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提問作為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效果的長效反饋機制和師生溝通聯系的重要渠道,具有啟智學生思維、聯通教學脈絡的突出特點。有效提問需要兼具明確性、趣味性、邏輯性、啟發性、實效性、開放性等特點,同時提問的關鍵點、時間把控、頻次、對象都很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學生視角,在授課過程中既要強化學生固有知識體系,更要使學生集中精力進行新知識的理解學習。
關鍵詞:學生視角;簡潔直觀;趣味啟發;邏輯嚴謹
一、 引言
小學數學作為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訓練的開端,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習能力培養起著關鍵作用,同時課堂學習作為學習的根本途徑,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小學數學的授課過程中,及時有效的提問可以使教師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效果,強化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同時提問由簡入難、循序漸進。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寬知識視野。
二、 有效提問的基本特點
(一) 提問簡潔明確:首先提問敘述需要簡潔明了,問題的答案必須準確,不能模棱兩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本身就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過多的贅述容易使其產生迷茫感。比如說,在講解什么是真分數假分數時,如果直接提問:“4/3、5/5和1/4有什么區別?”學生可能回答:“分子、分母都不同,分數值大小也不同。”但是如果改變提問方式:“4/3、5/5和1/4的分數值與1的大小關系如何?”,學生則易于回答:“4/3>1,5/5=1,1/4<1”。這時老師順勢利導:“分數值大于1或等于1的分數是假分數,分數值小于1的分數是真分數”。這樣的提問學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回答。因為真假分數的區分關鍵也在于分數值與1的大小比較。所以,提問要抓住問題關鍵,簡潔明了,直擊學習目標。
(二) 提問具備趣味啟發性:數學作為比較枯燥乏味的知識體系學科,發現其趣味增長點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源泉。比如在教學約分時,可以先拋出問題3/9=1/3是否成立,為什么?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交流后,再舉生活實例進行說明。老師有一塊蛋糕平均分給三位同學和有三塊蛋糕平均分給九位同學,應該怎么分呢?每位同學得到的蛋糕份數是相同的嗎?通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來理解抽象概念,可以啟發學生思考:都是每三位同學分一塊蛋糕,不同在于由一組同學分蛋糕變為三組同學分蛋糕,進而理解3/9=1/3約分的根本含義。
(三) 提問具備邏輯性和層次感:提問不能天馬行空,應該承前啟后聯系新舊知識點,由易而難環環相扣,這樣易于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比如說,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提問1:三角形與正方形的面積關系,推出直角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提問2:正方形與平面四邊形的面積關系,用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及變化位置關系得出平行四邊形,進而推出一般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提問3:探求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利用上述方法遷移類推,進行拓展性訓練。同時,可以借助幾何工具、多媒體,利用可視化直觀易于理解的特點輔助教學。
(四) 提問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也尊重其個體差異性,每一位學生都有得到關注的需要和權利,在提問過程中不能偏愛或者排斥任何人,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提問的問題難易程度對于學生沒有區分,如果提問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范圍,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和消極情緒。提問需要切實貼近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要求授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
三、 有效提問的實際把控
(一) 提問的關鍵點:提問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而新舊知識過渡期、新知識的重難點、解題新思路和轉折處、易混淆部分則為有效提問的關鍵點。比如,由加減法拓展到乘除法,班內同學平均分成5個小組,讓學生分別用加減法和乘除法進行計算感受乘除法的簡便,同時變化小組成員使其不平均,就發現無法運用乘除法,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乘除法的平均特性。借助原有的知識體系對新知識進行提問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具備邏輯性和層次性,知識體系的銜接更為通暢。同時將提問置于關鍵點可以提高提問的含金量,直接把握重難點可以強化學生理解記憶,而易于混淆的部分,通過提問大家思考、回答問題更能使學生發現自身知識點掌握是否清楚。
(二) 提問的時間與頻次:小學的數學課堂應以授課為主,太高頻率的提問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倦怠感,沒有學生的思考提問就沒有意義。提問占據的課堂時間也不易過長,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接受系統扎實的基礎知識,提問就無異于揠苗助長。根據課堂容量我們也能看出,舊課回顧,新知識講解,重難點突破幾大板塊時間不能壓縮,如果提問占據太長時間,占據了正常授課時間,于學生的學習效果而言就變的得不償失了。同時,頻繁提問容易淹沒重點、難點,使學習沒有針對性和側重點,大大降低提問效率。
(三) 提問對象及方式:針對提問對象,教師要時刻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基礎問題用于提問基礎薄弱的同學,有難度的問題用于提問基礎扎實多思多想的同學,易混淆的問題則用于提問基礎不扎實容易馬虎的同學。同時提問的方式要把握學生視角,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有效提問。提問難度過大容易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難度過小不需要學生進行思考,不能起到發散思維和鍛煉獨立思考能力的作用。
四、 結語
小學數學作為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鍛煉的基礎階段,是未來深度學習的基石,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至關重要。通過探尋趣味知識點進行簡潔明確的提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進而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程度,切實激發每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不僅使教師可以及時對所授知識的學生接受程度進行了解把控,更是聯系教學脈絡、完善學生知識體系的關鍵輔助措施。
參考文獻:
[1] 代亞軍.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3):96-98.
[2] 王衛國.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基本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53.
[3] 史紀杰.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技巧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78.
[4] 詹興強.以有效提問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101-102.
作者簡介:魏曉霞,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