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筆者針對當前社會上職業培訓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依托高職院校建立新的職業培訓體系建議,并給出相應的建設方案。
關鍵詞:高職;社會培訓;職業教育
一、 問題的緣起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其為高職教育達到完善指明的方向和途徑就是要進一步與區域經濟緊密結合,從辦學模式的宏觀層面到專業設置的中觀層面以及課程設計和教學模式的微觀層面都要加強校企合作。
那么關于職業培訓體系完善的方向和途徑又是什么呢?眾所周知,當前以各類社會培訓機構為主的職業培訓體系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培訓場地、設備等硬件條件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管理混亂等等問題,網絡上曝光的消費者與培訓機構之間的糾紛屢屢出現卻又屢禁不止。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為廣大群眾提供一條規范的培訓途徑,其根源就是我們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職業培訓體系。
鑒于上述原因,筆者認為為了適應國家經濟發展和廣大群眾提升自我能力的需要。我們要發揮高職院校在場地、師資、實踐教學設備、管理規范等方面的優勢,強化職業院校社會服務職能,加強校企合作,規范培訓管理,積極探索一條新的職業培訓體系之路。
二、 高職院校社會培訓體系的構建方案
(一) 轉變觀念 明確發展目標
高職院校做好社會培訓工作首先要轉變過去“重學歷教育,輕社會培訓”的思想。長期以來,公辦高職院校的領導都認為學院的任務主要是學歷教育,對于社會培訓認為是可有可無的事情。但是在國家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高職院校要積極開展社會培訓,十九大更是將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并列提出,也說明了二者的密不可分和相輔相成。
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將積極開展社會培訓列為學院的重要工作之一。全面提升社會培訓能力和社會影響力,創新體制機制,制訂社會培訓規劃,建設社會培訓中心,開創社會培訓新局面。
(二) 完善機構 制定培訓規劃
大多數高職院校都設有專門的繼續教育部門(或成人教育部),但它們的主要功能是為在校學生提供一些提升學歷服務,例如網絡本科教育等等,對于開展社會培訓工作開展得很少甚至沒有。其內設科室的設置也不能適應社會培訓的要求。
因此應當按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高職院校開展社會培訓工作的新要求重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部門,構建“社會培訓服務中心”,專門負責開展社會培訓業務。通過調整其內設機構,完善內部規章制度,規范管理模式等方式,在發揮其現有職能的基礎上完善其社會培訓功能,制定“學院社會培訓規劃”,從培訓項目設計、培訓內容的制訂、培訓教材的開發與編寫、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培訓場地和設備硬件建設”等方面,對學院社會培訓工作做出系統的規劃。這一過程,應當積極邀請企業參與共建,引進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模式,高規格高標準地開展社會培訓工作。
(三) 建設師資隊伍 規劃課程體系
開展培訓需要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盡管高職院校有著完備的師資體系,可以承擔學院的各類教學任務,但對于開展社會培訓還遠遠不夠。因此高職學院應當依托已經成立的“職業教育集團”的合作平臺,發揮政府、行業、科研院所、學校、企業各自的人才特點,發揮跨界合作、專業互補的優勢,建設一支質量過硬的師資隊伍。
在構建課程體系時,也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集團的平臺優勢。多方共同合作開發課程體系。
首先,要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熱點問題設置課程體系。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要圍繞為自治區發展“西部大開發”“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培訓服務來設置課程。
其次,要為圍繞人民群眾的需求開展課程體系設置。例如與學院附近的社區緊密合作,了解居民需求,開展提升他們自身能力的培訓課程。以及為社區下崗人員開設的再就業課程,這樣的課程可以與為職教集團企業員工的培訓結合設置,可能既能幫助這些人員再就業,又能為企業提供選拔員工的機會。
最后,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設置課程體系。以筆者單位為例,作為自治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自治區黨委機要局“全區密碼干部培訓基地”,以及“自治區物聯網協會”等多個協會的理事單位,應當圍繞這些專業機構和行業的需求開設有針對性的課程。
(四) 豐富培訓形式 保證培訓質量
應當采用靈活的方式,多緯度開展社會培訓工作。針對社會需求,開展集中分散兩種方式開展社會培訓工作。為更好地服務大眾需求,培訓項目將設計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模式。
構建“線上”和“線下”兩個培訓平臺。依托學院現有師資、場地、培訓公寓、教學設備等優勢,做好“線下”平臺。充分利用“電子科技大學網絡教育平臺”,開發或共享網上教學資源,做好“線上”培訓平臺。
利用“校中廠”“廠中校”的優勢,探索培訓新方式,通過與“校中廠”合作的模式,開展社會培訓彌補學院開展項目、師資不足的缺點,通過到“廠中校”開展社會培訓,解決企業職工無法脫產學習的困難,更好地服務于企業。
三、 構建社會培訓體系的保障措施
(一) 成立社會培訓建設領導小組
建立以學院院長為組長,分管院長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和院系部負責人為成員的建設領導小組。
(二) 加強經費投入
學院應當設立專項培訓項目開發費用、師資隊伍培養費用,培訓硬件設備(培訓公寓、教室、實訓設備)建設費用,將它們列入每年的年度預算當中。
四、 結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提出了完善職業培訓體系的要求,作為高職院校應當積極承擔起這項任務,這就要求我們盡快完善高職院校的社會培訓服務工作。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該項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以上是自己結合多年工作實踐經驗提出的一些思考建議,希望與各位讀者商榷。
作者簡介:
康瑞芳,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