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斐斐
摘要:互聯網+的大環境下,視覺傳達設計在新的媒體平臺上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它融入了互動性的趣味體驗,讓用戶的體驗感更好,更加具有生動性,它給視覺傳達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它有了新的開始,豐富了視覺傳達設計的輸出性。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已經滿足不了目前現在社會以及互聯網形勢的需要,它要求我們向電子虛擬信息形象和多媒體交互性上更進一步發展,注重互聯網的豐富性與個性,以互聯網為依托,扎根技術表現手段,來創造更好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
關鍵詞:互聯網 視覺傳達設計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5-0156-02
在社會生產力以及經濟大發展的前提下,互聯網的新興和繁盛是必然的趨勢。在這種大的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的載體呈現了多元的變化和新形式的誕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互聯網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視覺傳達設計的載體有了較大的沖擊和影響,繼而影響到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形式必須產生相對的變化,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談到視覺傳達設計,我們就不得不提及平面設計,這個概念是我們早期的專業名詞。之所以將專業名詞進行更改也是因為平面一詞已經滿足不了發展需要。而今,我們從教學角度出發來分析互聯網模式下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由于新媒體的出現,輸出的載體發生了變化,同時也要求實踐性要越來越強。這樣形勢下的要求和載體將會變得多種多樣,教學形式需要有實踐性的創新,下面將從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圖形的教學
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基礎課,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學習到。傳統的教學方法當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傳統的圖案形式。它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經過藝術加工,使其造型、色彩、構圖等適用于審美目的的一種設計圖樣。作為一種基礎的藝術訓練,在設計藝術中作用很大,它不僅在形象思維上解決裝飾造型的基本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全面遵循藝術形式美的規律,為以后設計中的圖案設計打下基礎。
互聯網+模式下,對于圖案的設計教學,我們要將其形式多樣化,豐富教學手段,以此符合多種載體的輸出表現。例如:手機、平板、電腦這些終端設備,它們的屏幕尺寸各異,像素顯示及風格均有不同。其中電腦矢量圖的風格素材日益增多,這均需要考慮到終端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可見在互聯網模式下的圖形類教學除了需要學習傳統的紋樣外,也要考慮實際互聯網載體的輸出需求,注意像素的表現,將其融會貫通,增加實際實踐性社會需求學習與創作。
二、文字設計教學
面對現在的設計多樣化,載體多樣化,字體形式也是變化多樣的。除了最基本的、熟知常用的字體設計外,我們最主要的是要學習如何進行字體設計。學習主要研究字體筆畫、結構、性格、編排、內容與字體、字體與圖形之間關系等。字體設計教學運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探討字體設計的方法和規律。
在此基礎上,我們要看到互聯網模式下的文字變化是多樣的。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例如可加強手游類文字設計、App風格類型字體設計、手機主題類文字設計等符合互聯網思維的文字設計形式,拓展互聯網思維下的文字創新。目前,各種關于文字設計類型的公眾號等層出不窮,方正字體大賽等形式的設計日益豐富。我們要善于總結歸類,用互聯網創新思維及體驗讓學生貼合實踐去設計。
三、色彩設計教學
色彩是學習專業設計的基礎課之一,它是由視覺反映、知覺整合聯系起來的一種視覺語言,它必須在工藝性、科學性、實用性的制約下進行,從而達到視覺審美的統一。培養學生在色彩語言方面的創造性。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大量的色彩構成設計練習,掌握基本的色彩構成原理和規律。因此,本課程需要通過教師對典型的色彩構成設計的講解,使學生逐步理解色彩設計的理論基礎和設計思想,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色彩構成設計練習。但是這些都是基礎及傳統形式下的設計實踐。在目前的形勢下,我們需要學習及了解互聯網,簡單的說就是網頁設計等課程的色彩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這其中就涉及各種界面及按鈕等各種設計形式的色彩搭配以及電腦軟件的CMYK值。這些都需要我們加強軟件設計操作及色彩固定值的熟練度,再加以配合符合互聯網及企業風格的色彩設計。
四、利用互聯網教學
互聯網有一些形式,例如慕課。MOOC課程在中國同樣受到了很大關注。根據Coursera的數據顯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冊的中國用戶共有13萬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達到了65萬人,增長幅度遠超其他國家。2014年度的在線教育主題論壇顯示,現在每8個新增的學習者中,就有一個人來自中國。果殼網CEO、MOOC學院創始人姬十三也重點指出,和一年前相比,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開始利用MOOC提前學習大學課程。以MOOC為代表的新型在線教育模式,為那些有超強學習欲望的90后、95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幫助。而這些互聯網發展下的在線教育形式,均可以用在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中,以此跟進實時發展的社會,以求更加貼近實際需求。
傳統的教學形式,一塊黑板、一只粉筆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繼而慢慢形成了多媒體教學的階段,電腦、PPT、投影設備的使用逐漸代替了傳統的粉筆黑板。而發展到現在互聯網時代就有了在線教育教學,在線教育或稱遠程教育、在線學習,現行概念中一般指的是指一種基于網絡的學習行為,與網絡培訓概念相似。在線教育顧名思義,是以網絡為介質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學生與教師即使相隔萬里也可以開展教學活動。
此外,借助網絡課件,學生還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真正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互聯網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作為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我們可以吸取以上在線教育及網絡形式的優勢,在多媒體教室,提前甄選出好的教育資源共享給學生,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來促進教學的實踐性效果的提升,讓學生能時刻跟隨社會的發展腳步,與時俱進。
五、從互聯網出發、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創新視覺傳達課程設計
眾所周知,互聯網平臺是一個集大成的數據庫,其創新成果深度地融于社會經濟的各領域當中。“互聯網+”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因此,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隨時看見及了解各行各業的動態及需求。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依托企業平臺實現實踐性教學的創新發展。例如: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海報招貼設計、網頁設計、標志設計、插圖設計等等,都可以在網絡上尋求意向資源,采用校企合作,或者訂單式設計,將其融入平時學習實踐的課程學習中。結合企業所需來進行設計創作,而后投放互聯網,投放社會。這樣兩者就可以相互促進,并且可以實現視覺設計傳達的實踐性教學成果的直接轉化。
六、從實際出發,注重視覺傳達設計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互聯網的時代,設計變得更加具有交互性。即人機交互和人機界面兩種關系,視覺傳達設計在新媒體平臺更要注意人機界面的關系。人機交互是人和設備之間的關系,人機界面要求我們在人與計算機之間傳遞、交換信息的媒介上作出努力。而版面設計則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它是信息傳遞的重要媒介。傳統的版面設計主要針對的是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而互聯網時代,版面更是要根據不同載體而改變。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等它們的顯示方式和尺寸規格是完全不同的,我們要從實際出發來進行視覺傳達設計。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更要利用多種載體媒介的特性去安排教學。
視覺傳達設計在軟件課程的設計上,例如:CORELDRAW、PHOTOSHOP、網頁設計等,除了基本的操作菜單及設計練習外,還要注意進一步強化交互設計,這些都是能增強用戶體驗和增進互動的重要手段。同時,還可以增加UI交互設計的學習,將一些設計軟件融會貫通地綜合運用于視覺傳達設計實踐中,以求達到更好的設計形式輸出表現。
總的來說,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視覺傳達設計需要改變和創新,需要找到新的方向和實踐性的指導,要根據不同的需求和載體增加教學方向。我們探討的幾個方面是在現今實際中可以實現的傳統教學到創新實踐教學的轉變,這些都離不開互聯網的作用及依托。因此,如何利用好互聯網,如何將視覺傳達設計教學變得更加具有應用性及實踐性,是需要我們不斷挖掘的。
參考文獻:
[1]張艷艷,王秀峰.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對藝術設計的影響[J].電影評價,2010(2).
[2]何忠.新媒體時代的視覺傳達設計藝術——論新媒體藝術對視覺傳達設計藝術的影響[J].美術大觀,2009(7).
[3]陳繪.數字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