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課堂話語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教師課堂話語的使用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旨在運用言語行為理論分析初級朝鮮語教師課堂話語,揭示目前朝鮮語教師課堂話語存在的問題,以期幫助朝鮮語教師改進課堂話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言語行為理論;教師課堂話語;教學質量
一、 言語行為理論概述
言語行為理論是由英國哲學家J. Austin于1955年在哈佛大學所做的系列講座《論以言行事》中提出的,之后由J. Searle發展起來的。該理論指出,人類語言不只是簡單的“聲音和意思”的結合,語言是可以產生行為的。當人們說的話有意義且被大眾接受,他的話便有了實際行為結果。因此,這種行為被稱為言語行為。
二、 分析外語教學中教師課堂話語的必要性
很多教師在外語教學中過于重視教學結果,課堂上多數情況都是由教師在控制全程,而教師往往忽視了給予學生更多地主動權參與到課堂提問、討論等學習過程中。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課堂教學方式對學生語言輸出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很容易導致學生在這種單向的交流模式中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影響語言習得。只有教師課堂上高質量的語言輸入才有利于提高學生高效的語言輸出。教師應當重視課堂互動交流的真實性,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處理課堂話語,促進學生能吸收“有效輸入”,實現語言的高效輸出。因此,分析研究外語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話語不僅有利于教師通過改進教學方法、設計豐富的課堂互動環節吸引學生積 極地參與到課堂,同時也能為學生提供課堂上充分表達個人想法、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互動的機會,檢驗學生吸收“語言輸入”的效果,促進語言習得。
三、 運用言語行為理論分析初級朝鮮語教師課堂話語
1. 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
實際上,課堂如果沒有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師的教學設計難以實現,也會影響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可以說教與學都很難實現最佳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為學生提供充分應用朝鮮語的機會,哪怕一開始只是簡單的單詞輸出,都能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是課堂的主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由單向交流轉變為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師的高質量輸入,檢驗教學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利用所獲得的語言知識進行表達,提高語言輸出質量。
2. 課堂交際用語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課前與學生問好寒暄、課上提問、發布討論等師生互動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1)課前寒暄
朝鮮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教師與學生相互問好常用“”(大家回去認真復習了嗎?)這類句子,這些簡單的句子易于學生理解,從言語行為理論角度來看,教師已經實施了言語行為功能。這種課堂問候的方式完成了言內行為,并暗示學生即將開始上課,也意味著完成了言外行為。但是,每次都用這種方式容易讓學生感覺無趣,不能創設出良好的交際氛圍,容易達不到所預期的言后行為。所以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語境進行教學。如“
”(大家看,今天天氣好吧?大家心情如何?這兩天有沒有發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能不能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一下?)等。這種問候寒暄的方式能迅速吸引學生融入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輕松的課堂氛圍。
(2)課上交流互動
朝鮮語教師在設置課堂教學環節時通常會通過課上提問、討論、完成對話等來實現課堂互動。但很多教師習慣使用命令句來發出以上指令,如通過“
”(請大家討論一下)等命令句來督促學生完成教師安排的課堂任務,但教師在課堂發布這些指令性的命令句很容易使學生產生被動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互動環節時,應考慮到根據意圖盡量保證課堂話語充滿親和力,語氣適當,讓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同時充分利用語境、情景進行教學,如講授單詞或語法時,可以在注重向學生高質量地輸入單詞或語法使用要點后,為學生創設使用情景,通過師生、學生間在教師規定情景中利用所給單詞或語法完成對話來檢驗學生的輸出,盡可能地讓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情景教學中,促進學生獲得語言能力的同時也有利于實現最佳教學效果。
3. 教師評價反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根據學生完成各個教學環節的情況,如提問、完成對話、討論等,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反饋和評價。在反饋評價中,教師應避免直接批評或否定學生的話語。如“”(你沒復習吧)等,這些生硬的話語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自信,否定自己,影響學習熱情,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避免對學生作出上述消極評價,對學生表現好的方面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做得真棒)等,對學生表現欠佳的方面避免直接否定,最好采用委婉的評價方式,如“”(沒關系,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等,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語言的自信,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 結束語
教師課堂話語對教師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生獲得語言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運用言語行為理論分析研究初級朝鮮語教師課堂話語,有助于教師通過改進課堂話語質量有效實施課堂教學活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定芹.淺談教師話語存在的問題與對策[N].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
[2]李華.從話語分析理論的發展看國內教師話語的研究[J].外語界,2007.
[3]劉丹丹,陳利平,吳廣平.運用言語行為理論分析英語教師課堂話語[N].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
[4]王叢叢.言語行為理論在二語教學中的應用[N].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
[5]駱曉云.言語行為理論下的課堂語言分析[J].海外英語,2016.
[6]胡逸涵.運用言語行為理論分析英語教師課堂話語語用功能[N].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
作者簡介:
孟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黑龍江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