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生態問題提到了我國的國策上,各個領域都在尋求在不損害自身領域功能的基礎之上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方法。而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的地理課程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環境倫理教育的提出使得地理教育有了改革的方向,而如何在中學地理教育中有效地實施環境倫理教育成為時下中學地理教師共同深思的問題。本文首先闡述了環境倫理教育的概念,然后分析了環境倫理教育和中學地理教育的聯系,最后提出了在中學地理教育中有效實施環境倫理教育的措施,以期給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環境倫理教育;中學地理;有效實施
一、 前言
人們步入21世紀之后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各個研究學者都在研究如何利用其他手段來改善環境問題。有的研究學者認為通過教育層面可以有效地培養中學生的環境意識,從而可以有效改善環境問題。而在中學地理中融入環境倫理價值,不僅僅是為了貫徹國家的政策,還是為了培養中學生的環境意識,從而培養中學生的環境素養,有利于中學生今后的發展。
二、 環境倫理觀的概述
在20世紀的中期,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們在創造社會經濟的同時肆意地破壞著生態環境,大肆地砍伐樹木,使得樹木急劇減少,加劇了土地沙漠化的局面,許多物種都走向了消亡的道路,例如白鰭豚、新疆虎等等,同時全球也開始變暖。一系列的全球性的生態危機使人們逐漸意識到了生態危機最終會使得人類也走向滅亡的道路,因此逐漸開始重視起環境保護問題,在出臺各種國家政策的同時也在尋求改善環境問題的方法,從而推動了環境倫理觀的提出。
環境倫理觀發展至今具體有以下四種觀點:(1)動物權利主義環境倫理觀。這個觀點表達的意思是動物也有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價值,而人類卻剝奪了動物生存在自然界中的權利。這個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辛格,辛格的《動物解放:我們對待動物的新倫理》充分的闡述了這個觀點,辛格認為動物和人類都擁有利益,并且動物的利益也非常重要。除了辛格還有雷根,雷根認為動物也有享受平等的權利,人類應該同樣尊重動物的生存權利和價值。(2)生物平等權利倫理觀。這個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施韋澤和泰勒,施韋澤和泰勒認為人類和生物之間是密不可分的,生物圈和人類的生活圈一樣,都是自然的組成部分,人類和動物應該相互依賴。(3)生態整體主義環境倫理觀。這個觀點中最著名的是利奧波德的大地金字塔模型。大地金字塔模型中表示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地位,起到維持整個自然界平衡的作用。(4)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這個觀點中認為人和自然是和諧統一的,并且人類有保護自然的責任。
三、 環境倫理教育和中學地理教育的聯系
面對我國可再生資源急劇減少的局面,國家開始提倡通過地理教育來培養中學生的環境意識,從而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各地中學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逐漸對中學的地理課程進行全面的改革,以期能夠將中學地理教育和環境倫理教育進行有效的整合。環境倫理教育和地理教育的有機融合,順應了現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從中學地理教育中逐漸地向中學生滲透環境倫理教育的內容和意義,從而提高中學生的環境素養,真正體現出中學地理教育的價值。
四、 中學地理教育中實施環境倫理教育的措施
(一) 調整中學地理教育的內容
沒有先進的經驗可以借鑒,因此在真正的環境倫理教育中也只是將環境倫理理念簡單地融入中學地理課程某一個章節之中,如果中學地理教師不特意地說明或者描述環境倫理的理念,中學生完全不知道自己接受了環境倫理教育。因此想要有效地實施環境倫理教育,就應該調整中學生地理教育的內容,從環境倫理理念的角度出發,帶領中學生探索中學地理教材中更加深層次的東西。對于地理教材中只停留在表面的問題進行深化解析,引導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加工去深層次地了解這部分的地理知識,從而有效激發出中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 改進教學方法
地理學科結合了文科的內涵以及理科的思維,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僅不能夠幫助中學生有效地學習地理知識,還會極易讓中學生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因此在中學地理教育中實施環境倫理教育的時候,中學地理教師就要改進自身的教育方法,首先激發出中學生的地理學習熱情才能有效地實施環境倫理教育。通過情景教學、戶外教學等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激發中學生的地理學習熱情,然后在中學生擁有地理學習熱情的基礎之上再進行引導性的環境倫理教育,可以讓中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也明白了環境倫理的內涵,從而真正的發揮環境倫理教學的意義。戶外教育在環境倫理教學中能夠起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可以讓中學生在戶外環境中真實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通過最真實的體驗去構建自身的精神世界,從而提高中學生的環境素養,培養中學生正確的環境價值觀。
(三) 改進評價方法
雖然新課標在全面推進中,但是中學地理教育中對中學生的評價方法還是考試成績,考試成績只是一種客觀的評價方法,不能夠對中學生的地理意識進行全面的評估,因此學校應該改進評價方法,不能夠只是通過考試成績來考評一個中學生的環境素養。在中學地理教育中實施環境倫理教育的價值不在于提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而是在于培養中學生的環境素養,因此在進行考評的時候應該充分地考慮到對中學生環境素養的考評,例如中學生認為環保的重要意義在哪里,自己在進行日常活動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要保護環境等等,通過對中學生環境素養的考評來查看環境倫理教育落實的情況,從而對環境倫理教育進行相應的改善,使得環境倫理教育能夠真正地發揮作用。
五、 結語
考試成績已經不是現今考評中學生的唯一標準,特別是與生態環境相關的地理教育。因此中學地理教師在進行地理教育的時候不應該只是向考試成績傳輸和考試內容相關的課本知識,應該著重培養中學生的環境素養,不僅可以充分地體現出地理學科的價值,還能夠有效地規范中學生的行為習慣,從而幫助中學生樹立良好的環境素養。
參考文獻:
[1] 韓梅.中學地理課程優化環境倫理教育的策略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8(8):148-150.
[2] 代玉梅.環境倫理教育在中學地理教育中的有效實施[J].黑河教育,2013,10(2):51.
作者簡介:劉誠,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廣西博白縣亞山鎮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