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凡
〔摘 要〕鋼琴伴奏是歌曲藝術形象研究中,富有時代藝術形象特質及其藝術表演價值的重要演奏藝術。無論是伴奏者還是合作者,都需要在理解和掌握其演奏的作品的基礎上,以藝術性表達來實現鋼琴伴奏對歌曲音樂形象的經久影響。
〔關鍵詞〕 鋼琴伴奏;歌曲;音樂形象;影響
一、鋼琴伴奏與歌曲音樂形象關系概述
鋼琴伴奏的即興性,對演奏歌曲演唱水平的提升,具有導向性價值。鋼琴對歌曲音樂形象的揭示主要集中在歌曲情緒的特定性效果展示中,通過鋼琴的旋律之美,以其和聲力度、演唱者情感及其靈活性和多樣性等變化趨勢和形象,在穩定性和傾向性增強中,整體揭露歌曲的情感及其期間表達的相關情感,實現了以情緒變化和旋律的完美展示。以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特點及其演奏處理為例,鋼琴伴奏寫意、造型、描繪等手法渲染作品的氛圍,烘托意境,通過肢體的造型塑造完美的音樂形象,與旋律融合達到一個完美的藝術境界[1]。
二、鋼琴伴奏對揭示歌曲音樂形象的影響
鋼琴伴奏作為現實表演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聲樂、器樂、包括舞蹈等表演藝術集中在內的環節過程把握為重點,實施演奏指導藝術和合作演奏藝術中,藝術分支及其機構的全面科學把握,勢必在專業文化演出及其學校專業音樂教育中,以其功能價值的實現和音樂賞析的多樣性需求,樹立歌曲音樂優美的音色、寬廣的音域以及能替代樂隊伴奏的音樂主題揭示。藝術性渲染階段,其個性化魅力和情感的表達,在文藝事業繁榮進步和昌盛的今天,以其地位提高和藝術之精妙,使其整體獲得歌曲音樂演奏的體驗和感受之美。
(一)鋼琴伴奏揭示歌曲音樂情緒背景主題之美。無論是歌曲演奏還是音樂形象,都有其特定的創作背景和意圖之美,也都需要在藝術形式表現之中以音樂作品表達和作品形象塑造,在作品意境和演奏者情緒之中,起到烘托作用。關于歌曲音樂想象之美的藝術表現,更能在音樂演唱的聲樂作品應用中,以其旋律之美引領聽眾進入音樂的主題意境表達之美里,尤其是伴奏中輕柔的和弦,將演唱者及欣賞者共同帶入歌曲音樂的主題之中。
(二)音樂形象與音樂主題完美契合。音樂作品以伴奏推動高潮,揭露主題,是歌曲音樂“靈體合一”的體現,也是以高潮部分的優勢,在主題銜接部分的音樂狀態表達中,以其“感同身受”和“推波助瀾”于音樂巔峰呈現。完美的音樂形象展示,最終契合音樂主題的完美補充,并在音樂主體的升華中,實現歌曲音樂主題形象的樹立,引領歌曲音樂走向個性之美。一個好的音樂作品必然是有豐富的音樂畫面感,尤其是一個新的作品,通過理解每一句歌詞、一個新的故事、朗讀歌詞、體會想象歌詞意境,彰顯演唱者生動活潑的情感表達[2]。
(三)對歌曲音樂演唱的烘托之美。歌曲音樂演唱的整個合作過程,尤其在注意相關的演唱情緒表達,以音樂的向前發展作用為宗旨,鋼琴伴奏以其前奏和即興伴奏,整體揚長避短,彌補演奏者演唱缺憾和演奏間隙氣力不足,是有序且順利完成歌曲音樂演奏的基礎。伴奏者和歌曲音樂演奏者的心靈契合度集中在節律和藝術形象的完美性及其藝術形象的結合度中,在演唱者唱腔的表達欠缺時,尤其需要伴奏者用聽覺抓住欣賞者,以簡化部分伴奏,確保與歌唱演奏作品者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從藝術形象的完整性來講,若是演唱者無法達到要求的拍數,須經由伴奏者用旋律抓住演唱者的情緒,并在音樂作品的實踐表達中,對作品主題演奏的完整性和統一性,直接的實施效果。
(四)揭示歌曲音樂形象的協同之美。鋼琴伴奏對作品主要部分的烘托作用,依靠演奏者和伴奏者各自獨立表現為基石,并在音樂作品的演奏完整性和協同性之中,尋求真正意義上的藝術進步。鋼琴伴奏不僅僅是審美價值的揭示,更是歌曲音樂形象塑造和本身審美價值融而為一的整體展示,在相關的歌唱旋律與歌詞的融匯性體現中,以作品內在情感和作曲者的情感及思想內容為主線,演奏者和伴奏者特定配合下進行情感展示,同時對作品想要實現的精神及其情緒表達,在實際過程中,實現了音樂形象的協同之美。以拉赫瑪尼諾夫《春潮》為例,該作品于十月革命前夕創作,是其藝術歌曲中影響最為廣泛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的歌詞來源于丘特切夫的詞作《春潮》,歌詞中所蘊含的深刻內容與作曲家愛國情懷產生共鳴,在當時黑暗、動蕩的社會環境下,通過歌曲中對其音樂形象的展示,以鋼琴伴奏的藝術表現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富有魅力的作品深處的情感體驗[3]。
三、鋼琴伴奏技巧對歌曲音樂的主題揭示策略
首先,鋼琴伴奏技巧是以創造性的勞動完成歌曲伴奏任務,使之成為與歌曲相輔相存的整體。通過歌曲旋律在鍵盤上做即興的伴奏,展示鋼琴技巧,演奏出和聲配置以及音型織體,在策略上整體實現伴奏水平提高,也是在創造性、綜合應用能力相互制約下,使伴奏與旋律在整體音樂情緒中相互配合,整體達到鋼琴伴奏與歌曲主題完美契合的目的。
再次,以和聲基礎為即興伴奏多聲部范疇其實際的音響效果和表現力,實現具體應用和作品情感需求整體聯動。在即興伴奏的具體運用中,以排列法、連接法、省略法、功能性、色彩性、節奏感、表現力及和弦的結構與和弦外音,實現實際問題即時解決。
第三,和聲基礎應用與具體作品伴奏音型的應用選擇,伴奏音型的特點與表現力、演奏方法,以及演奏者現有鋼琴技巧的水平,其應用能力水平整體實現風格與歌曲內容相統一,以歌曲的分析來確定伴奏音型的選擇與應用。
第四,鋼琴技巧中,即興的編配和演唱者的合作及其藝術實踐等內容的表達,都需要在具體的實踐培養和鍛煉中,以強化即興伴奏的關鍵演奏技巧,提高和鍛煉及其培養演奏者的技能。實踐階段,以其表現力和創造力及其應變能力的整體提升,實現學習專業技術理論及其經驗累積,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歌曲音樂藝術的內在美,并在相關的經驗累積中,創造性的實現作品音樂形象的樹立,在各環節要素中,整體實現鋼琴伴奏的價值。
從綜合作用來講,鋼琴伴奏能幫助演唱者體悟音樂意境,讓音樂形象的載體能更好地服務藝術。從音樂歌曲的舞臺表演效果來看,鋼琴伴奏能讓音樂作品的和聲更豐富,更好地烘托、渲染現場氣氛;從互補性和補償機制來講,鋼琴伴奏能幫助演唱者確定樂曲的調性、節奏及速度;從演奏者個人內在影響來看,鋼琴伴奏能對演唱者的內在情緒起到激化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杜娟.淺析舒伯特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的音樂形象[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3,(10):91-91
[2]云剛.鋼琴伴奏練習中的旋律思維新解[J].音樂創作,2015,(9):166-168
[3]馮子祥.談《春潮》鋼琴伴奏在塑造音樂形象中的重要作用[J].藝術研究,2013,(2):144-145
[4]龔蘇俊.論劉聰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功能性[J].黃河之聲,2014,(11):96-98
[5]呂霞.鋼琴伴奏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J].當代音樂,2017,(17):78-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