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國家標準《GB/T 19420-2003制鹽工業術語》,腌制鹽被定義為用于肉類、蔬菜、水果、海洋水產品等腌制加工過程的食鹽。由此可知,腌制鹽首先屬于食鹽范疇,腌制鹽各項指標應該符合食鹽標準;其次,腌制鹽的主要功能是腌制,而不是直接食用。因為不直接入口食用,長期以來,腌制鹽的包裝形態與規格不被人們所重視,一般均為50公斤裝帶內襯編織袋的單一性、單調性包裝。而口食小包裝鹽,商品形態各異,品種規格齊全,有紙塑復合膜、PE膜、紙筒、瓦罐、玻璃瓶、塑料瓶等包裝形態,規格從50-500克不等,在品種上有海精鹽、精制鹽、日曬鹽、營養鹽、低鈉鹽、調味鹽等,用戶選擇的范圍較大。據報告,美國莫頓公司的鹽產品分十大系列,其中就有腌制鹽大類,其包裝形態與規格達到130多種,美國人對腌制鹽的生產、經營、包裝設計等真可謂獨具匠心。浙江為腌制用鹽銷售大省,市場容量大,在鹽業體制改革市場競爭加劇的形勢下,根據不同的消費對象和產品特性,豐富腌制鹽商品包裝形態和規格,讓腌制鹽大包裝進腌制品工廠、中包裝進腌制專業戶或家庭腌制作坊、腌制鹽小包裝進入家庭,對于浙鹽集團搶占腌制鹽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腌制鹽的包裝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上世紀50年代以前,用草袋和布包灌裝日曬鹽,蒲包是用一種叫蒲的扁平寬形長葉河草編織而成,其價格低廉。但是由于蒲包不結實,在運輸過程中,破包嚴重。直到了60年代以后,改用麻袋灌裝腌制鹽,雖然結實耐用,但生產成本較高,每次裝鹽銷售到用鹽廠家而鹽用完以后,回收到腌制鹽生產廠家清洗、曬干后重復使用,麻袋也易破損。直到90年代初,包裝物出現了無毒塑料編織袋,腌制鹽的包裝材料又由麻袋改為無毒塑料編織袋,沿用至今。直至目前,我國腌制鹽包裝形態仍非常單調,缺乏可選擇性。其實根據腌制鹽的用戶性質,可以采用差別化、不同種類的包裝形態,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腌制鹽的消費群體大致可分成:大客戶、中等客戶、小客戶和家庭消費者。所謂大客戶是指年消費量在1000噸以上,甚至上萬噸者,如大型蔬菜加工企業、海洋漁業公司等;中等客戶是指年消費腌制鹽的量穩定在100-1000噸者,如小型腌制品廠、肉制品加工廠等;小客戶是指年消費腌制鹽的量在0.1-100噸之間者,如私人腌制作坊、果蔬加工合作社等;年用量在0.1噸以下的視為家庭消費者。
因為腌制品加工具有較強的時令性、季節性和突擊性,平時消費量很少,一般都是在蔬菜收割季節或海洋捕撈時期。如浙江余姚地區的榨菜腌制,每年清明前后各十天時間,也就是集中在20天之內腌制完畢,如遇到氣候異常或連續陰雨可能會提前或推遲幾天,短時間內腌制鹽消費量在7萬噸左右,腌制榨菜的量達到45萬噸左右。一般腌制品加工在腌漬池里進行。腌制前,用無毒塑料膜襯于池塘底部。工藝流程是:一層腌制品(如榨菜)厚度30公分左右,均勻地撒一層腌制鹽,交替鋪設、打實,池塘大的用腌制機械操作,如皮帶輸送機或長臂挖掘機將腌制品(待腌物品)送進池內,厚度達到要求以后,人工或機械均勻地拋灑腌制鹽,腌制鹽鹽層厚度10公分左右。大型客戶可能有若干個腌漬池同時腌制,用鹽量很大且又集中,日消耗量十分可觀。對這樣的大型客戶,包裝當然是越簡單越方便越好,應該從供需雙方的生產與使用方便及成本考慮,不適宜千篇一律采用50公斤編織袋包裝,可以協商和探討采用散裝,噸包(噸袋)灌裝。①可以考慮采用翻斗車運輸,散裝直接供應,但是普通鐵質翻斗車不能用,必須在翻斗車的車廂里,貼一層不銹鋼薄板,防止腌制鹽腐蝕車廂板,產生鐵銹污染鹽斤;②如果腌制鹽生產企業與蔬菜腌制加工廠相距較近,如一墻之隔的,可以考慮用移動式皮帶輸送機直接送到腌制品加工池邊,既節省裝卸費用和包裝費用,又給腌制加工人員(撒鹽工)帶來操作上的方便;③可用噸袋灌裝,運到腌制現場,叉車或挖掘機吊起來,直接放鹽至腌制品上再攤開。噸袋可回收重復多次使用,一般噸袋可周轉使用8-15次,節約包裝與裝卸成本。
中等客戶腌制鹽的需求量也較大,可以有多種包裝形態的考慮。主要是噸包供應,包裝形態就噸袋,使用方便,可以節省生產企業的包裝成本,也節省腌制加工企業的人工費用,如叉車吊起來,從噸包底部出料口直接放鹽。噸袋同樣可重復灌裝使用。此外,也可采用編織袋灌裝或散裝。
小型客戶需求量較小,一般為手工腌制作坊、蔬菜加工合作社、腌制品小股份制企業等。仍然可以選用常規的編織袋灌裝腌制鹽,但編織袋灌裝可以提供系列產品,如多種包裝形態與規格,不一定都是50公斤包裝。編織袋包裝腌制鹽,對于小型客戶來說,還是有利的,一是用量不是很大,腌制使用時,劃包倒鹽工作量不是很大;二是靈活,用多用少靈活掌握;三是不需要投入腌制機械(如叉車、挖掘機、皮帶輸送機等);四是人工搬運方便。
單個家庭腌制鹽的需求量雖然很少,但是千家萬戶累積起來也很可觀。目前,我省市場上只有小包裝食鹽出售,而沒有專門提供小包裝腌制鹽,這是腌制鹽市場上的短板,急待補齊。浙江特別是寧波地區素有家庭腌制雪菜等的習慣,由于沒有專門家庭腌制鹽可供購買,老百姓只有用小包裝食鹽代替,價格貴且不說,腌制效果也不如專門的腌制鹽。因此,開發專門的家庭腌制鹽市場前景廣闊。家用腌制鹽的包裝形態可類似于小包裝食鹽,便于攜帶和使用,可制成塑膜或復合膜平袋、立袋等灌裝上市銷售。家用腌制鹽也適用于機關、工廠、學校等食堂少量或短期內的腌制之用。
腌制鹽的包裝形態可以多種多樣,腌制鹽的規格也應系列化、系統化。散裝腌制鹽雖然是一種特殊的包裝形態,但是沒包裝規格可言。包裝規格主要是指腌制鹽商品的單體重量或體積,為了便于計量,主要是公稱重量,單位有:克/袋,公斤/袋或千克/袋。
腌制鹽雖然屬于食鹽范疇,但是腌制鹽也不同于小包裝食鹽,用量大,用量集中,包裝規格上既要考慮供需雙方的包裝成本,又要考慮灌裝與使用上的方便性,對于大型腌制加工廠來說,應該使用大規格包裝腌制鹽,如噸袋灌裝、散裝集裝等。噸袋也是一種大型里外涂塑的編織袋,直徑有1米的、0.8米的,高度1.2米,也有方型的,邊長1米的、0.8米的,高度1.2米,規格不一。但是有一點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就是外國進來的洋噸袋,特別是二手噸袋,切不可灌裝腌制鹽,因為不知道洋噸袋已經灌裝過何種物品,有可能是有毒有害物質,如果灌裝了,殘留在噸袋縫隙里的有毒有害物質,肉眼看不到,就會污染鹽斤,甚至影響蔬菜加工的質量與安全。噸袋灌裝腌制鹽,可節約包裝成本:以灌裝量為1噸的噸袋為例:價格54元/只左右,但噸袋可以周轉使用,一般可使用10次,加之空袋運費及清洗費用及修補費用,按照2元/只計,腌制鹽包裝費用為(54元÷10)+2=7.4元,編織袋每條1.3元,每噸鹽需要20條,即包裝費用26元/噸腌制鹽,噸袋比編織節約26-7.4=18.6元。假如噸袋灌裝1萬噸腌制鹽,可節約包裝費用18.6萬元,且淘汰下來的廢舊噸袋,殘值還在3元左右,編織袋被破了,殘值幾乎為零,而且即使有點殘值也歸用戶所有。生產企業采用噸袋灌包時,機械相對要少,噸袋包裝也可以采用人工灌裝和自動化機械灌裝方式。腌制加工時,可用叉車或挖掘機將噸袋吊起,人從側面拉開噸袋底部扎繩,鹽即從噸袋底口倒出,再用機械或人工拋撒到腌制品上層,噸袋必須倒清或清空,再疊好,準備返回腌制鹽生產廠家重新灌裝使用。噸袋質量要求很高,首先是材質必須符合衛生要求,無毒無害;其次,噸袋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和柔韌性;再次,噸袋必須清潔衛生,重復使用前必須清洗曬干。關于噸袋本身質量與安全等指標要求,國家有推薦標準供生產和使用廠家執行,標準代號為:GB/T 10454-2000。防偽追溯碼,采用“標碼合一”標志復合于產品合格證中。
腌制鹽常規包裝規格就是50公斤/袋,帶10絲厚度的塑膜內襯,塑料編織袋質量與安全指標,必須符合國家推薦標準GB/T 8946-2013要求,從材質、組成、抗拉強度、高低溫試驗、抗摔、抗老化、抗撕裂等指標進行把關考量,內襯為無毒性塑料δ為10絲。編織袋尺寸可選用900mm×550mm。重量為80-90g/只。計算袋皮重量時,包括合格證、縫包線在內,約為100g/只。編織袋包裝規格的產品適用于遠途運輸和中小型腌制加工企業使用。腌制使用時,不需要機械化作業,由人工直接操作即可,如人工用刀劃破腌制鹽編織袋,再將鹽倒出,均勻拋撒到腌制品各層面。就編織袋包裝腌制鹽而言,是主打規格,多年以來一直沿用至今。主要優點是美觀、方便裝卸、使用時,無需機械作業,腌制鹽生產廠家灌包方便;缺點是包裝成本較高,編織袋都是一次性的,不好重復利用,其次是50公斤包裝規格,不適合老人和婦女搬運,在家庭購買時,不方便裝卸。防偽追溯碼,采用“標碼合一”標志復合于產品合格證中。
腌制鹽中包裝是指包裝規格在1公斤以上,25公斤以下的。與50公斤的包裝規格相比,中包裝適合老年人、婦女、兒童攜帶、搬運。50公斤/袋不方便攜帶,對于一般小型用戶來說,買一袋嫌多,一次用不完,放置時間久了,容易吸濕返潮,甚至淌鹵,所以有必要開發中包裝。中包裝可以配套系列化,如1公斤、2公斤、5公斤、10公斤、15公斤、20公斤、25公斤等,方便用戶攜帶和使用,也能彌補腌制鹽規格的短板,滿足不同用戶的腌制需求。采用標碼合一標志復合于產品合格證。
腌制鹽小包裝是指腌制鹽商品包裝規格在1000克以下的各類包裝商品,規格可按照食鹽小包裝設計,也做成系列化,如320克/袋、400克/袋、500克/袋等,包裝形態設計參照食鹽小包裝進行。采用標碼合一的防偽追溯標志,可粘帖在外包裝袋子上。
根據國家《食品標識管理規定》(質檢總局令第123號),腌制鹽商品銷售前,必須在包裝物表面按照規定印刷版面內容:如產品名稱、執行標準、生產企業名稱、生產許可證代號、生產班次、檢驗員代號、生產日期等。由于是腌制鹽,必須注明不可直接食用、腌制鹽專用等警示語言。根據待腌物品的性質,可將腌制鹽粒徑等指標對應細分,可標注為:榨菜腌制鹽、雪菜腌制鹽、黃瓜腌制鹽、竹筍腌制鹽、蝦皮腌制鹽、海番薯腌制鹽等。包裝袋背面可設計一些對應的象形符號及圖案,便于家庭購買和使用,讓人一目了然,一看便知是適合腌制什么品種的腌制鹽。
隨著鹽業體制改革的推進,市場化競爭、差別化經營,將是一條長遠的發展道路,如何提高產品附加值,尋求新的經濟與效益增長點,是企業刻不容緩的大事,腌制鹽提質增效也是一條可探討的思路。腌制鹽一直以來都是以一種比較低值、粗品、檔次不高的形態出現在鹽產品市場上,但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腌制鹽可以走“高端、低檔、抓兩頭,看中間、差別化生產經營”的路子。“高端”就是部分腌制鹽提高檔次,向高端市場進展,比如,家用小包裝腌制鹽,可以是精品,部分質量指標趕上或超過食鹽小包裝,如白度、色澤、透光率等,包裝形態設計要與口食鹽差不多,也能吸引人的眼球,讓家用腌制鹽走進千家萬戶。售價方面可與小包裝口食鹽同等,否則,部分消費者會拿家用腌制鹽當小包裝食鹽購買和使用。再如,高級食品專用腌制鹽,如板鴨、火腿、螃蟹、航空食品加工用鹽等,也應該設計成高檔形態,采用自然日曬海鹽(澳洲海鹽、印度海鹽等)加工而成,色澤與口感俱佳,為高檔食品添色增輝。“低檔”,就是立足現有的榨菜、蘿卜、雪菜、海帶、海番薯等農產品水產品腌制用鹽市場。這些產品腌制用量大,可以搞噸袋等大規格大容量灌裝,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散裝直供,節約包裝物費用及運輸費用。“抓兩頭”就是抓好腌制鹽的噸袋等大規格包裝和家庭用的小包裝。“看中間”就是中等包裝腌制鹽,也可以輔助上市供應,面向小作坊、機關、學校、家庭大型腌制等消費群體。有些規格的腌制鹽產品可能一時不被市場所認知和接受,但是也要先行開發上市,引導消費,時間久了,就會被認同的。據說美國莫頓公司一款高檔鹽產品,開發上市以后,三年只銷售了10噸,但是三年以后,這款鹽產品終于被市場認可了,銷售量直線上長,現在成為熱銷產品。腌制鹽銷量大、用途廣,是一篇大有可為的文章,如何使腌制鹽這種歷史悠久的鹽產品產生新的效益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