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 宋立權
〔摘 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大潮中,傳承與發展是核心目的,從而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入大眾傳播視野,挖掘其最大的藝術價值,讓藝術貼近現實生活、升華歷史文化。圍繞這一核心目的,本文以赫哲族魚皮文化保護為例,提出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對赫哲族魚皮文化保護的技術支撐,探討赫哲族魚皮文化變革數字化信息形式的意義。
〔關鍵詞〕虛擬現實交互技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魚皮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民族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反映,生動展示了民族的風俗特色。當下,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數字化是新媒體的核心內容,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重大改變。新文化勢力逐漸出現,傳統文化日漸衰落是當今文化發展的趨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顯得更加迫切。
一、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對非物質文化保護的啟示
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可以說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下的產物,未來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將對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并對人類交流方式、方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它是基于高度發達的信息網絡,讓人沉浸在一個虛擬場景,并對周圍虛擬環境做出相應感知反饋的高新技術。
在現在的大學課堂上,講解達·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時,只要學生們戴上VR眼鏡便可以置身于虛擬晚餐場景之中,其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或剖白等神態惟妙惟肖地映入眼簾,甚至虛擬場景中人物的手勢、眼神變化都能精細入微地感知。虛擬現實交互技術未來更將走進各行各業。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將作為技術支撐,在新媒體盛行的浪潮中對非物質文化進行數字化、立體化的展示和保護。
二、赫哲族魚皮文化數字化保護的途徑和方法
當今的社會生產力飛速進步與發展與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一樣,赫哲族傳統工藝也在不斷演化與流變,并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呈現出更具時代感的新特點。魚皮工藝不僅有傳統意義上的魚皮服飾的制作,還包括了新時代文化背景下,將新工藝和新材質相融合并反映民族智慧的創新型魚皮工藝制品,如魚皮鏤刻、魚皮貼畫等。對于這些重要的文化成果的保護有著時代要求的迫切性。
1.對魚皮文化的技術支撐
虛擬現實交互技術所創建的虛擬場景比以往任何一種文獻研究方法都容易展示出赫哲族魚皮文化的真實面貌。魚皮文化歷史久遠,文獻中記載的很多魚皮制品制作方式已不復存在,但是虛擬數字化制作卻能還原出記載的模型,甚至對于現實已經不存在的魚皮文化制品也可以通過RGB通道的調和來進行還原,不僅顏色紋理相同、款式相同,而且色澤生動。課題組走訪了黑龍江省同江市所有的赫哲族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并做了大量赫哲族民間訪談,獲得了很多原始素材,有實物圖片、視頻資料、文獻材料等。其中傳統的魚皮制品主要有魚皮衣褲、魚皮靰鞡、魚皮帽子;新式的魚皮制品主要包括魚皮剪貼畫、魚皮鏤刻。這些悉心搜集而來的原始素材對于我們制作場景生成來說是關鍵的一步。
2.數字化建模的優勢
在場景制作過程中需要應用3Dmax軟件進行基礎建模設計,將整理收集來的二維圖片導入三維場景之中,并且把赫哲族魚皮文化分為兩類:傳統魚皮制品和新時代下的魚皮文化制品。在展示魚皮服飾制作的場景中,可以讓真人穿戴魚皮衣褲、靰鞡置身于藍箱中,利用虛擬藍箱摳像技術,在納加導播軟件中添加V1.V2.V3.V4四個自帶通道,在通道中增加現代場景,例如天安門、北極星辰等等場景,這樣可以展示出穿有傳統魚皮服飾的人置身于不同場景之中,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樣可以舍棄自帶通道,增加1920*1080圖片通道、高清視頻背景物理輸出通道,在圖片通道中可以選擇網絡圖片或者制作任意1920*1080圖片,這樣選擇的余地更大,更能展示魚皮文化與不同文化融合的魅力。在物理輸出視頻通道中,可以選擇一段嚴寒天氣捕魚的素材,魚皮文化服飾與冬季捕魚結合在一起更能還原歷史的真實感,讓觀者身臨其境感知古老文化的傳承力。
在展示新形式的魚皮制品如魚皮剪貼畫、魚皮鏤刻過程中,利用VRP導入基礎3D模型進行二次加工。魚皮剪貼畫和魚皮鏤刻僅靠人工制作是極其緩慢、耗費時間而且要求精細的技能,利用場景再生展現制作,則可以讓受者置身其中快速感知其制作的精妙。利用PS軟件濾鏡對收集的素材進行裁切、扭曲、風格化、調整YUV曲線等后期處理,把魚皮剪貼畫、魚皮鏤刻的每一步制作貼圖到受眾視線感知的區域,同時加入音頻素材講解每一步制作精要所在,受眾通過實物實例講解的方式快速地感知傳統手工藝術的魅力。當然,場景摳像與通道輸出是一項極其精密的工作,一旦建模場景與貼圖位置不符合會讓受眾有錯亂的感受,這也是課題組工作量最大、難度最高、最嚴謹的工作。
3.虛擬現實交互技術的可行性
以魚皮文化模型與數據庫建立關聯為基礎,通過ADO數據接口將模擬編輯中的所有信息,如每件魚皮服飾的編號、歷史簡介、具體用途等信息均上傳至SQL數據庫當中。強大完備的數據庫是VR交互設計的基礎,受眾戴上VR眼鏡、數字傳感手套,套上動作傳感跟蹤器等數據反饋裝置,可以通過自身的手勢、聲音等各類需求信息在虛擬環境下發出指令并得到數據庫響應,產生身臨其境的感知。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可以說是科技生產力與傳統文化藝術的完美融合,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魚皮文化在技術的革新中有新的面貌。
三、赫哲族魚皮文化變革數字化信息形式的意義
1.新技術保護形式的價值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赫哲族為躲避戰亂一直居于深山叢林之中,生產力發展水平相當于原始社會父系氏族時期;新中國成立以后,赫哲族人散居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和同江市,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赫哲族人口數約為0.5萬人,生活水平、經濟發展速度處于一般水平,數字化信息時代的到來對赫哲族魚皮文化的發展是一股新的動力,在保護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也會促進當地的旅游經濟的開發。如果將虛擬現實交互技術應用于當地的魚皮文化經濟開發將極大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一方面在赫哲族聚集地建設VR虛擬現實體驗區;另一方面為虛擬景區、虛擬魚皮文化體驗搭建網絡平臺。兩方面均可以增加當地赫哲族人經濟收入,對于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新的信息形式逐漸取代平面化二維展示,新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傳播形式多樣化,傳統的攝影攝像存儲形式一直是二維化、平面化,受制于二維平面立體感缺陷,始終難保持信息的完整性,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將二維平面進行組接、量化、編碼模擬逼真的二維立體場景,對于還原歷史,展示歷史面貌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文化的融合等因素的影響,魚皮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遠離了我們,甚至消亡,這是我們不愿看到的。但是,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形態、任何一種傳統的工藝在歷史的變遷中都不可能一成不變,魚皮制作技藝也一樣。因此,在對傳統文化形態和技藝進行保護時,應順應歷史的潮流,因勢利導,進行可持續發展。
2.新技術保護優勢突出
現如今赫哲族魚皮文化研究成果以紙質材料居多,傳統手工藝人以師徒形式進行代代相傳,人們想學習魚皮文化工藝制品的制作方法只有通過書本鉆研技能,或是跟隨傳統手工匠人長年累月進行技能積累,人們感知的書本內容和手工匠人口耳相傳的知識均具有信息的易碎性。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將采集來的原始素材進行數據化分類處理,并上傳云端存儲,無論在空間上還是歷史時間上會更好地保存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云存儲內容形式上將傳統靜態二維展現的數據轉換為動態的三維形式,真正將魚皮文化活態化。同時動態保存的技能傳承文化打破了傳統手工匠人傳承的局限性,突破了人際傳播過程中信息的易碎性、不確定性,3D動態存儲手工藝人的技能技法非常好地保持了信息的完整性。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均促進了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虛擬現實交互技術讓人沉浸式、交互式體驗,與以往的二維圖像記錄相比有著更突出的技術優勢,在虛擬空間中數字化模擬赫哲族漁獵文化、魚皮文化能讓受眾更真實地體驗非物質文化的魅力,讓歷史文化走近我們,在技術工具理性時代下尋找一個與非物質文化的完美契合點,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天宇.虛擬現實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航空計算技術,2007.1
【2】吳亞峰,于復興.Unity3D游戲開發技術詳解與典型案例[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11
【3】于亮.活在我們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J].齊魯藝苑,2015(01).
【4】孫巍巍.赫哲族傳統衣食住行設計藝術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0.
【5】王海鷗、王健豐.淺析赫哲族傳統魚皮制作工藝的藝術特色[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6).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項目名稱:新媒體環境下的赫哲族魚皮文化數字化保護與傳播創新性研究;項目批準:號17XWE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