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討論了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銜接時所存在的幾個問題。首先指出了初高中數學銜接困難的原因,接著介紹了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思想方法的銜接,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銜接,學生心理的銜接,并依此闡述了它們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新課改;數學課程;銜接;教育改革
很多初中生在進入高中以后,對于數學這個課程學習起來非常吃力,所以在高一階段學生中間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如何結合初三數學與高一數學的實際情況,對初高中數學基礎知識、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學生心理等進行有效銜接,從各個方面提升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是一名高一數學教師應該正視的問題。以下主要從銜接困難的原因找出個人認為比較合適的解決方法。
一、 初高中數學銜接困難的原因
1. 涉及知識的差異層面:由于新課程的改革,全國各地都開始重視素質教育,這樣一來,初中數學涉及的內容在難度上和深度上都比改革前降低了很多,真正體現了“少、易、淺”的特點。但是高中學習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都要求較高,重視的是學生對事物的應用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僅僅從平面圖形的概念去形成空間想象能力,大部分的學生常常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跟初中比起來,高中數學的難度更大了,因此許多高一的學生短時間內無法適應。
2. 學習方法差異的層面:學生在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學習方法是不同的,在初中階段上課時,因為教師有充足的課時,所以整堂課都是教師在黑板上仔細地講解,學生在下面一邊聽課一邊做好筆記。在課后學生再適當地進行鞏固復習,做些適量的習題就可以對該節內容掌握的很熟悉,進而在考試中取得不俗的成績。但是進入高中后,學習內容的難度一下子就上去了,許多學生根本還來不及緩沖就要去適應新的學習方法。
二、 初高中數學銜接措施
1. 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思想方法的銜接
由于教育部實施了新課程的改革,造成了有些學校的初中畢業生無法適應高一的學習,尤其是無法適應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思想的學習。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下,我們需要及時補充一些內容和思想方法。高一數學教師可以用一周的時間圍繞以下基礎知識要點進行必要的復習。
(1) 數與式的運算:絕對值;乘法公式;二次公式;分式。
(2) 因式分解: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拆(添)項法。
(3) 方程與方程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解的情況。
(4) 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二次函數y=ax2+bx+c(a≠0)的性質;二次函數的三種表示法。
(5) 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簡單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2. 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銜接
高中教學方法與初中相比是有很大區別的,在初中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一個系統的講解,學生認真聽講就可以了。但是在高中,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給學生搭建一個學習的平臺,構建出知識的網絡,具體的學習則主要靠學生自己去探索思考。因此對于數學教學的銜接,教師可以有以下做法:
(1) 激發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個人的興趣可以帶領他主動地去探索學習,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數學興趣的培養,使學生自己愿意去探索數學中的樂趣。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的,而是在后來的生活中逐漸培養出來的。因此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通過活潑生動的語言、準確的分析、科學嚴謹的推理和各種聯系來展示數學的內在美,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2) 重視情景創造,使學生能夠得到感性的認識,體會到知識的產生過程: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然后引出所要教的內容,講解時拓寬知識面帶著學生去主動思考問題并嘗試解答問題,在不斷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過程和喜悅。
(3) 了解高中數學的特點,明確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出不同的學法指導。此時教師可以教學生如何去預習新的知識,又怎么克服對那些新的陌生知識的恐懼,在上課的過程中又應該保持怎樣的心態,課后又該如何去鞏固所學內容。
具體措施為: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例題和作業都需要講解、考后試卷講評要分析易錯題和做錯的原因,這種方法貼近學生學習的實際,因此容易被學生接受;二是讓成績好的學生介紹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供其他學生參考,大家一起討論,取長補短。最后,教師還可以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3. 學生心理的銜接
(1) 努力引導矯正學生害怕學習數學、認為數學難學的心理,實現學生心理、心態、信心上的轉變。許多學生對于數學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所以教師要想辦法去減少學生的這種恐懼心理,不能讓學生因為這種恐懼心理而造成任何不利于學習的影響;我們應該坦誠告訴學生這樣一個道理:如果你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話,你就必需付出努力去爭取,因為天道酬勤;但另一方面,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又并不見得付出了努力就一定會有如期的回報;其實,這也并不矛盾。這就會出現為什么有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就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教師應該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斷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法以適應后面的學習,讓學生可以獨立有效地解決數學問題。
(2) 平等、互信、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極其重要。許多教育能否成功還有個關鍵點就是是否有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數學教師順利開展數學教學、提高工作效率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常作為教師,只要能夠放得下自己老師的架子,多和自己的學生溝通交流,有耐心地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并據此及時調整上課的內容和方法;在給學生架起一座自己可以主動學習數學的交流平臺時,如果有良好的師生關系作為基礎的話,學生在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就一定會向老師主動提出問題,與同學主動討論問題,不會不懂裝懂,造成最后學生什么也沒學到。所以說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同時促進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師生雙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5-57.
[2]余立.教育銜接若干問題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100-103.
[3]劉汗澤.試析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過渡與銜接[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3,24(04):15
作者簡介:
桂大軍,安徽省淮南市,安徽淮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