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能力成為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就業目標市場需求來看,一般職業都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成為中職各門專業的公共基礎學科,只有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技能,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工作崗位的需求。如何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操作能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生;技能;操作能力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講授的是將從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出發,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為目標,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擁有良好的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是學習這門課程的關鍵。本人依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際操作能力的方法,淺談如下:
一、 教師上好每一節課,是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實操能力的基礎
教師上的每一節課都影響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而學生只有對知識、內容的掌握才能在上機操作中得心應手。如何上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布置每一節課。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用有力的導語和豐富情景引入新課。有力的導語能一下子把學生的心弦“抓住”,激發起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使學生在上課伊始即處于一種愉悅的教學氛圍之中,不知不覺地進入新課學習。例如: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計算機課上,我就告訴學生:“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如:學校的辦公室、打印室、財會室、團委等都用計算機辦公;社會的各種場合,如超市、銀行等,也時刻離不開計算機。”這樣,學生一開始就了解到計算機的重要性,并產生了學習和操作計算機的興趣和動力。
豐富的教學情景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對教學內容起到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例如,教師在講解網絡安全時,可以進行角色扮演的情景,具體做法是:讓教師控制一臺機器,學生每人分配一臺電腦,由教師扮演黑客依次攻擊學生的電腦,學生需要做的是使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檢測跟防御,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與掌握,同時也增強了學生防范意識,提高學生對Windows防火墻的設置操作。
第二、任務驅動,實踐先行。中職的學生學習自覺性比較低,主動性較差,學生在計算機理論課上是聽老師講了很多,但等到上機課后,記憶都不那么清楚,因而如果教師沒有非常明確地布置任務的話,他們也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因此,每一堂上機實操課,都要給學生布置適當的練習任務,逐步引導學生練習。如在學習文字格式化時,讓學生自己根據教師給出的效果圖進行格式化;在學習函數時,布置“銷售統計表”的任務,讓學生對數據進行相應的計算。
第三、合理利用微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微課。微課教學既可用于課前導學也可以用于課后鞏固知識。在計算機應用基礎上,如果單靠教師講一遍,特別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或操作步驟較多時,學生往往會忘記上一步的操作是什么,而微課可以做到反復播放,能起到查漏缺補作用。既可讓學生感受了學習自由性,同時也有效提高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操作能力。
二、 小組合作法,有效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操作實踐能力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上除了讓學生獨立上機完成實操任務之外,還應注重通過小組合作法,因為對于相同的內容有的學生容易掌握,有些學生就覺得困難。而在小組合作法不但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還要能夠和組內人員相互配合,相互幫助,達到促進性的學習目標。如我們在學習Word制作“雜志封面”主題時,將全班分為幾個小組,組內成員要做出具體明確的分工,每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角色,共同完成的作品。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發揮集體學習的優勢,真正有效提高各個學生操作計算機的實踐能力。
三、 學以致用,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際應用能力
在教學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如:教學的課程表、座位表、試卷、學生信息采集表等,都是用Office辦公軟件設計出來的。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創設各種機會,把他們的才智激發出來。如,學習Word文檔后,讓學生制作課程表、座位表、試卷等;學習Excel電子表格后,讓學生利用函數對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在計算機教學中,將生活中的應用聯系起來,使學生能與廣闊的外界接軌,才會更好提高了計算機基礎實操能力。
四、 通過網絡獲取知識全面提升計算機應用基礎實操能力
《計算機應用基礎》這本門內容較多,知識也不可能覆蓋到每一個細節,這樣如果遇到問題,運用課本上的知識無法解決的時候,就可借助網絡來學習。如《計算機應用基礎》中Word沒有介紹文檔生成目錄、制作信紙的內容;Excel中的公式與函數,也只是學習常見的幾個函數,遠遠不能滿足函數對實際應用要求。所以要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查找相關知識,通過網絡尋找辦法,完成這個實操任務。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借助網絡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加深學生對Office辦公軟件的實際運用能力。
五、 學校開設技能大賽、考證培訓等綜合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實操能力
第一、通過競賽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實操能力。通過技能競賽可以檢測到學生技能嫻熟程度,促進學生技能提高。學校應每年定期舉行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競賽,內容包括打字,編輯排版,Excel數據處理、幻燈片制作等。這些競賽,促進學生更扎實地掌握操作技能。第二、通過考證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中職生獲取計算機高級技能證書,對以后就業十分重要。在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期課程之后,可以建議學生參加計算機高級考試,舉辦考前培訓,以此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
總之,《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適用性廣、操作性強的實用課程,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實訓時間,才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實操能力,才能為學生們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博琴.計算機基礎教學新階段的教學改革[D].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06.
[2]周俊.論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J].教育科學,2002(2).
作者簡介:
黃思明,廣東省羅定市,羅定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