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芳 黨愛霞
摘 要:在學習小組建設中創設心理健康保障機制,就是要統一目標和思想,團結任課教師、學生、家長三方力量,普及教育心理學、心理學知識,優化家庭、班級、小組這三個外部教育環境,合力幫助學生——尤其是問題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統一思想;加強聯系;小組建設;團結合作
一、 植入團結合作、平等、尊重的思想理念
在學習小組中創設心理健康保障機制需要強大的合力,要團結班集體中所有的老師、學生和家長。團結各方力量去做一件事,只能靠相同的目標、統一的思想理念。也就是說,我們首先得宣傳、溝通,讓三方面都明白我們協作的唯一目標在于為學生們筑起心理健康的城防,培養學生心理自我調節的能力,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個目標應該是我們三方都在努力追求的,所以良好的溝通完全可以生成強大的凝聚力。但若使這個合作集體充分發揮力量、配合默契,還必須統一思想認識,牢固地樹立這樣一個觀念:保證了集體,也就保證了自己;解決了個人問題,也就解決了集體問題。所以我們首先要有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嚴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以此來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保證每一個學生能充分感受到集體中積極向上的力量。對于后進生、問題學生,我們要有平等、尊重的思想觀念,愿意獻出一份愛心,給予適當的關懷和幫助。因為他們的問題解決了,班級建設自然會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班級發展、進步的能力也就變得更加強大了。因此,三方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團結一致,精誠合作,不懈努力,不斷進步!這是原則,也是合作的基本保障。
二、 加強家校聯系,普及教育、心理學知識
每個學生都帶著家庭的烙印,我們無論是尋經驗、找盟友,還是可以互補信息,查找“病因”,對癥下藥,都要同家長保持暢通的聯系。因為彼此目標一致,愿景美好,他們容易成為我們的盟友,給予我們最大支持。
可供我們聯系的方式有多種,我們先從最為方便快捷地說。
1. 利用微信或QQ平臺。微信、QQ平臺使用普遍,是最便捷的聯系方式。我們可以利用它們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發送一些介紹心理學知識的文章、書籍,可以推薦一些相關的頭條號(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的專號,有心理學知識和典型案例分析),向家長、學生普及教育心理學和心理學知識,幫助他們了解解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學習教育、療愈的經驗。如果大家能夠把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用心去做,是可以從源頭解決問題的。
2. 創建論壇。青春期的孩子普遍追求獨立、自由,個性張揚,管理相當困難;個別學生更是猶如脫韁之馬。對此,有的家長、老師痛心疾首,卻又無計可施;有的卻能四兩撥千斤,掐滅在萌芽狀態,甚至能完全規避。我們可以利用兩個平臺建群促進交流,鼓勵學生、家長提出想要解決的疑難問題,設立教育、學習、心理問題專題論壇,大家自由討論,集思廣益,互相取長補短;理論結合實踐,不斷完善教育方法,定然會妥善解決問題,提高教育成效。當然,必要時還可以用手機向在“今日頭條”建號的心理醫生、教育專家咨詢,相信努力一定會有希望!
3. 面談。面談的好處是交流、溝通快,效率高,方便解決復雜問題。對于問題學生的某些特殊或棘手問題,通信設備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師和家長必須當面交流,而且事先必須做足功課,確定談話目的、具體內容,考慮交流方式和結果,預測交談中可能產生的矛盾及應對策略,盡量保證順利預設目標。
重點聯系問題學生及其家長,他們的問題既是個人的,也是關乎整個集體的。每一個問題學生家長教育能力的提高,為問題學生優化了家庭環境;問題學生每一步成長的本質意義又都是在為優化學習小組、班級環境貢獻力量;因而拖不得,更馬虎不得。聯系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堅持互相尊重、理解的原則,還要秉持服務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每一次聯系,事先必須做好周詳的計劃安排,切忌無的放矢;事后要據實記錄,并細心觀察、了解談話結果,認真反思,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以資后來。
三、 小組內部建設
1. 分組:學生按成績分A、B、C三層,六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方便幫助后進生。利用鯰魚效應,每組確保兩名陽光學生,他們天性熱情、開朗、活潑,有著健康的心理和積極樂觀的心態,抗挫折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很強。他們的加入可以打破沉悶的局面,減少或消除消極影響,提振正能量,激活小組強大的生命力。小組中內向的學生往往個性內斂,甚至膽怯,因而心思細密,言行謹慎,很守規矩。兩類學生同組學習,日日交流探討,科科求同存異,彼此在思維、言行、性格等方面相互碰撞、影響,小組整體積極,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很普遍;進步的幅度、涉及的面度因組因人而異,但成為領頭羊的小組只有一兩個,優秀學生幾乎每個小組都有,這是很合邏輯的演繹。由此可見,分組不是小事,班主任老師需要識人的眼光和統籌全局的智慧。
2. 普及心理學知識,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每周周末,可以利用班級學生QQ群普及心理學知識;針對學生當前已經遇到和可能遇到的心理問題,從心理學書籍和今日頭條心理、家庭教育專號上精選一二真實案例,供學生自由討論,關鍵處教師可以介入討論因勢利導。對于有價值的論題還可以組織班會做專題探討,組織辯論,盡量求同存異。有些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如果內容適宜也可以做這方面的拓展延伸。比如在課堂教學曹文軒的《孤獨之旅》時就可以延伸探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孤獨,區分寂寞和孤獨,弄清其根源,找出面對孤獨的可行方法。學生、家長往往唯分數論短長,并不能客觀地看待別人和自己,難免因此生出一些困惑和自卑心理。那么引導學生好好研討丑小鴨在鴨場遭受排斥、母雞“教導”丑小鴨的內容,大家就會明白人各有其短,也各有其長,既不必以己之短比他人所長而氣餒、自卑;也不能以己之長較人所短而驕狂任性,言行失律。要學會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學生心態自然平和,心理也必陽光。總之,我們要盡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若要心理陽光,必先思想陽光!
3. 跟蹤了解問題學生,竭誠幫助。時間會使小組內部不斷發生一些大大小小或好或壞的事情,呈現各種變化,這都是關乎個人與集體的生存發展的奇妙演繹,曲線?直線?我們不能確定,更不能決定,里面充滿了變數;優秀學生的情況往往一般無二,后進生與問題學生各有各的問題。所以我們只能細心地觀察著已出現的狀況,推究著其中的原因,忖度著發展趨勢,思考著下一步應該給墑,還是給藥。育人遠遠難過了種莊稼,但過程和道理有相似性。要勤快,要細心,要善于預見,要正確抉擇,不能只靠天吃飯。莊稼不可能都能合時拔節揚穗且顆粒飽滿,也會成秕草結謊花;學生同樣如此,全班步調一致,都能達到我們的預期,那是極其罕見的“可遇而不可求”。何況學生是“嫁接”過來的,都能適應新生環境嗎?能不滋生一些意外的枝節?這“枝節”的形態及其成因一樣嗎?因此,問題學生的出現很正常,而對于問題學生的問病尋根,對癥下藥又是一件非常工作,我們必須非常對待——不僅要竭誠幫助,持之以恒,還要為他們建檔,跟蹤觀察。
首先要如實記錄他們性格、心理和學習狀況等方面的個人信息,細心研究、分析其問題產生的原因。這一步是辯證關鍵,是開方施治的根本依據,所以要盡可能地找到根源。其次,研究解決方案。找到癥結后,班主任最好召集各位科任教師細心研究該生的具體情況,共同商議妥當辦法,必要時明細分工,合力解決。當然,一定要知會家長,與他們達成共識。有他們協同合作,不僅更易徹底解決學生問題,幫助學生盡快調整狀態,而且也能促進家長的成長,與家與校都有益處。再次,在調動小組幫助配合時,一定要謹慎,這一步工作是在為問題學生創造解決心理問題所需的外部環境,都得根據具體問題、創設目的、解決方案來布局。問題學生的心理往往更脆弱,所以務必尊重學生,尤其要尊重問題學生的自尊心和隱私權。否則,一旦傷害,無疑于雪上加霜,甚至會把學生逼入險境。最后,一定要將治療方案同每一次談話時間、地點、談話雙方、內容、結果等如實記錄。談話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學生在言行、心理、學習成績等方面的變化也要如實記錄下來,一是可以方便之后的對比研究,資助后續工作;二是有利于積累相關經驗,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工作能力。
四、 教師之間須團結一心,打好配合攻堅戰
1. 這項工作是提高全班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必要保障,我們各科老師必須共同努力,及時了解并整合信息,對學生可能或已經出現的問題及時客觀地進行預見、分析;平日里各位老師要多交流,互通有無,保證每一位任課教師及時全面地了解情況;多研究,集思廣益,不斷優化自己的教育方案,減少決策失誤,提高工作效率。
2. 嚴格來說,這項工作屬于教育心理學和心理學范疇,對于中學教師而言并非專業,要想做好它,做出成效,必須利用業余時間大量閱讀教育心理學和心理學書籍,向專業人士虛心求教,豐富素養,鍥而不舍!因此,非真正熱忱黨的教育事業之人不能盡心盡力以求得正果。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放下名利之爭,充分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自愿擔起一份額外的工作,精誠團結,配合默契,合力培養更加甘甜的碩果!
作者簡介:
李文芳,黨愛霞,甘肅省平涼市,平涼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