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教育模式得到創新變革。本文通過對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方略進行分析,以期為推動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良性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
大學英語是學生英語知識整合階段,教師期許通過教學模式創新,達到培養優質人才教育目的。思辨能力是大學生核心素養之一,教師通過教育引導學生善用知識解決問題,在累積問題解決經驗基礎上勇于探索創新之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基于此,為使英語教學水平得以提升,人才教育能力有所提高,思考構建思辨能力培養模式之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 思辨能力培養目標
思辨能力作為核心素養重要能力之一,其培養目標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自我調控能力。思維是通過大腦下達指令,為達成某一目的進行分析的產物,借助思維人們可透過現象看到事物本質,為達成這一目的需人們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使思維得以匯聚,為分析提供路徑,在思維控制基礎上,吸納、整合相關知識,提升思維運作能力,為培養思辨能力奠定基礎;第二層是形成思維能力的過程。人們思維如若未經由系統整合,在大腦中將成游離狀態,在自我調控能力指引下,這些游離的思維將在同一思考目標基礎上進行匯集,形成思辨能力;第三層次是靈活運用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分為技能與情感兩類,例如分類、推理、評價等能力則為思辨技能,自信、質疑、好學、不輕言放棄等為思辨情感,二者缺一不可。大學英語教師為有效培養學生思辨能力需以該能力培養目標,繼而創設科學有效的能力培養模式。
二、 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方略
為了使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教師在明晰思辨能力培養目標基礎上,應秉持自省精神,思考當前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制約思辨能力培養之阻力,以此為基礎思考有效構建思辨能力教育培養模式有效方略,為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奠定基礎。
1. 營建和諧穩定大學英語教學環境,為學生醞釀問題與質疑營建良好氛圍。質疑與問題是師生良性交互橋梁,在以往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為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節約課堂教學時間,采用集體問答形式進行師生互動,剝奪學生自主思考時間,使學生思維無法結合所學內容展開高效運轉,降低思辨能力培育成效。基于此,教師應明晰質疑與問題是學生思辨能力萌發的表現,使學生思維得以與英語教學內容相融合,展開有效思考,同時給予學生表達自身想法的機會,使師生之間交互更加和諧高效,為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營建良好氛圍。例如,英語教師在講授英語基礎模塊下冊“Is Money So Important?”時,應給學生充足閱讀時間,鼓勵學生通過閱讀總結文章中心思想,與班級內通過針對課后練習題進行探討,當學生練習題回答存在爭議時,教師應肯定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氛圍中,獨立思考并勇于表現自我的行為,而后引導學生就問題進行討論,深入分析文章,找到最優答案,其中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探討并攻克問題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過程。
2. 以英語教學內容為導向構建語言學習體系。通過對思辨能力培養目標進行分析可知,思辨能力是可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培養的核心素養之一,為此教師應結合英語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能夠進行自我調控(第一層次)基礎上,產生思辨意識(第二層次),掌握思辨能力運用技能(第三層次),使學生養成思辨習慣,提升該能力運用成效,為學生創新發展奠定基礎。例如,大學英語教師可利用“讀后續寫”教學,使學生得以將閱讀、理解、分析、寫作等英語教學任務相結合,使學生在讀后續寫過程中,深入了解課文中心思想,掌握文章寫作形式,在此基礎上調用英語知識進行續寫,使學生得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符合自身思維能力的語言學習體系,其中讀后續寫要求學生明晰文章宗旨,其寫作內容從邏輯性上要與原文相契合,介于續寫是文章深層剖析之結果,具有深刻性,學生調用以往英語知識,完成讀后續寫,就是靈活運用語言學習體系進行創新實踐的過程,繼而達到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教育目的。除采用讀后續寫教學方法外,教師還可緊貼教學內容,采用思維導圖法、合作學習小組法等形式,為學生思維獨立運行提供空間、給予時間,使學生思維在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過程中更加靈活,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養成思考的習慣,提升判斷能力,樹立學習自信心,為思辨能力有效培育奠定基礎。
3. 改革評價方式。在以往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結束性評價方法,在教學結束后,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統一評價,主要針對學生英語學習情況進行分析,不注重對學生思辨能力進行評析,使學生逐漸弱視思辨能力自我培養,降低核心素養培育成效。基于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秉持與時俱進精神,用發展性眼光改革評價方法,使教師將評價貫徹落實在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思維閃光點與思考缺陷,以此為基礎構建高效課堂,確保教學評價內容緊貼學生思維動向,為培育其思辨能力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英語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自我介紹練習時,應從學生英語口語發音,自我介紹流利程度,介紹內容完整性、有效性等不同側面出發,科學評價學生自我介紹練習成效,轉變以往單一化評價形式,使學生得以通過教師引導看到自身思考不當之處,達到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教育目的。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在原有考核內容基礎上,將學生思辨能力納入日常學習考核項目中,使教師應用教學關注重點從“分數”轉移到“能力”層面,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重要教育內容,為此教師應秉持與時俱進精神,用審視眼光看到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在掌握思辨能力培養目標基礎上,靈活調整教學模式,為提升英語教學水平奠定基礎,達到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龔敏.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的培養模式分析[J].校園英語(下旬),2017(10):47.DOI:10.3969/j.issn.1009-6426(x).2017.10.041.
[2]康春光.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J].校園英語(下旬),2017(11):32.DOI:10.3969/j.issn.1009-6426(x).2017.11.024.
作者簡介:
劉燕萍,安徽省宿州市,宿州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