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國務院《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實行后,福建山腰鹽場緊緊圍繞“以鹽為主、多元發展”發展戰略,以實施“創業再行動、建設新鹽場”為抓手,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努力打造機制活、產業優、職工富、形象好、品牌響的現代企業。
當前,鹽場正處于體制改革的風口,風險挑戰與機遇并存,只有認清市場競爭形勢,采取科學有效的辦法,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一是加強產銷共贏合作,探索食鹽定點生產加工廠合作新模式,鞏固出口經營領域。鹽場加強與省鹽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通過與省鹽業集團公司多次洽談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并于2016年12月中旬簽訂為期10年的產銷合作框架協議,雙方以國家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的泉州晶海輕化有限公司為平臺,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確保營銷渠道穩定。二是增資擴股拓展市場。通過對晶海輕化公司增資擴股方式,提高持股比例,力爭實現合作共贏。同時借助晶海輕化公司資質,立足省內市場,主動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聯系,爭取加大原鹽銷售力度,有效破解了企業運營困難的難題,并積極主動開拓省外市場,力爭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海南等地建立銷售渠道。三是打造福建高端海鹽。積極向省政府爭取扶持政策,通過多方努力,在2016年12月2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臺福建省鹽業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閩政﹝2016﹞67號),提出加強轄區內鹽田資源保護,打造福建高端海鹽品牌,明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省級財政繼續按2013年7月1日省物價局價格補貼標準給予省內原鹽出場價3年的過渡期財政補貼,這三年的過渡期的原鹽價格穩定,為山腰鹽場打贏應對鹽業體制改革攻堅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為貫徹落實《鹽業體制改革方案》,適應鹽企轉型升級和鹽業市場競爭機制,鹽場進一步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強化管理、精細作業,持續堅持“以鹽為主、多元發展”方向,大力實施“科技興場”戰略,力爭生產原鹽增品種創品牌提質升級,做強做大鹽業生產主業。一是認真學習鹽改精神。國務院和福建省政府鹽改方案出臺后,山腰鹽場先后召開黨政聯席會和黨政工擴大會議,認真學習《國務院關于印發鹽業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建省鹽業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分析當前企業存在問題,研究應對鹽業體制改革的措施。并要求全場干部職工把握好鹽業體制改革的方向,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產量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思路,明確產銷一體方向,研發綠色高端品種鹽,加大品牌提質升級戰略,開拓新的經營領域,增強市場競爭力。二是打造傳統曬鹽技藝。積極打造山腰海鹽“原生態、純天然、全人工、零添加”的傳統獨特生產制作工藝,依托網站與互聯網電商平臺的接軌工作,持續開展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提升福建綠色優質海鹽和“藍海晶”品牌知名度。三是提升品牌戰略效應。充分利用山腰海鹽傳統曬制技藝申報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的契機,加快產品研發升級和宣傳推廣,打造推動海鹽品牌效應戰略,提升產品附加值。
堅持把提高工人收入作為第一要素,緊緊圍繞鹽業生產這條主線,實現鹽業生產從粗放型生產到精細化管理、從單一食鹽品種到多元化品種結構轉變。一是開展“質量管理年”活動。為切實提升鹽場產品質量,切實提高市場競爭力,確保企業生存與發展,從2017年起在全場范圍內開展“質量管理年”活動,按定產產量每噸鹽提取5元,采取季度評比與年終綜合評的辦法,獎勵原鹽質量管理工作先進的工區和班組隊委。全場上下深刻領會鹽業體制改革精神,切實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是企業生命的思想意識。鹽場強化管理措施,統籌優質與高產,進一步提升管理層次,做到優質高產。嚴格按照《企業內部品種鹽控制標準》要求,把好出場產品質量關,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公正裁定”


機制,規范采樣方法,采取全場或分片統一采樣、統一暗碼編號、統一標準裁定,實行優質優價措施,建立質量記錄檔案,嚴格執行“好中選優,擇優出場”,用經濟杠桿撬動產品質量全面提升。鹽場嚴格執行落實《質量管理年工作方案》,各工區干部、班組隊委務必切實做好關鍵工序點的把控管理,符合操作標準要求。各工區立即開展小坨簡易化驗工作,指導做好產品分等品種歸坨和及時糾正不規范操作。各工區進一步明確掛鉤人員,認真落實《工區管理人員崗位職責暫行規定》,全面強化對轄內基礎工作的有效管控,加強現場監管督促和完善生產、質量、銷售的記錄工作,強化生產現場的管理和生產資料的歸檔管理,切實做到“有跡可循、有據可證”。場職能部門按照《質量管理年工作方案》的要求,切實負起責任,認真組織檢查督查。場生產技術部組織適時根據氣候條件進行重要節點的督查工作。場質量管理中心每月對各工區的小坨化驗情況進行督查,抽查大坨新產鹽斤質量情況。場市場營銷部加強對鹽斤的篩選工作,嚴格管控出場質量。二是研發高端綠色鹽產品。發揮以“山腰綠標海鹽”為代表的閩鹽品牌效應,加快研發“福鹽一品”“研磨餐桌鹽”新產品及福建綠色優質食鹽、精選原鹽、精選自然鹽等天然高端綠標鹽新產品,提高海鹽市場競爭力,扎實推進商標戰略實施,積極申報福建綠色海鹽地理標志,打造福建綠色優質海鹽品牌。同時依托醫療科研機構,向健康鹽、保健鹽、洗滌日用鹽等方向延伸,提高產品附加值。三是策劃鹽文化旅游產業。抓緊策劃新的鹽文化旅游產業經濟,利用下江工區等現有閑置的鹽田、廠房及其他設施,引進集鹽田觀光、體驗、展示和餐飲為一體的項目,與泉州紅黃藍影視公司合作建設中國海鹽創意產業園暨鄉村懷舊影視基地。加大鹽田廢轉綜合利用開發力度,借助廢轉鹽田搞科研,推進待廢轉鹽田3000畝的規劃和開發工作,實現科學發展。
在堅持加強生產操作規范管理的基礎上,鹽場緊抓落實“鹽業生產”措施,注重鹽田灘場素質的提升,始終把夯實生產基礎設施作為貫徹全年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心,加大完善灘場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一是加大鹽田技術改造。充分利用省經信委、財政廳下撥2500萬元的鹽田改造資金,重點實施30萬平方米的鹽田結晶池改造、12公里高壓線路改造,以及實施蒸發池改造,完善電力設施、場內道路設施和投入電動運鹽車、電動旋鹽機、裝鹽輸送帶等機械化設備,夯實灘場基礎條件,大大減輕工人的勞動負荷,有效提高原鹽的產量和質量。至目前,全場結晶池改造和電力設施改造已進入施工階段,有望于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項目。二是搞好灘場設備維護。扎實整治維護灘場設施和生產設備,對灘場開展一年一度的春、冬季設備維修工作和勞動競賽的方式,重點完成整修加固春季蒸發池的割泥加沙壓實、割土皮藻墊、挖擴井及疏挖“兩溝一庫”土方清淤和冬季整修加固、清理和拍實蒸發池、八卦溝、保鹵井以及大坨、電機水泵、電動運鹽車、蒸發池交通路、運鹽路等,進一步增強生產后勁,提高發展能力,確保來年再“豐收”。

鹽場緊抓鹽科技創新這一平臺,加強聯系相關科研機構、高校研究院的項目合作進展順利,促進“鹽科技”朝著縱向深入。一是鹽藻培育繁植實驗。加強與廈門大學海洋化工學院合作,利用埭港工區1―3單元廢轉的鹽田搞中級鹵水鹽藻培育繁植實驗已取得成功,已進入技術成果轉化階段。二是海水濃縮技術試驗。加強與河北工業大學、泉州師院合作開發離子膜海水濃縮制鹽技術試驗,已出初步成果。三是鹵水真空制鹽試驗。加強與中鹽制鹽工程技術研究院合作,加快推進山腰鹽場飽和鹵水直接進罐年產5―10萬噸真空制鹽的可行性研究。目前中鹽制鹽研究院正在按照鹽場粉洗鹽粒度標準進行中試試驗。項目如試驗成功,將實現鹽場從露天生產向工廠化生產的轉變,逐步解決鹽場勞力緊缺、減輕工人勞動負荷,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因受食鹽專營體制影響,食鹽以計劃定向銷售,如今鹽改在即,鹽場必須加緊建立完善有一套常態化、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制度,更需要培養有一支凝聚力強、業務能力高的營銷人才和管理隊伍,才能保證企業實現持續發展。一是穩定一線工人隊伍。加緊做好一線工人招聘工作,面向泉港區范圍內以國有企業身份招聘一線工人,或從邊遠貧困地區引進工人,充實到一線工人隊伍中。同時注重技術員和班組長的培養,通過獎勵措施鼓勵“以老帶新”方式培養一批先進技術骨干,確保工人隊伍穩定。二是加緊人才隊伍培訓。抓緊推動人才梯隊建設,適時招聘或引進企業管理、海洋鹽化工、市場營銷等專業人才,并根據企業發展計劃和發展戰略,通過崗位培養鍛煉,使青年管理干部的數量和結構能滿足鹽場未來發展需求,確保管理人才可持續支撐。同時建立起一支懂生產善管理的管理隊伍,全場干部職工堅持工作與業務學習兩手抓,做到業務技能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通過崗位培訓,崗位輪轉,全面掌握業務知識,充分挖掘自身潛能,更好服務于企業發展需要。三是組建市場營銷隊伍。積極探索應對鹽改的有力措施,充實組建一支素質高、能征善戰、熟悉市場業務能力強的營銷人才隊伍,逐步從傳統銷售模式向現代營銷觀念轉變,提高企業營銷能力。適時以招募合作方式建立對外銷售平臺,以“拓寬視野、進軍高端市場”為目標,采取“走出去”戰略,作好市場調研考察,學習市場經驗,并通過泉港異地商會等渠道,開拓省外銷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