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全 張惠霖 周松連 曾玲 舒暢

摘 要 隨著我國城市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共享單車作為城市綠色出行的又一代名詞,自2015年被引入到城市交通中來后,行業發展迅速,但同時也面臨著由替代品、潛在競爭者、行業競爭、供給端和用戶帶來的許多問題。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現階段共享單車行業存在的問題,從政府和企業兩個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旨在促進共享單車行業的優化和升級,讓其持續發展下去。
關鍵詞 共享單車;發展現狀;升級優化
一、引言
當下流行的單車共享模式是指通過手機客戶端尋找車輛,利用手機掃碼等方式解鎖,在后臺監控車輛健康狀況和運營狀態的智能出行方式。共享單車抓住了城市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痛點,以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無樁共享模式切入了市場空白區,并憑借其隨用隨停、APP自動扣費的租賃特點以明顯優勢便利于政府公共自行車迅速席卷各大城市。
在2007~2010年,隨著公共自行車在國外的興起,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引入到了我國,其發展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65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現的全球第一代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自公共自行車引入我國以來,我國共享單車發展迅猛,并成為了全球共享單車領域中的佼佼者。共享單車在我國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依共享單車的發展形態,可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為2007~2010年,當時公共自行車也稱為政府公共自行車,是一個由政府提供車輛并運營的自行車交通系統,相關政策和收費標準因地而異。公共自行車有固定的停放樁,通過辦理專門 IC 卡來進行消費結算。第二階段為2010~2014年,企業開始進入公共自行車市場,公共自行車的供給由單一的政府提供轉變為政府和企業共同供給,公共自行車開始出現無樁運營模式。現階段是我國共享單車發展的第三階段,2015年6月,OFO智能單車共享模式在市場上推出,宣告了我國智能單車共享時代即共享單車發展第三階段的開始。
在市場上出現以來,共享單車深受資本市場青睞,單車品牌及投放數量以驚人速度增長。共享單車是對城市短途慢行交通工具的創新性補充,但作為市場新生產品,其盈利模式還不夠成熟,在受到市民歡迎的同時也飽受詬病。為使共享單車更好地服務民眾,實現企業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本文從共享單車市場現狀出發,針對共享單車當前面臨的問題進行仔細剖析,并在最后為企業的升級與優化提供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
二、市場現狀分析
(一)政府對共享單車產業發展的態度
企業私自挪用用戶押金,進行金融投資,帶來一定的風險性與資金流動性的減弱,各級政府發布相關指導意見要求收取押金的共享單車企業,須在發展共享單車經濟的地區開立資金專用賬戶,給客戶可以及時退回押金的信用安全保證。為保障客戶使用單車出行安全,當前政府要求建立健全騎行保險理賠機制,鼓勵企業為用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和第三者責任保險,用戶發生保險理賠時,企業應積極協助辦理。政府有規定共享單車企業需定期檢測車輛,及時退出不符合質量標準的車輛,企業投放車輛應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并安裝衛星定位裝置。政府鼓勵企業運用電子地圖等手段,在手機APP中標注可停放區和禁停區,引導用戶將自行車還至可停放區。對于解決用戶信用問題,將政府部門掌握的可公開的各領域信用信息與共享單車企業共享,對嚴重違法失信的人,限制其使用共享單車,對信用狀況良好的人,可以優先使用、提供免押金等便利服務。
(二)共享單車企業的盈利模式
共享單車產業的發展,更多的盈利模式也逐漸體現出來。第一,物理產品盈利模式,是共享單車最為直接的盈利模式,就是賣家投入物理硬件,收取買家的租賃費。第二,互聯產品盈利模式,這相當于是借鑒了P2P的方式,進行了一次全民融資。可以保證在短時間內融入大量現金,再利用現金進行金融投資,獲取利潤。第三,智能互聯產品盈利模式,在商家可以對自己產品實現監測、控制、優化與自動的四大功能下,將產生更多的盈利模式,同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實現自我優化。同時,對于用戶使用習慣的監測,高熱點地區、高共享熱點時間段的挖掘,對于降低單車運營成本,也有重要意義。這種盈利方式的關鍵點是對于數據的收集、挖掘與計算,能夠運用好數據的公司,將會實現穩定的,且可持續的盈利。
(三)社會對于共享單車持有的態度
公眾對于共享單車押金問題的態度呈現不滿,尤其是在部分共享單車破產消息出現以后,社交網站上有許多帖子控訴押金無法退回這一現象。再者,共享單車的發展也受到了素質低下公眾的阻礙,隨意停放,亂扔單車,使得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來進行單車的投放,修理維護,使原本緊張的企業現金流供應更難調節。大學校園作為共享單車的產出地,開始拒絕單車入內。整個社會呈現對當前共享單車蔓延的不滿。
(四)共享單車行業技術發展現狀
技術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共享單車企業近來也打響了技術層面的戰爭。第一,提升單車的使用舒適度。共享單車在拼“車”本身上,正在從最初的“有的騎”到“更好騎”前進。從如下餅圖也可看出車體設計也是吸引客戶很大的原因。第二,提升電子鎖的智能化程度,從技術解決方案的角度看,共享單車的車鎖技術創新,主要有幾個方向,其一,NFC“一貼靈” ;其二,NB-IoT物聯網智能鎖 ,這兩個方向各有優勢,也是ofo和摩拜共同在努力的方向。第三,收集大數據,讓交通和城市更智慧,共享單車的未來并不僅僅局限于單車本身。
三、共享單車發展困難原因分析
(一)行業層面
1.替代品大量出現威脅共享單車發展
到現在為止,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以及其他一些共享代步工具已經出現并且投入到了市場之中,未來,預計還會出現大量的各種共享交通工具。共享單車替代品的大量涌現,共享單車的用戶數量必然會受到一定影響,新用戶減少導致押金減少會使企業現金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威脅,由此看來,交通工具共享化運營會是將來共享單車的真正對手。
2.共享單車行業同質化
由于共享單車市場龐大且共享單車的需求尚未被完全開發,再加上所謂的“風口”大肆鼓吹,吸引大量的創業者欲涌入共享單車行業。在共享單車無限商機的背后也隱藏著憂患,已進入共享單車市場的企業單純靠運作押金資本來維持運營的商業模式會讓新進入競爭者復制,由此會造成業內服務同質化的問題;單純依賴于押金贏利的商業模式可能會導致出現共享名義下的資本賭局,使共享單車用戶的押金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導致共享單車服務難以保障。
(二)企業層面
1.盈利模式孱弱
各大共享單車運營商為了擴大用戶群體,占有市場份額,不計成本地投放共享單車,建設擺放點,前期投入成本高;主要采取低價或免費的相似競爭策略,主打價格戰,后期營收利潤單薄。同時共享單車運營商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單車使用費和押金所帶來的投資收益,收入渠道單一,產業的資金構成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2.惡性競爭頻繁
各大共享單車運營商存在一定程度上逾越法律法規和商業道德的惡意競爭,故意詆毀競爭對手的不當行為。例如,雇傭人員,對競爭對手的單車實施放氣,破壞坐墊,損壞鏈條,刮花二維碼等破壞性活動。進而導致這個共享單車運營市場,存在單車投放數量多,但可使用的單車數量少,同時大量無用的單車又占用大量寶貴的城市空間資源等問題。
3.共享單車分布過于集中
各大運營商的競爭與單車的投放主要集中于一二線城市,并且投放數量呈現出一種供大于求的態勢,使一二線城市的城市公共空間(例如停車位)日趨收縮,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同時,三四線城市以及其他一些邊遠城鎮的共享單車投放數量較少,供給跟不上需求,導致共享單車難以便利廣大普通民眾。
(三)技術與質量層面
1.APP的使用體驗差
在共享單車的使用過程中,用戶都是通過相關的APP對共享單車進行預訂、尋找具體位置,但有些共享單車的APP并不能對單車的真實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導致使用不便。而且,共享單車APP軟件的經常性崩潰,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有不少用戶指出,一到上下班的高峰期,訪問量一上升,共享單車APP就經常出現無法連接、刷新不了等現象,嚴重影響了租車的效率。
2.共享單車的質量引發安全問題
首先是因為單車的生產缺少行業標準而引發的單車自身的安全問題,比如車輛的驅動,使用鏈條傳動方式的車輛存在鏈條脫落問題;車輛輪胎方面,采用普通單車輪胎存在不耐用的問題。此類因為單車自身質量問題造成他人損壞的,共享單車企業將承擔民事責任。其次,隨著單車使用頻率高、騎行距離長、停放條件差、維護保養不到位等因素,共享單車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并引發安全問題。
(四)用戶層面
1.用戶行為無法規范
一方面,共享單車無樁化的設計,滿足了隨用隨停的要求,具有很大的便利性。但是在實際應用中,許多用戶只考慮自己的方便,無視城市規定,將共享單車隨意地違規停放,導致人行道、公交站臺等公共區域被嚴重占用的現象。另一方面,由于道路資源有限,在我國眾多城市的公共出行道中,自行車道大多都要和機動車或人行道共享,經常出現用戶使用共享單車在馬路上出行逆行、與機動車輛搶占車道的現象,這給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2.用車公共意識不足
因為沒有正規的監管部門對共享單車實行監管,許多投機者惡意損壞共享單車,將其私藏,甚至占為己有、進行改裝、低價出售等,由此引發的關于國民素質的討論也備受關注;再者,許多用戶對共享單車這種公共交通工具的保護意識不足,對發現的車輛使用問題舉報反饋并不積極,也導致了很多的車輛不能被及時地維護。
四、產業優化升級的建議
(一)政府應積極參與共享單車的行業發展
第一,政府應積極支持企業的創新和服務體系的完善。政府應鼓勵共享單車企業積極進行創新,對創新型共享單車企業提供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扶持更多有關共享單車創新研究項目,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此外,政府也要倡導企業在贏利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完善共享單車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解決好“最后一公里”的痛點問題。
第二,政府加強執法力度,完善監管體系。嚴格依法依規懲處不正當的商業競爭行為,并對相關惡劣事件進行宣傳報道,公開批評與懲罰,已起警示作用,營造共享單車可持續經營的發展軟環境;合理規劃共享單車停放點的空間布局,加強停放點的建設,為共享單車的實際運營提供相應的硬條件。
第三,政府發揮作用支持共享單車發展。首先,在城市交通建設中,政府應該結合地區情況建設更多的自行車專用道,鼓勵公眾綠色出行。其次,政府應該通過教育來提高大眾對共享單車的認識,鼓勵人們文明用車,在全社會持續開展“正確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學習運動,并通過長期的宣傳努力營造一種文明用車的氛圍。最后,對于那些惡意損壞共享單車的人,也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來對其行為進行處罰,如進行警告、處以一定數額罰金等。
(二)共享單車企業應專注服務提升和管理的智能化
第一,單車設計應追求創新。依托單車平臺上獲得客戶信息,并借助大數據的運用,共享單車企業可以依據消費者群體的年齡以及騎行用途將單車進行差異化設計,并利用大數據動態監控車輛提高單車配備效率,以緩解重要交通樞紐上出現的單車“扎堆”問題。考慮到單車投放城市有著不同的城市文化特征,單車企業可在單車設計上適當加入當地文化因子,使共享單車真正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針對游玩用的單車,可以考慮滲入當代流行元素,以傳達年輕、富有活力的信號。另外還可考慮增加情侶自行車,親子自行車等,此類用車將多投放于旅游村等游客密集區域。
第二,企業要提高押金的透明度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企業應加強對押金資本的運作管控,堅持以安全性為第一原則,不要以用戶的押金加入“資本賭局”,為此,企業可以開立企業資金專用賬戶,公示押金退還時限,及時退還承租人押金,為用戶的押金安全提供保障。由于共享單車運營模式的可模仿性較高, 新競爭者進入市場“劃分蛋糕”的威脅較高。所以, 單車運營商要想保持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就要尋求一份完整可行的運營流程, 從自行車的供給到維修、從押金的收取到流轉都要有明確的決策目標。
第三,實行信用積分制。共享單車企業應該在運營中采用信用積分制,形成良好的獎勵制度。鼓勵用戶之間相互監督,舉報者將會獲得一定的里程免費或者是相應的積分值的增加,而被舉報的用戶一經證實,將被大額扣除信用積分。同時,企業也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建立專門的停車點,在用戶進行停車時,通過APP合理地引導其停車行為,對規范停車的用戶實行積分獎勵,對亂停車的用戶實行警告并扣除相應積分。企業應該制定相應的積分等級,當用戶的積分值下降到一定水平的時候,系統將會對其實行警告,積分值過低者將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再使用單車。
第四,企業拓寬盈利渠道,構建交流平臺。拓寬盈利渠道,例如,車身廣告位出租,共享單車用戶數據的挖掘,實行會員制等,加強現金流動,提高盈利能力;吸引資本注入,加強與投資機構的商業合作,積極吸引外部資金的注入,分散企業運營風險,為共享單車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可靠的資金支持。加強溝通與交流,企業間可以嘗試建立共享單車行業的企業協會,為彼此相互監督,遏制惡性競爭勢頭,搭建良好的平臺,為共享單車的健康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業氛圍。
第五,升級單車性能,帶來更好體驗。共享單車在拼“車”本身上,要從最初的“有的騎”到“更好騎”前進。如同完成一場聲勢浩大的拼圖工程,通過對車本身各個結構的肢解,一一找出對應的痛點,進而投入研發,拿出解決方案。一種思路是在車體本身的研發上,更注重重量,即研發車體重量更輕的單車。可以通過對車體結構的拆零,從車筐、輪胎等部件進行細化升級。如在車筐上引入采用固定重心設計,帶給用戶的是不會隨著騎行的轉向而擺動的舒心體驗。同時,使用車架一體式護鏈罩設計,也能有效防止用戶在騎行時裙擺和褲腳被纏繞。這種細節的考慮和精心設計可以讓用戶得到更好的騎行體驗。
五、結束語
在當前的分享經濟模式下,城市的共享單車在發展的過程中,機遇和問題并存,本文通過以上分析,從政府和企業這兩個角度出發,對現階段共享單車行業面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為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優化升級謀求一條可行之路。
參考文獻:
[1]張澤華,林曉言,張雅萍.供給側視角下共享單車現存問題經濟本質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7(11).
[2]郭建明.共享單車的經濟學思考[J]. 改革與開放.2017(06).
[3]張典,肖敏.讓共享單車在創新路上更好飛馳[J].人民論壇,2017 (17).
[4]秦錚,王欽.分享經濟演繹的三方協同機制:例證共享單車[J].改革.2017(05)
[5]吳沐暄,程楠,李玲.從租金和押金看共享單車的公益性和經營性[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05)
[6]鄧大鳴,李子建.共享單車押金的性質及其監管問題探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7(04)
[7]姜寧,CAI Ji-ming.從“共享單車”的監管看政府如何在分享經濟中發揮作用[J].河北學刊.2017(04)
[8]朱富強.共享經濟的現代發展及其潛在問題:以共享單車為例的分析[J].南方經濟.2017(07)
注:此文為江西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8104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