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班風,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才能整體提升學校的校風。班主任是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的重要引導者,在對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針對當前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班主任要尋找班級管理工作的突破方法,進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適應新時期發展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問題;策略
隨著社會的深層發展與教育的深度變革,整個社會對教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對學生的成長也越來越重視。在此境遇下,如何進行高效的班級管理也被納入一個理性關注的視域,并且諸多班級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了長期的探索與實踐。而小學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啟蒙階段,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現代班級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表明,學生的許多人格、觀念、品質等的養成都是在班級中培育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小學的班級管理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重視,如,教師的管理方式、與家長的配合等,都是需要不斷加以完善的。
一、 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審視
(一) 管理目標片面
新時期班級管理要以“以人為本”為宗旨,班級管理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都應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一個客觀事實是,當前教育越來越走向技術化、效率化、工具化,以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為最高目標,學生成為這種教育的役使對象。在此境遇下,更多的科任教師與班主任都比較關注學生的成績,成為分數的奴隸,班級管理盛行分數主義,結果是見分不見人,重分不重人。小學班級管理也重點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這一主題進行的。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班級管理中道德性、倫理性、人文性的嚴重缺席,忽視了對學生現實精神狀態的體察、未來發展前景的關注以及健全人格的構建。在這樣的背景下,班級管理就成為追求高分、追求名種的幌子。
(二) 管理方式單一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自制能力差,處理問題的經驗也很少,教師對于小學生課余的關注度和管理都不夠,很容易導致小學生的心理難以很好地成長,進而影響學習成績等。當前大部分小學的班級管理還停留在樸素、經驗、感性、抽象階段,沒有采取高效、新穎的方式來進行管理。常規管理和平行管理是主要的管理方式,班級管理通過制定和實施規章制度進行班級活動的管理;平行管理則是通過集體的管理間接地影響個人,然后又通過個人管理去影響集體。但是這種管理方式忽略了目標管理與民主管理,再長此以往的氛圍下,小學生只會按照制定的規則進行,抑制主體意識的發揮以及自主管理能力的發展。
(三) 管理文化缺失
隨著班級管理理念的更新,文化管理已為成班級管理的必然追求,它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看重與管理對象的和諧,看重管理對象的發展。當下的班級管理主要依托的還是各種制度,實現著對學生的管理,這無助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其在現實中的表現,如,班級管理演化為對學生的支配,學生而成為“服從者”,處于從屬與被動的地位。這是“官本”的管理文化。
(四) 管理主體遺忘
當下,在一個過度追求規章制度,把學生作為一個管教對象的背景下,學生作為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主體,早已被遺忘、被忽略,很難真正融入班級中。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讓學生養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與習慣是教育的大理想,也是教育的最終目標。然現實中,學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儼然是一個被管理者。
二、 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思考
(一) 豐富班級管理的目標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應設計多元的管理目標,包括學習能力、文化素質、生存能力、道德素養、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一切的班級管理活動都應該對學生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該打破“以成績說話”的困境,對于成績好的學生要更仔細地觀察,并引導其更加全面的發展;針對有特長的學生,要積極地給予鼓勵并提供施展空間。學生的可塑性很高,并且對教師的有較強的信服感。因此,在班級管理中要豐富管理目標,樹立起科學發展的人才觀,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二) 綜合運用多種管理方式
在班級的常規管理、平行管理基礎上,還需要采用目標管理、民主管理等,多種管理方法可以綜合交叉應用,如,常規管理中可實施民主管理,讓學生參與到班規的制定當中,提出建議和參與度。小學低年級學生這方面的意識不夠,因此班主任需要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參與到管理當中;小學高年級則可以通過組建班委,采用“值周班長”等方式鼓動小學生的主動意識。在平行管理中也可以運用民主管理,班主任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保護其自尊心,由于小學生比較敏感,內心比較脆弱,因此要注意保護其有效的心靈。
(三) 建設班級管理文化
衡量一個班級文化的質量指標除了硬件基礎建設的保障之外,其最為重要的“軟件”因素應是班級中隱性的文化。真正的班級文化生活是一個文化的存在,沒有“文化人”也就沒有班級的文化生活。真正的班級文化應發生于“文化人”對中西文化、傳統與現代文化等的養料的汲取、挖掘、繼承與創造,以之彰顯其深層的文化底蘊,從而提升班級的文化品位。唯有提升班級文化的意識、修養、水平,才能生成真正的班級文化。
(四) 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
班級管理的定位、創造與發展應是每一個班級主體共同努力發展的結果。它應是一個多主體合力作用的動態生成。它不僅是班主任單方的建設,同時也應是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的充分發揮之體現。惟此,班級管理的內涵與外延才能不斷豐富、拓展,班級的生命力才能不斷獲得解放與張揚。在良好的班級環境影響下,學生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對于學生的成長也非常有益,進而有效提升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
班級管理不僅是一種建設,其更應是一種班級主體的享受、熏陶與浸染。具體之,即它在學生的成長中通過班級管理的多方面影響,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人格逐漸完善,個性充分張揚,思想動態生成,素質日趨提升。誠然,小學班級管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其需要過程,需要時間,需要智慧,需要謀略,需要理性,需要人文,需要藝術。
參考文獻:
[1]張昌齡.網絡環境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8):29.
[2]蔣春輝.當前小學班級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52-53.
作者簡介:
胡森玲,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興城第三小學。