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鵬飛
【摘 要】在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下,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經過不斷的改革發展,現今已經具備比較完善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新時期面對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國際話語權的戰略任務,必須不斷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
【關鍵詞】高等教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4-0136-01
一、緒論
建國以來,我國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截至目前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本文擬從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中,結合當前高等教育的現實情況,探索新階段高等教育改革的性質、動力、任務及措施。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大批量的創新型人才,努力推動高等教育的改革,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歷程及存在的問題
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49年到1966年高等教育政治化。這一階段高等教育發展受國家政治影響比較嚴重,主要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專業人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第二階段是1978年到1997年,這一時期高等教育出現市場化的局面,高校為了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盲目擴大學校規模,迎來我國高等教育建校高峰期;第三階段是1998年至今,高等教育精品化,繼1999年高校全面擴招后,國家為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實施了“211工程”“985計劃”等高等教育發展規劃,這些措施確實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但也導致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平庸化,學生的整體水平較高,但是差異性比較小。新時期面對建設創新性國家,需要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必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一片沃土。
三、新時期高等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一)堅持高等教育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務必牢牢把握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方向,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使命。高等教育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的關鍵問題,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認真把握工作的性質,將思政工作貫穿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2016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首次提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政治意識作為四大意識之首,表明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地位。
(二)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動力之源,中國高等教育的每一步發展都是改革驅動的結果。改革開放至今,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進步主要依靠對自身狀況的反思。在這種自覺意識的推動下,中國高等教育體制不斷發展完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距離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任務任重道遠。
(三)堅持把大力培養創新人才作為高等教育最為緊迫的戰略任務。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套適合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創新型人才的核心是創造力,創造性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性能力是創造力的三要素。教育教學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要深入推進研究生的培養體制改革,發揮學生在學術科研上的創新作用,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工作者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政府要努力為學術自由保駕護航,不要過分干預教育教學工作。
四、新時期,高等教育改革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個不重視教育的民族猶如一潭死水,將會失去方向。沒有改革,發展就缺乏動力,今天的中國不同以往,世界經濟總量排名第二,國際地位顯著提升,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轉變我國經濟發展動力,用創新驅動發展。高等教育的發展是推動這一事業的有力保障,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中國必須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任何改革都要經歷一番猶如拔牙般痛苦的歷程,但是只有經歷過這樣痛苦的磨礪,才能變得更加堅強而富有動力。
推動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任務依然很艱巨,務必全面貫徹落實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文件,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新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轉換發展思想,革新高等教育的發展理念,結合“五大發展理念”的深刻內涵,堅持“以人為本”,努力為拔尖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提供沃土;二是堅定不移地推動高等教育體制機制的改革,努力提升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緊密結合市場,加強供給側改革,為社會提供緊缺人才;三是我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也在不斷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央,要努力打造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以國際化的標準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我們必須加快發展步伐,盡快走進世界教育舞臺中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延東.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教育 努力實現高等教育的歷史性跨越[J].中國高等教育,2010(18):4-9.
[2]俞吾金.穿越問題域:科學發展觀重大理論問題探要[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4:15.
[3]錢穎一.大學的改革·第一卷[M].中信出版社,2016:45.
[4]賈永堂,羅華陶.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道路的歷史考察─基于后發理論的分析高等教育研究[J].2016(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