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玢
摘要:當今社會,互聯網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也融入到各個領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成不變,也需要互聯網的參與。本文主要闡述了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具有三個方面影響,分別是思想教育對象、思想教育主體、思想教育內容。詳細分析了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課程規劃應該宏觀地從觀念轉變、環境營造、隊伍建設這三方面考慮。全面敘述了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應該采取三方面措施,分別是搭建思想教育平臺、跨界教育平臺整合、完善思想教育平臺。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6-0157-02
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也要與時俱進,也要跟緊時代。高校在進行思想教育時要理清教育方向,科學合理地規劃課程,才能在互聯網時代變革下完成社會賦予的使命,為社會輸入更多的棟梁之才。
一、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具有深遠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分別是思想教育對象、思想教育主體、思想教育內容。互聯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想象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如果恰當,便會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推動作用,反之會帶來阻礙。
首先,互聯網時代對思想教育對象的影響。目前大學生主要是90后學生,他們可以說是與互聯網共同成長,對于網絡他們是最熟悉的一代人。“90后成長的時代,也是價值觀碰撞轉型時期,現實與精神世界存在一定程度的交錯甚至割裂,教師很難提供給受教育者準確明晰的答案、模版或者方向。海量信息的刺激、娛樂方式的便捷,也使思想領域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被感性化、碎片化、乃至沖淡消解。學生的認識和行為更趨于個體性、獨立性、私密化,對公共領域的需求也相對減弱。”[1]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存在著供需錯位,高校思想教育方法仍需完善。
其次,互聯網時代對思想教育主體的影響。高校一直以來處于教育的主導地位,但是進入互聯網時代后,高校思想教育的主導地位逐漸被削弱。“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容易忽視學校和老師的教育引導,接受虛擬社區中同齡人或某領域專家的影響,學校教育被不由自主地棄之一旁,老師的單一教育主導作用無形中被削弱。”[2]
最后,互聯網時代對思想教育內容的影響。“高校傳播的思想教育課程,一直以來這個體系內容審核嚴格,宣傳和教育渠道規范、統一,符合國家的統一要求,但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單調冗長、內容枯燥的現象。”[3]尤其是對比互聯網時代知識傳播的趣味性、生動性,就更顯得壓迫沒有吸引力。
二、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宏觀思維
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課程規劃應該具備宏觀的思維。具體可以從觀念轉變、環境營造、隊伍建設這三方面考慮。
首先,觀念轉變。高校在進行思想教育時應該轉變現有觀念,不能再按照原有的老方式教學,應該結合互聯網教育,讓思想教育課程散發新的活力。高校可以設置互聯網思想教育的長效機制,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傳播優勢,通過互聯網平臺,讓大學生能夠更快速、方便地學習思想教育課程。
其次,環境營造。高校應該打造更適合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環境。通過良好的思想教育環境,來熏染學生思想,滲透良好的價值觀體系。高校營造的環境不僅僅局限于現實生活,還應該遍布網絡。在互聯網時代,學生接觸網絡的時間比現實生活的時間只多不少。因此,高校不僅要打造校內環境,還要打造良好的網絡教育環境。
最后,隊伍建設。高校應該建設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師資隊伍。通過強化師資隊伍,來改善當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高校教師扮演著學生思想導師的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而權威性一般都代表著思想教育的素質水平極高,就目前來看,高校教師水平仍需提升
三、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實施措施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應該采取三方面措施,分別是搭建思想教育平臺、跨界教育平臺整合、完善思想教育平臺。在互聯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當中,具體的措施應該是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并且使用跨界平臺整合,才能夠更好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首先,搭建思想教育平臺。高校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聯網平臺,通過互聯網在線平臺傳播思想教育信息。高校可以在平臺上分設欄目,將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習近平講話等內容一一列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選修的課程進入相關的欄目進行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評估。
其次,跨界教育平臺整合。高校要進行跨界教育平臺整合,通過整合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高校可以將思想教育平臺與學校的網站、微信等綜合性平臺相連,通過平臺之間的資源共享,形成網絡合力,既達到了宣傳使用的目的,又極大地方便了學生使用。跨界教育平臺如果使用得當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緊密結合,這正是有效地促進跨界教育平臺整合的絕對優勢。讓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在一起,正是從根本上解決跨界教育平臺整合資源的有效途徑。
最后,完善思想教育平臺。高校要進行思想教育平臺的完善,平臺從初始到逐步完整需要經過長期的調整完善。高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的調整,逐步提升網絡資源的利用率。譬如增加交互板塊、微模塊、版式美觀設計等內容。如果增加交互板塊,能夠更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利用微模塊的方式,能夠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更加完善。
四、結語
本文闡述了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具有三個方面影響,分別是思想教育對象、思想教育主體、思想教育內容。詳細分析了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課程規劃應該宏觀地從觀念轉變、環境營造、隊伍建設這三方面考慮。全面敘述了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應該采取三方面措施,分別是搭建思想教育平臺、跨界教育平臺整合、完善思想教育平臺。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需要創新,需要科學合理地傳授思想政治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與互聯網相結合,提煉出相應的有效措施,才能夠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才能在高校隊伍建設中起到相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武傳鐘.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0).
[2]譚霞.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經濟師,2017(10).
[3]趙琳琳.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
[4]張曉琦,楊喆.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
[5]閆學峰,馬騰.淺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牽手教育的實施[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
[6]趙晨.新媒體環境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6).
[7]方芳.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與實踐路徑[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7(5).
[8]王玲.“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思考[J].智庫時代,2017(8).
[9]申雙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踐教學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7(37).
[10]吉曉芳.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研究——評《新媒體視野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新聞戰線,2017(8).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