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下,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改變和優化,將情感滲透到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能對學生情感實現全方位探討,也能促進教學工作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定要在教學工作中做出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方法
一、 引言
語文課程教學中,重點對學生自身素養和興趣進行培養,保證學生在逐漸進步和發展下,達到整體進步。但是,初中語文教學更注重知識和能力,忽略學生情感目標,學生缺乏情感體驗,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滲透情感因素,保證學生實現全面進步。
二、 情感教育方法的引入
語文課程教學工作在實際實施期間,需要促進學生品德意識、審美能力的提升,保證學生在積極發展下,發揮良好的人格特點,促進多方面的和諧進步,但是,在傳統教學工作中,由于教師未加強學生情感知識和能力的滲透,導致在整體上存在嚴重缺乏現象。并且,為了應付各個考試,在語文學科教學的時候,無法對文本知識進行解讀,學生得不到情感體驗,使學生情感意識得不到進步。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對學生掌握的基礎能力、自身技能進行培養,還要為其提出合理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意識,并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促進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也能獲得良好的語文情感教學效果。
三、 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方法
(一) 充分挖掘語文教材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存在小說、散文、詩歌等各個載體,這些內容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也是人們對情感的追求。在廣泛的社會發展下,保證人物形象和自然的豐富性,能保證其具備更強的情感魅力,也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文本分析工作中,保證在充分融合和發展下,能獲得豐富的精神財富。當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對其中的內涵進行分析,保證在教學模式中獲得更多收獲,以促進情感教學工作的實現。比如:在初中語文課堂中,講解《背影》一課,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憶自己父親的背影,闡述父親操勞的一生,使學生在課前得到情感渲染,從而為后期的教學工作提供合理條件。在對《荷塘月色》文章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通過學生的視覺、聽覺進行感染,如:引入多媒體設備,使學生在這種環境下,能分析出作者的感情變化,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保證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教學環境的創建
在長期教學工作中,隱性課程一直存在,其受到的影響具備客觀性。在教學工作中,人們往往會忽略它。隱性課程的存在,在整體上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課堂上物質文化和課堂文化氛圍。第二,校園中的物質文化和校園內的文化氛圍。課堂教學和校園的物質文化存在很大關系,這種形式是能看得見的。但是,課堂教學氛圍和校園氛圍是無形的。校園物質文化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學生情感因素、自身價值觀念等。比如:當學生在一個優美、整潔的校園環境中,能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精神感受,也能使學生在審美情趣下,獲得更大動力,保證激發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感。所以,在教學工作中,要促進教學環境的構建,增強團隊的合作意識,保證在教學工作中對環境資源充分應用,促進情感教學目標的形成,保證情感教學思路的形成。
(三) 提高學生的自身素養
教師的自身情感對學生具備很大作用,尤其是教師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工作意識等,對學生的整體發展都相關,教師是學生集體的榜樣。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學工作,教師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作中,需要重點對教師的積極情感進行培養,促進教師人文素養水平的提升,需要在教師和學生相互溝通和發展下,形成良好的人文意識。在學生進行語言溝通的時候,該部分也是一種情感交流,在教學中,語言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教學還需要掌握豐富語言能力,并利用較為幽默、生動以及形象的方式激發學生情感,充分研究其存在的內容,將抽象的知識和概念形象化,確保在整體上為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語言也具備一定的激發性和感染性,所以,在語文教學工作實施過程中,需要針對語言具備的特點,使教師注意語言的節奏、語調、語氣等,在一些條件下,也可以將語言與節奏配合,保證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加深對課本的理解,也能將教師的自身情感進行傳遞,從而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增強自身的情感意識。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不僅能方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促進學生情感思想的積極形成。比如:在《背影》《濟南的冬天》等課本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意識,需要教師充分表達,實現文章情感的外化性。
(四) 加強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理解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過程中,需要基于多方面進行,保證學生能掌握文章中的含義和知識,并深度挖掘文本中含有的藝術因素。當學生對文本知識進行閱讀的時候,需要為其構建有意義的文本閱讀活動,保證在該活動中,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能在工作中主動探討。文本具備的意義,需要讀者進行構建。所以,在整個教學中,需要教師將學生引入到一個小意識圈子內,增強學生思維意識,確保他們具備更高的情感意識。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理解,也能充分對人物事件詳細分析和解讀。文本具備一定開放性特點,要求讀者具備更廣的視野,所以,在文章閱讀中,將其構建開放性結構,確保文本意義的實現和生成。這種情感教學工作能多角度、多層次地挖掘文本中含有的意義,也能促進學生自主意識、合作意識的形成,使學生認識到文本知識具備的含義。學生在這種學習模式下是一種新體驗,也能促進生活方式的創新性,確保學生在整體上獲得新的情感體驗和思考,以展現整體的豐富性發展。
四、 總結
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理念,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良好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活躍的教學氣氛,保證在有限的教學課堂上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實現總體進步,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完成。
參考文獻:
[1]張會.淺談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文信息,2016(5):173.
[2]朱金丹.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2):91.
[3]徐慧琳.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對情感教育的融入方法[J].小作家選刊,2017(14):223.
作者簡介:
楊昌志,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廣西河池市鳳山縣平樂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