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赟 黎鯤
[摘要]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和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工程活動中的工程倫理問題頻現。據對湖南省內六所工科類高職院校展開的工程倫理教學的調查來看,工程倫理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從德育教學方面來看,主要由于認識誤區、制度建設滯后、未能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導致高職院校的工程倫理教育效果不理想,應從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促進“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改進教學方法、開發工程倫理校本教材等環節解決。
[關鍵詞]工程倫理;成因;課程思政;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2018) 02-0053- 03
工程倫理是調整工程與技術、自然環境以及人類社會之間關系的道德規范。近年來,隨著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工程活動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不少工程人員倫理素質不佳而引發的豆腐渣工程、環境污染等問題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行業風氣和社會環境。工程倫理問題頻現需要道德教育做出有效而又及時的回應。作為培養具有優秀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的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適逢“中國制造2025”戰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高職工科類學生加強工程倫理的教育,就是讓學生能夠樹立責任意識,在工程活動中能從整個社會系統中進行技術、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綜合分析,以正確的倫理觀踐行工程倫理道德,這是培育一線技能型工程人才的應有選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階段社會發展對高職工科類技術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工程倫理維度下的高職德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筆者所在課題組2016年3月-6月,對湖南省內六所工科類高職院校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學生對工程活動中技術人員應有的倫理責任和道德底線等工程倫理內容卻知之甚少,82%的同學表示不知道或從未聽說過工程倫理;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都認同工程倫理教育的重要性,但同時也確認本校并未開設專門的工程倫理課程,現有的工程倫理教學主要依托思政課程來進行。凋查結果表明,工科類高職院校在現有的德育教學體系中,對工程倫理的重視度明顯不夠:培育途徑過于單一、有效的工程倫理教育活動太少、教育供給和社會對工程倫理素質的需求有較大差距,因此工科類高職院校的工程倫理教育目前成效不大。該結論在《2017年中國高職教育質量年報》中也可以得到佐證,據統計“2016屆高職畢業生的各項素養中,‘遵紀守法、‘社會公德比例均為53%,‘關注社會比例為45%”。數據較前兩年雖有所上升,但也僅在五成左右徘徊,該數據結果也從側面反映出畢業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不強,而社會責任感正是工程倫理素質的重要一環。由此可推測當前工科類高職院校的工程倫理教育成效不盡如人意,其中原因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
二、工程倫理維度下的高職德育教學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認識誤區導致工程倫理教育邊緣化
首先,傳統觀念帶來的認識偏差。從社會環境來看,受傳統的“性善論”等倫理觀影響,人們在社會和人際交往方面不愿對他人的行為和選擇有過多的干涉和約束,一旦發生沖突往往寄希望于他人的道德自律。因此,從社會發展角度出發的工程實踐活動很難讓人正視其中的倫理關系與責任,從而阻礙了人們對工程倫理的認知。
其次,辦學理念上的認識偏差。隨著以經濟發展為重心的社會轉型時期的到來,不少工科類高職院校辦學目標日趨實用主義,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影響,為了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完成就業目標,不僅一切教學資源為專業技術教育服務,而且連人文素養課程也只為專業教育而開設,成為專業技術教育的工具,造成不少高職畢業生文化底蘊不足、價值判斷能力差和職業責任感缺失。據《2017年中國高職教育質量年報》統計,“近三年高職生平均雇主數為2.4個”,反映出高職畢業生職場跳槽率較高,職業忠誠度和奉獻精神不夠。高職院校在人才培育中關注學生的就業率本無可厚非,但對工科類高職院校而言,除了讓學生在職場中“站得住”,還應教會學生“站得穩”,忽視學生的職場成長發展,一味追求就業率的教育短視,會直接導致學生步入職場后缺乏行業自律精神和責任意識,不僅難以將工程倫理理念外化為道德行為,也會對社會工程領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最后,學生自身的認識偏差。工科類高職學生由于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容易受到“金錢至上”、“利益至上”等各種負面消極的社會道德和文化觀念的沖擊,不少學生的責任意識、保密意識等工程倫理意識淡薄,而社會上長期存在的“重技術、輕倫理”的價值觀念也直接影響到工程倫理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制度建設滯后導致工程倫理教育缺失
目前工科類高職院校工程倫理教育缺乏有效的工作機制和教育機制,一方面是因為國內缺乏專門的工程倫理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導致專業的工程倫理師資欠缺。從工程倫理課程所需要的教學師資來看,既需要有一定的德育教學經驗,也需要對相關工程行業的行規立法有所了解,亦需要有豐富的相關從業經驗,以高職院?,F有的師資情況來看,很難滿足需要;另一方面工程倫理相關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2000年開始才陸續有本科高校開設該課程,雖然目前并沒有統一教材,但不少本科院校自行編寫并組織教學,將工程倫理課從選修課列為必修課,體現了對工程倫理教育的重視。但對于師資力量較弱的工科類高職院校而言,沒有適用的教材和教學大綱所以很難制訂專門的工程倫理教學規劃,加上現有人才培養方案上過于強調專業技能教育,這直接影響到工程倫理教育在現有的德育教學環節中的地位,造成工程倫理教育被忽視。
(三)未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導致工程倫理難融入德育課程體系
目前高職院校德育的主要載體是全國統一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側重于政治教化功能,課程目標定位的針對性和職業性不強,無法滿足不同專業的需求差異。而工程倫理教育更多是一種特定專業的道德教育,和特定專業、特定職業結合緊密,主要向學生揭示工程活動實踐對工程人才的倫理素質要求。據本課題組調查,高職院校的工程倫理教育工作一部分由思政教師完成,一部分在實習實訓中由專業教師來進行,具有碎片化、局部化的特征,雙方各自為政并未形成有效互動,由于“術業有專攻”,思政教師、專業教師受自身知識結構所限,相關工程倫理教育的成效并不明顯。
三、工程倫理維度下的高職德育教學的對策創新
(一)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對工程類專業工程倫理準確定位
由于高職院校本身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行業特色,因此在培養工程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上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在樹立以人文本和全面發展的教育觀的同時,除了要培養工程類專業學生的技術技能更要注重工程倫理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對技術應用過程中所隱含的倫理問題能夠謹慎以待,面對“可為”、“可不為”的倫理困境能夠有清醒的意識和態度,并從社會發展大局出發做出正確的抉擇。只有針對性的有的放矢,才能實現工程倫理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借力“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換格局,增補工程倫理教學模塊
2016年12月,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人才培育的全過程”。為了深入貫徹此精神,不少高職院校都開始探索將思政課程教育融人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大思政格局”,這對于加強工程倫理教育也是一個發展的契機。工科類高職院??赏菩锌缯n程模式的德育課程體系,將工程倫理教育內容融入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就業創業指導》、《工程法規》等高職工程類專業的德育課程中去,同時實施“平臺+選擇”的模式,針對工程類各專業特點,建設與專業相適應的倫理教學模塊,將恪守行業規范、職業忠誠、契約保密等倫理素質融入專業課程學習過程;其次在教學資源開發上,可以開發和收集工程類專業的倫理教學案例進行工程倫理案例庫的建設,以此豐富教學素材。
(三)改進教學方法,合理設置認知情境沖突來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方法上,可采取以具體工程實踐項目為載體,以學生討論和辯論為主體,以“倫理困境”的兩難抉擇為中心,合理設置認知沖突的情境教學方式,借助高職學生好奇心強但辨識力較弱,在面對傳統道德與非道德的矛盾時常常無所適從的特點,調動學生探討工程領域產生的倫理道德問題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以補充發展來提高教學效果。
(四)推動工程倫理教學團隊建設,實現教師知識結構優勢互補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可考慮由思政教師和工程類專業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共同研究工程倫理問題設計工程倫理課程模塊,形成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的優勢互補,在此基礎上共同展開工程倫理的教學工作,使學生一邊學習專業知識,一邊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工程設計、實施、評估和驗收中所應遵循的倫理道德原則和規范,促成工程倫理觀念內化為工程倫理素質,進而外化為行為選擇。
(五)促進工程倫理的課程開設及校本教材開發
要更好地進行工程倫理教育,工科類高職院校開設工程倫理課程是合理的選擇。但是工程倫理課程會涉及到需要哲學、倫理、科技、工程、文化及環境等多方面學科知識,以高職院校目前的師資條件來看,單獨開發課程難度較大。因此,工科類高職院??梢约紡V益,校際合作共同進行教材編寫,也可以考慮借助校企合作的平臺,邀請企業相關人員參與到工程倫理課程建設中來,并借鑒和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共同研討適合本校工程類專業的工程倫理教學基本內容,確定課程的主要章節和目錄,并制定出相應的教學大綱,進一步開發出適合本校工程類專業的倫理教育教材。
綜上所述,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現代工程活動要求高職學生在具備較好的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有大局觀和社會責任感,尤其在面對利益沖突、道義與功利沖突之時有辨識力和決斷力。雖然隨著法制的進步,一些職業規范和法律法規也能對工程人員的行為有約束力,但只有工程人員自身良好的工程倫理素質才能從根源上杜絕工程倫理問題的發生,但這些都需要靠后天的教育和培養。所以工科類高職院校應改進目前德育教學體系中的內容和方法,補充完善工程倫理知識來加強對學生工程倫理教育。
參考文獻:
[1]寧先圣,胡巖.工程倫理準則與工程師的倫理責任[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388 -392.
[2]邱琳.高職開展工程倫理教育的重要意義[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2(8):178 -180.
[3]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麥可思研究院.2017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陳健,陳樂平,單磊.高職學生工程倫理素質現狀及在專業教育中的培養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 35):200 - 201.
[5]伍接朝.我國大學生工程倫理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實踐體系建構[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3:32 - 34.
[6]李赟,王晚英,張榮.認知沖突模式:高職《思想道德慘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探新[J].職業教育研究,2011(7):105.
[7]葉青.卓越工程師培養視角下的高等工程倫理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4:28 - 31.
[8]李慶云.工程倫理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論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