;如內側副韌帶膝關節疼痛,髂脛束摩擦綜合征等髕骨位置相對外傾、外移,影響運動軌跡,可引起髕骨關節疼痛與勞損。
多數嬰幼兒在2歲以前呈現O形腿,隨生長發育骨骼可發生變化,直至10歲腿部骨骼基本成型。后天性有習慣因素:如不良姿勢、某些運動項目、體重過大等導致負重不均衡;后天性損傷也可導致,如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而松馳、退化性關節炎、骨折;某些疾病也可能引發O形腿。
2.4國內青少年姿勢性脊柱側彎調查
脊柱側彎調查比較多,中小學生發生率調查數據區間為0.19%-3.0%;集中在1%之下,最近完成的一份調查數據最高,為3.0%,可能意味著青少年脊柱側彎發生率有惡化趨勢。
脊柱側彎主要發生在額狀面,但還涉及到矢狀面的問題如平背或駝背、水平面的旋轉偏移。如果找不到確定的病因,稱之為特發性脊柱側彎,幼兒、少年、青少年約90%為姿勢性脊柱側彎,與長時間采取坐位姿勢(尤其是姿勢不當)、運動不足有密切關系。
青少年姿勢性脊柱側彎可能成因有:不良姿勢,如坐時偏向某一邊,站時某一邊承重,睡姿長期偏向一邊、呼吸偏向一側、不對稱負重,如羽毛球,籃球等、長短腿等體態問題。
3 國內青少年體態調查現狀分析
3.1 當前,國內對于青少年身體健康調查重體質、重體型的胖瘦,輕體態。對體態調查相對較少,以主題詞設定,從1982年到2017年在圖書館聯盟搜索相關文獻,有詳細數據可被采用的僅37篇。
3.2 青少年扁平足、脊柱側彎、駝背調查的數據基本反映了最近幾年青少年體態快速惡化的現實。扁平足高發、脊柱側彎從普遍不足1%到躍升到3%、2017年一份調查駝背發生率達到50%以上,這種現狀對應著電子產品在青少年群體高普及率的現實、反映了運動不足,書桌前時間過多的問題、反映著家長、孩子、教育者普遍缺乏體態知識的困境。
3.3 《中小學生健身方案》中規定對青少年體態測試包括BMI指數、皮脂厚度、體態評估(肩、脊柱、骨盆、踝)、足弓評估。BMI指數因身高、體重容易測,所以數據比較多;皮脂厚度有專門測量儀,數據也容易取得。這兩個數據代表著身體肥胖程度,雖然胖瘦是體態的一個觀察點,會影響骨關節的排列,比如體重過大易導致扁平足,繼發其它骨關節問題,但體態評估中關于肩、脊柱、骨盆、踝、足弓的評估更直接代表著骨關節的排序,代表著身體力線的走向。這方面調查數據比較少。
體態評估的調查文獻,集中在扁平足、脊柱側彎,而腿形(常見的X/0腿)、駝背調查極少。青少年駝背最近幾年比較嚴重,2017年的一份調查中,有駝背問題的青少年占一半以上,非常驚人。
對腿形的異常研究極少。
對于肩、骨盆兩個青少年體態問題高發部分,沒有調查數據。青少年群體高低肩很突出,左右肩胛骨位置不對稱和異常影響頸部、肩部活動度,影響上肢功能;骨盆位置不正,如骨盆前傾、后傾、側傾、左右回旋異常都很常見,不僅表現在體態不美觀,也會導致身體其它環節出現問題,但可能因為體態研究不夠深入,缺乏簡易測量工具,目前沒有相關調查數據。
國外對體態的研究比較精細化,深入到各個活動的身體部位,如顳下頜關節涉及牙齒咬合,青少年牙齒不齊與體態問題高發相關;視力與體態問題高相關;國內有待在多個領域開展青少年體態研究與知識普及。
4 結語
4.1 當前體態調查工作遠遠不夠普及,體態調查數據較少,體態調查中,偏重BMI指數、體脂厚度,骨關節體態評估較少。
4.2 青少年體態評估以扁平足、脊柱側彎兩種不良體態多見,肩、骨盆調查缺失,駝背調查、腿形調查很少,沒有簡易測量工具、沒有量化標準;現行調查不夠精細,國外比較重視的體態與視力、體態與牙齒咬合關系調查缺失,與國內體態研究不夠深入有關。
4.3 青少年體態現狀問題嚴峻,各方面數據都顯示著體態惡化的趨勢,急待加強知識普及與教育。
參考文獻:
[1] 衢州市衛生防疫站衛生科.衢州市區1166名中、小學生扁平足情況的調查報告[J].金華地區醫藥,1983 (1).
[2] 劉玉華,王麗萍.淄博市博山區部分中小學生扁平足罹患情況調查[J].預防醫學文獻信息,2004 (4).
[3] 王化玲,韓忠敏,張遂柱.鄭州市中小學生扁平足2782例調查[J].醫藥論壇雜志,2009 (16).
[4] 王玉霞,李洪清.天津市13~16歲中學生扁平足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 (11).
[5] 王亦舟,石晶磊,劉靜.六省應屆高中畢業男生中重度扁平足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醫藥指南,2012 (17).
[6] 梁燕清,李玉紅,陳瑞巧.廣州市海珠區600名4~6歲兒童扁平足發生情況觀察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 (10).
[7] 蔣建新,蔣涵芝.女生扁平足現狀調查與及時干預矯正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6 (2).
[8] 吳世述,姜恩魁.同青少年學生談駝背及矯正[J].遼寧體育科技,1985(3).
[9][12]蔣玉梅.青少年異常身體姿勢現狀的特征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0).
[10] 魏安奎,高亞強,徐欣.青少年站姿、坐姿和走姿的測量及評價[J].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7(11).
[11] 每天鍛煉一小時:主持人語[J].少年兒童研究,2008 (1).
[13] 王以朋,葉啟彬,吳波,吳之康.北京地區脊柱側彎患病率普查報告[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6 (3).
[14][16]劉尚禮,李衛平,李遠景,等.廣東省青少年脊柱側凸患病率調查報告[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2,12(1):41-43.
[15] 李青,劉尚禮,徐卓明,等.廣東省中山市城鄉中、小學生脊柱側凸普查及及防治[J].中華骨科雜志,1999,19(5):265-368.
[17] 張少杰,馬世峰,劉紅偉,李志軍,王星,任小燕,任威.內蒙古地區蒙、漢、回族小學生生長發育及脊柱側彎的研究[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1 (3).
[18] 王誼,吳蓓茸,林野.溫州市中小學生脊柱側彎患病率調查[J].中醫正骨,2013 (4).
[19] 任凱,龔曉明,章榮,曾祥斌,詹俊杰,劉佳.自貢市中小學生特發性脊柱側彎患病率的調查與分析[J].四川醫學,2014 (7).
[20] 余升華,胡漢生,范震波,邱勤業,李遠輝.廣州市中小學生特發性脊柱側彎患病率的調查[J].臨床醫學工程,2014 (10).
[21] 唐倩如,祝明利,商毅,張璟,于曉妍,郭亞文.上海市原靜安區在校初中生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患病率的調查[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