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京市“高參小”項目,即北京市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fā)展工作,是首都教育界為提升義務教育水平做出的努力與嘗試,它高度關注當下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與教育資源的合理流動,為促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注入了強勁力量。在這一政策的助推下,許多學校開始了普及性的、高質量的藝體教育實踐,海淀區(qū)圖強第二小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學校通過與中央民族歌舞團的高效對接,使民族舞蹈課程與社團建設朝著科學化、正規(guī)化的方向邁進,同時也為“高參小”項目提供了生動的案例。
2015年9月,在中央民族歌舞團的大力支持下,圖強二小率先開啟了一年級學生民族舞蹈課的學習,12月,正式簽約合作項目。目前,學校的民族舞蹈課程已經覆蓋了一至三年級近九百名學生,并以每周一節(jié)課的固定培養(yǎng)方式,將舞蹈課程納入課表,促進其常態(tài)化推進。學校當前已成功開設了2個民族舞蹈社團,招收了60多名成員。作為一項藝體活動,民族舞蹈的學習,不僅能鍛煉學生身體,更能為他們塑造出一種舞者的氣質:民族舞或溫柔恬靜,或豪邁奔放,對于舞者的氣質提升有著極大的幫助。在專業(y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既可以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基本動作和組合,還可以從中領略民族文化的魅力。而學校民族舞蹈社團也為學生提供了一方藝術天地,通過參與社團活動,學生打下了良好的藝術根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也日漸加深。
另外,學校還尤為重視教研活動的持續(xù)推進與教師技能的培養(yǎng)。首先,學校力求以教研帶動合作,與民族歌舞團共同完善“民族歌舞律動”校本研究。除了學生的課堂學習外,“高參小”項目組開展了三次專題調研活動,聽取任課老師和學校其他教師的意見與建議。民族歌舞團任課教師將學校音樂課上的全部歌曲、欣賞曲做了分類,就音樂課上開展民族歌舞律動做了深入研究,并與學校音樂組教師開展了“民族歌舞律動”專題教研活動,結合音樂課教材研發(fā)適合各年級學生的民族歌舞律動,并做成音樂校本課程;其次,民族歌舞團還組織了藝術教師的專題培訓,聘請高水平專家開展講座,著力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學校還要求一、二、三年級班主任老師和音樂組老師參與助教工作,協同教學,實現共同進步。學校先后有6名任課教師接受了來自北京市教委“高參小”項目督導專家的專項督導,3位任課組老師參加了學校的家長開放活動及學區(qū)委員會下校參觀等活動的展示,受到廣泛好評。
為在交流中促進步,在合作中求發(fā)展,圖強二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族藝術活動。觀看高水平的民族藝術演出是學校“高參小”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先后組織教師、學生及家長觀看了中央民族歌舞團的音樂會、舞劇民族藝術融合展演等高水平的藝術演出。學校還力推“高參小”項目的專場演出:2017年“六一”前夕,中央民族歌舞團組織學校與門頭溝大峪一小、二小共同開展了專場演出活動,在活動中展示了學校的課堂教學成果與社團活動成果,提升了學校的信心,擴大了學校民族藝術教育的影響力。
此外,民族歌舞團的“送節(jié)目進校園”與“藝術家進校園”活動,也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歌舞團的馬頭琴演奏家和主持人曾來到學校,為師生和家長舉行了兩次大規(guī)模的民族藝術器樂專題講座,使學生能夠近距離地接觸藝術家,感受來自大草原的優(yōu)美旋律……
在民族舞蹈課程的基礎上,未來,學校還希望在歌唱領域及民族器樂領域能有所涉及,發(fā)揮民族歌舞團歌舞樂的綜合優(yōu)勢,豐富“高參小”項目的內容,讓學生有更多的發(fā)展空間,進而能夠開展更全面、更多元化的藝術交流活動。
從本質上來看,“高參小”是北京市教委打破高校與小學各自“關門辦學”的高墻,在全國首次開啟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特色發(fā)展的項目。它使得教育資源得到合理的調配與利用,對參與其中的每個學校而言,都可謂是獲益匪淺。圖強二小在實施民族舞蹈教育方面,得到了中央民族歌舞團的大力幫扶,為學校特色發(fā)展找到了新的生長點,更使師生、家長受益良多。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舞更讓我從小了解到我國的民族文化精髓。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會繼續(xù)努力,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學生。”參與民族舞蹈學習的學生如是說。這也許就是學校“高參小”項目課程最大的意義,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家國意識與民族情懷,讓有形的教育轉化為無形的動力。
“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生家長,除了對孩子的智力和學習成績重視外,我想同樣也應該對孩子藝術細胞的開發(fā)和德行的培養(yǎng)給予同等的重視,因為,這兩方面和孩子的身體與心智的健康成長密不可分。在這里,感謝中央民族歌舞團和圖強第二小學的老師們,是你們給了孩子們更大的展示自己的舞臺,是你們讓孩子們更加自信、健康地成長,是你們讓孩子們更加了解我們這個多民族偉大祖國的民族藝術,給了他們民族藝術的啟蒙。”家長,永遠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只有贏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才能提高“高參小”項目的實效性,才能使學校教育獲得長遠的、良性的發(fā)展。家長的話表達了對學校“高參小”項目課程的肯定,他們也成為和學校共謀發(fā)展的友好伙伴。
“針對高參小項目的不斷推進,學校和中央民族歌舞團每個學期都會進行不同階段和主題的溝通交流工作,旨在更好地發(fā)揮項目合作的作用,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大化。”從中可以看到學校的決心與腳踏實地的態(tài)度,這無疑是“高參小”項目最有力的保障,圖強二小的藝術教育工作也必然能夠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高參小”,就是要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傾斜,這一舉措,使普通學校迎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對圖強二小來說,民族舞蹈教育賦予了學校更多的生機與活力。抓住機遇,乘勢而為,借助項目課程使學校教育“亮”起來,由此樹立起學校的特色與品牌,圖強二小將繼續(xù)探索開拓,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成長而不懈努力。

>> 民族舞藝術展演

>> 舞蹈課教學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